簡.不簡單
簡.不簡單

職場新人 致課業壓力摧殘下沒什麼想法的人 擺脫迷惘 掌握自己的人生 社會創新|永續發展|翻轉教育 臉書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90388927196&mibextid=LQQJ4d 合作/讀者通信請洽:[email protected]

《了解經濟1》市場主導與修正缺陷

「心照不宣的陰暗角落留在普通人住的光明城市裡,雖然分布著黑暗,但力量不會大到把所有人都吞噬進去。有人活在黑暗裡,也有人前往窺探,大家默認陰暗角落的存在,造成黑暗產生的人也得負起責任,遵守一定的秩序,不能讓黑暗無法無天地侵犯到光明的世界,例如未成年賣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海洋之所以大,因為廣納百川,不分清濁,善惡都能接受才是大人應有的肚量。」

「善意與惡意、光與影並存是這個世界的常態。歷史上,充滿理想,乃至於採取行動的政治家及年輕人要多少有多少。消滅酒、消滅賣春、消滅賭博...。但真正成功的例子少之又少,要說完全沒有也不為過。社會伴隨陰暗面運轉乃扎根於人類的天性,是不變的真理。」

對財富偷雞摸狗的人也是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齒輪,例如相當於寄生蟲的銀行家、小偷,以詐欺為業的騙子、毒蟲等罪犯。賭博也算必要之惡。沒有他們社會也無法運作,頂多只能減少害蟲,不可能完全撲滅。

----

將分三篇說明:

  1. 由市場來主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
  2. 修正資本主義的缺陷

共產主義 

混和式經濟制度

政府所得再分配政策

貧富差距,富者更富窮者更窮

無條件基本收入

----

由市場來主導

它出現在19世紀的英國。當時英國正在經歷工業革命帶來的重大變化。

當時英國成立了許多工廠,用機器生產產品又快又便宜。各種發明陸續出現,從火車到郵票,旅行和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速。擁有土地、工廠與機器的人也就是資本家,累積許多財富。

工業革命讓一些人發達,但在20世紀初期,有1/4的英國人仍然生活在貧困之中。當時英國政府的政策被視為「自由放任」,任由資本家自由經營企業,這種經濟制度後來被稱為資本主義。

最後

政府決定不出手幫忙推動經濟,結果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狀況更加惡化。兒童在工廠淪為奴隸、疾病在城市貧民窟蔓延、馬鈴薯欠收造成百萬人死亡等。很明顯地這個制度需要改革。

在這樣的轉變中,人們逐漸形成兩種不同的新意識形態: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者認為,工業革命對社會中人數最多的群體,工人造成許多危害。因此想出一種全新方式有系統的安排事物。

有些社會主義者,嘗試要經營公平、待遇合理的工廠,可是大多數很難獲利,或無法提供足夠的工作機會。極端的社會主義者也稱為共產主義者,他們更急切地想要改變整個社會。

社會主義就是以全世界同時革命為目標的運動。馬克思說:「全世界的勞工們,團結起來吧!」只要全世界一起推翻資本主義,所有人都可以是消滅人的勞動者

對革命的恐懼推動了社會福利。社會主義是勞工的天堂,醫療與教育都免費。

社會開始有餘力幫助別人,再加上為了防止革命及維護社會秩序的壓力,促使國家推動社會福利政策。這是歷史必然演變,並非一朝一夕就變成現在這樣。

在致力於推動社會福利的國家形成前,有困難只能依靠家人、君王、宗教團體等,例如伊斯蘭教的信徒有接濟窮人的義務,西方的教會至今仍提供飲食給無家可歸的人,日本的寺廟也接收病人或煮飯給窮人吃。

社會福利由近代國家設計規劃,是比較新的制度,國民年金及醫療保險還有救濟金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藉由這樣的活動與社會產生連結,體會工作的喜悅是非常重要的事。付給重度殘障者與一般人差不多的薪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遠比我們正常人所能想到的還要重大,因為工作這檔事牽涉到一個人的尊嚴與生存價值。

