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元罄
傅元罄

評論與沉思 Liker.social: @2j6u5pgp6

花朵飄落,扎根大地:讀《閃亮歲月:當代華文老年書寫文選》

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本文首刊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連結:https://www.squaregood.com.tw/news_info.php?id=944

「老化」是「發展」,「發展」是「生命」

老化,是一件最自然的事情。有時候,我們會因為自己視野和經驗的限制,於是,我們便只把「變老」看作是一個令人害怕的敵人,一種我們需要去處理、抵抗,而到頭來卻只能夠忍受和屈服的問題。這樣的想法,並不完全是錯了;因為老化,常常會帶給我們很多生活上的缺點和磨難。但是,如果我們只從這個方面去看,將會錯失生命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的確,「變老」常常會帶來許多問題,那些我們不得不恐懼顫慄、卻難以擺脫的問題:身體和記憶的衰退、病痛的打擊、不再被工作場合或人們所需要,最後,還有步伐愈來愈靠近、並且終將會到來的那一天。談到「老化」,是把我們自己放置在或多或少的死亡之中,讓我們面對生命中並不屬於自己能夠掌控的那一部分。

所以,在我們提到「老化」時,當然很容易會有上述種種不好的聯想。不過,為了我們自己,為了能夠好好的生活和更全面的理解生命,我們同時也必須常常提醒自己:「老化」本身,並不是不好的。因為,正如我們從一對男女而來,然後從大地之中吸引養分,由一粒種子般開始,後來長成現在的樣子;同樣的,我們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將會對這個世界產生影響,應當去回饋社會,然後最終再回歸大地。我們的「生命」本身,其實一定是一個由「發展」而來的歷程;如果沒有「發展」,那也就不可能會有當下的自己。

那麼,我們也可以合理的說:沒有「老化」,也就沒有我們的「生命」。這對於在此世中生活的我們來說,只能是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兩面。於是,也許我們可以試著說服自己:可以用歡喜的心情,去接納生命的進一步發展。在這個鄰近終點的階段裡,我們將會經過肉體逐步凋零的淬鍊,因著眷戀與承擔,來煥發出生命的內容和意義。

從《走過》到《閃亮歲月》:為「老年」主題而生的華文選輯

立緒文化在2013年第一次出版了「當代華文老年書寫文選」,當時命名為《走過》。而在8年後(2021年)出版第二個版本時(根據我的閱讀,兩個版本的內容應該沒有變化),則將本書更名為《閃亮歲月》。

我在讀這一本《閃亮歲月》時,常常覺得這是一本意義很重大的選輯;但覺得比較可惜的是,編輯部可能是為了讓讀者更快讀到書中精彩的選文,所以對於本書的由來、編輯部的理念、還有文章的收錄原則等,只花了很小(三頁)的篇幅來進行說明。因此,為了讓讀者能更簡單的進入這本好書,我便稍微描述一下本書的編排方式。

這本書將收錄的文章放置在「行驛」、「形意」、「遐思」三大類別裡。由於本書編輯的說明相當簡潔,沒有直接說出這三個類別的意思,所以我便在這裡寫下我的看法。依照我的閱讀,本書中「行驛」的部分,寫的是在整個人生的歷程中,「老年」所佔的位置,它和人生的其他時光間的聯繫;「形意」則是用比較學問、比較思索的方式來討論「老年」,其中也有不少實質性的建議和方法,可以讓我們為自己的老年而預備和參考;「遐思」則是講述文章的敘述者,他在自己或是所愛的人老了之後,有什麼樣的感受和生活。「遐思」呈現給我們的是作者個別的、親身的經驗,即使我們可能不會遇到他們身上所發生的事,但讀起來依舊使人動容。

另外,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本《閃亮歲月》所收錄的文章,雖然大部分是來自其他的著作或報刊;不過,也有一些篇章是由本書的編輯部邀稿,而特別為了這本《閃亮歲月》而寫成的。換句話說,如果作者沒有再將這些文章,發表或收集在其他地方,那便只有在這本《閃亮歲月》裡才讀得到了。這也是本書值得閱讀的再一個理由。這些新寫的文章也很好辨識:在它們的最後一行,書中會以略小的字標示出「本文應《走過:老年書寫華文作品選輯》而寫」這一句話。

結語

本書的美好之處,那當然是將原本分別收錄在各本書籍、各個報刊中,有關於「老年」這個主題的文章,盡可能在篇幅的限制內(《閃亮歲月》共279頁),蒐集在一起。這不厚的一本書,讓我們可以很方便的閱讀;經由這本《閃亮歲月》,可以使我們對現代華人社會和自己很可能遇到的問題,有一個較為全面、整體性的理解。

我個人推薦的閱讀方式,則是可以先讀收錄於書中的,傅偉勳先生的〈現代人的死亡問題〉一文。透過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從社會、時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切身面向,了解到「死亡」並不只是在人生的最後一刻所發生的事,而是和我們的整個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接著,我會再讀本書的第三部份「遐思」;在這裡,我們會讀到「老年」問題其實不是一個抽象的問題,而是每一個具體的「老人」,怎麼回應自己的生活的問題。我們可以通過他作為一個「人」的方式去理解他;正如有一天我們老了之後,我們也可以通過這個方式,讓其他人理解自己一樣。

圖片來自Unsplash,由Юлія Вівчарик提供,特此致謝

2023/03/2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