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若擒虎
贺若擒虎

不言,不争。

教育的本质与创新的冲突

人们一直在追寻,什么才是好的教育。教育本质上是上一代人希望传承到下一代的最好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缺乏定义,也不断变化。所以人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追求。

现在的教育方式,绝大部分都是通过学校集体教育。教育当局先选择课本,然后挑选有资格的老师,跟孩子们面对面教学,最后通过考试,来辨别孩子们谁更适合读书。在考试意义下的”会读书的孩子“,会获得继续读书的资格,并参加更高一级的考试。

现代教育大都如此,当然专制政权肯定会在教育这里上下其手,暗搓搓地对“祖国的花朵”进行洗脑,让他们从小“沐浴慈父的关爱“。这是一些强加的特色,但是它的基础,教育的方式,却都是大同小异。

创新,究竟是什么?这个名词的现实意义在于,能够发明,或者发现一些前人没有发现和发明的东西,前人没有发现,自然课本上没有。

但是我们的考试,无一例外,每道题都会有一个标准答案,哪怕是主观题,它总会有一个标准的参考答案。我们想要在学校获得成功,那么就必须获得高分。获得高分的秘诀就在于,找到(猜到)标准答案。这就像一个游戏,你得尽力让自己去揣测出题者的思路,试图从他/她的思路中,找到标准答案。

不过考试的方式以及体系运转得还好,因为出题者也不会因为担心自己的题目被人猜出来,而故意扭曲对于科学规律的理解,特别是数学,它的规律在于只要你能够证明出来,基本上其他人都能确定,你对了,或者你错了。

其他学科就不好说了,理工科还稍微好一点,文史政治一类的学科,那都是集权者们最喜欢上下其手的地方。

我们撇开文史政治,单说这个不容易被“装扮”的理工科。

学生们最应该学到的应该是科学的基础原理,以及证明方法,手段。科学的基本原理都还好,基本代表了前人反复论证,反复试验过的一些规律,学生们通过追寻标准答案来进行学习,其实无大碍,因为出题者的标准答案不太可能体现出题者的个性化意志。

不过最宝贵的知识,可能是前人们如何探究科学规律的方式,思考的方法,这些就没办法通过考试来体现了,得自己学,自己吸收。同样的案例,学生的理解可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千差万别的理解,很可能都是对的。这里,不存在标准答案。

好了,回到创新了。创新是不可能有标准答案的,要是有答案,那还要你创新个啥?创新极大可能甚至是破坏,就是说原先某个“标准答案”是错的。很明显,要是你是个天才,从小就“创新”,那么你考试分数也会非常“创新”。

那么我们的教育要做到什么呢,既要通过标准答案的方式让学生们获得目前总结的科学规律,又希望他们不要局限于学到的东西,而是在学到东西的基础上进行发挥。

学生们可就难了,分为两种。

一种就是养就一个揣测出题者思路的习惯,凡是都在想标准答案是什么,一旦发现自己的答案不同,立马去想自己哪里出错了,以便下次改正。

还有一种属于“刺头”,自己答案错了,第一反应是“是不是题目出错了?是不是答案印错了?我这个推算没有问题啊。“当然了,这里面分真的“刺头”和“真的好苗子”,真的“刺头”很可能只是下意识地反对权威,我就是不爽你说啥都对,至于我对不对,那倒是没那么重要。“真的好苗子”的思路可能是“为何说我错了?怎么错了,哪里错了。要是你能告诉我,那可就太好了。如果你说不出来,就说我错了,对不起,你最好离我远一点。分数给我打低?那就打吧,你这破学科,我还不学了。”

这也许就是很多人说的,真正的有前途的孩子,可能还是那些分数只有八九十分的。太低了,可能就没懂。太高了,很可能用力过猛,只关心分数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