每個人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內努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只要沒有人偷懶,「賺錢」的人與「獲得」的人聯手填滿「竊取」的人造成的缺口,就能讓社會變得更富足。

如果把世人大致區分「賺錢」的人、「獲得」的人、「竊取」的人。讓社會變得更富足的「賺錢」是非常需要精力的活動,因為他們創造財富必須足以填滿「獲得」與「竊取」的人造成的缺口。而「獲得」中包含對GDP與有貢獻和純粹坐享其成的人。

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基礎就在於對社會貢獻的企業或人應該受到正確的評價。提供對世人有幫助的發明或服務公司和認真工作的人才能為世界帶來財富,企業及個人都應該得到與其貢獻程度相應的報酬。這種「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都應該有所回報」的結構是經濟上至關重要的引擎,「市場」則從根本支撐這種結構,因此我們的經濟體系也稱為市場經濟。


市場是撮合買賣雙方,使其針對商品或服務交涉出一個合理價格的場所。從長遠來看卻是危害社會,卻坐擁莫名其妙的高薪、高獎金。財富分配一旦失衡,經濟效率就會低落,人民的不滿及不平等的感覺也會節節高升,破壞人民對整個社會的信賴。

資本主義把財富分配交給市場決定,相較之下社會主義把財富分配交給個人及特定的團體決定,政治家或官僚清廉當然皆大歡喜,問題是這根本不可能。權利一旦過度集中,必會招致腐敗。

  • 修正資本主義的缺陷

1.讓政府擁有更多的權力

其中一個改革最大的國家就是1960年代的古巴。

1953年代革命領袖婓代爾卡斯楚率領一支反抗軍對抗政府,為改革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一群革命分子推翻了當時的古巴政府,推行共產主義制度,目標是讓全體古巴人民公平享有整個國家的資源。

這個制度是受到德國經濟學家卡爾馬克思的啟發。粗略來說有兩大特點,一是「消滅私有制」,二是「按需分配」。

新政府擬定了許多經濟計畫,其中一項是管理糧食生產,稱為計畫經濟。

每個人要分到足夠的糧食,農民需要生產…

古巴政府也接管了所有土地、工廠和企業,為了將計畫付諸行動。

雖然大部分的資源被公平分配,但這個制度也存在重大問題。

要激勵人民為大眾服務並不容易。生產比以前少、努力工作收成全部被拿走,工作還有意義嗎?...

數百萬人想要或需要的東西,都要由政府來規劃是一件更困難的工作。

經過這些國家的實踐發現完全由政府或由市場來控制都行不通。後來許多國家一直設法找出一個中庸的制度。

2.政府介入

透過市場價格自由升降來運作,市場的確會逐步調節,但是有時候速度會太慢,因此需要政府以較快的速度調整。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是混合式經濟,某些事務由政府負責,某些事務由市場主導。

市場買賣以價高者得為原則,誰付得起錢,誰就能獲得該物品。因此如果所有物品都賣得很貴,貧窮的人能買到的東西就會很少。為了幫助他們,政府這時就要出手。

以房屋問題為例,政府除了讓私人地產商興建房屋並在市場出售外,主動興建工營房屋,以低價出租或出售,目的就是讓更多市民能負擔得起住屋開支。

各國施行的混合式經濟並不盡相同,全看當權政府是「大」、「小」,政府對自己國家的經濟、企業甚至個人掌控的程度。

大政府不是政府機構有很多人,而是政府支出龐大,要求人民繳納的稅也很多;或是政府「高度介入人民的生活」。

政府的作為和它所採行的社會組織架構有關。政黨通常會受某種政治意識型態影響,而這些影響會延伸到政策。通常用「左派」和「右派」來描述這些政治信念,立場左傾或右傾來描述政治人物的想法偏向哪一種。

在政治方面,「左派」和「右派」的說法來自18世紀的法國。在法國國民議會裡,革命派的政治人物坐在國王的左邊,支持國王的另一派則坐在右邊。

常見的左派主張:

  1. 人民和企業,尤其是富裕的人應該支付高額稅金來回饋社會。
  2. 政府應該保護和資助弱勢族群。
  3. 某些企業像是自水公司,應該由國家來經營,因為他們是大眾服務產業。

常見的右派主張:

  1. 個人和企業比政府更擅長經營
  2. 政府的工作是保護人民安全,而不是約束人民的作為
  3. 較低的稅賦能鼓勵人民賺更多的錢,讓國家更富裕。

不同的政治意識形態分別主張不同觀點,例如:

  1. 共產主義:政府提供所有服務,並管控所有產業
  2. 社會主義:政府提供醫療保健、教育和電力等公共服務,費用向富人課稅
  3. 左派自由主義:無論人民的種族、性別、宗教政府都應該制定法規保護人民。但減少用法規來限制人民的選擇,例如某些列為毒品的藥物應該合法化
  4. 左派無政府主義:任何人都不該擁有私人財產也不應該有政府存在
  5. 社會民主主義:政府應該允許人民賺取財富,同時政府應該用國家的財富為人民提供服務
  6. 左派自由放任主義:個人可以擁有財產,但財產不應該太多,才能避免權力超越其他人
  7. 保守主義:社會穩定最重要,政府應該維護社會原本運作方式,避免出現劇烈變化
  8. 古典自由主義:政府應該維護所有人民自由的權利,且稅賦要低,因為課稅是一種政府干預的手段
  9. 資本主義:對人民要如何賺錢、如何經營公司,政府不該制定太多規定。包括醫療、安全和教育等服務,都應該由人民向私人公司購買。
  10. 右派無政府主義:私有財產是一種人格權利,但政府不應該存在。


隨時代變化,不同國家的左派和右派意思不太相同。大致來說,左派宣揚政府應插手干預,以便協助人民;右派則認為,最好由個人或社會裡的群體自己照顧自己。

大多數人民與政府都傾向融合左派與右派的主張,而且在某些議題上採取大政府的作法,但不是全部。

左派右派通常跟經濟有關,有些人關心的則是文化價值觀的議題,例如婚姻和家庭相關的法律、宗教自由,或孩童在學校學習的內容。

政府要討好各種需求或想法的不同團體,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只好中止援助那些被忽略的族群,例如低收入家庭、退休勞工、學生、難民、失業的人。

沒有一個國家的經濟制度是完美的。

  • 所得再分配

在現代社會中,政府的重要職責之一是所得再分配政策,降低殘疾人士、老弱者、貧困者等社會弱勢與收入高的富人之間的所得差異,進而提升國體國民生活品質的政策。

依照政府的經濟政策而不同,使用累進稅制度,所得越高繳納越多的稅金,富裕者的所得就會減少;反之,如果提供低所得層生活輔助金,他們的所得就會增加。

防範職業傷害、疾病、失業、離職等失去所得時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具備受惠者增加,所得就會增加的效果。另外,隨著創投企業的活躍、中小企業的支援,自營商的培育等國家的產業政策,錢會流向哪一個領域,產業部門的所得可能就會不一樣。

部分比較基層的勞工每天賺的收入不高,難以維持日常生活開銷。政府便要設立最低工資保障或其他福利政策去支援他們,讓他們能維持日常生活所需。利用基本工資來保障人民的收入,效果到底好不好?這點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看法往往不一致。

是否有納入養育小孩、房屋的費用仍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幸虧有基本工資!如果雇主給我的薪水更低,我就會變窮。」

「我居住的城市自從有了基本工資的規定,許多公司因為錢不夠,沒辦法招募新人,也讓我找不到工作。」

不過也有許多雇主願意付出比基本工資還高的薪水,他們認為較好的薪資能夠吸引比較優秀的員工。所以如果希望收入變高,有時我們必須努力爭取。以下是一些爭取的辦法。

1.加入公會:工會是由勞工組成的團體,可以為勞工爭取權益、組織罷工等抗議活動,促使雇主改善工作條件或是以雙方的公平為前提,讓員工想又更好的福利或待遇。

2.訴諸媒體:工作場域的性別不平等,例如工作內容相同,但女性的薪水卻比男性低;類似這樣難以跟雇主協商的狀況,透過媒體公開,因為負評有可能使雇主改變作法。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