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澄海

@961500694

真空时间

秀英对这一整套的处理螃蟹的流程并不嫌麻烦,看着横行的蟹从张舞着大钳到奄奄一息地颤动,从锅里的珍馐再变成桌上的骸骨,只不过是一种人类小小的残忍和快乐,仿佛庸常日子有了释放的出口。

札記九則(昔日隨記之三)

作者按偶有小隨想便隨手記錄,這九則札記是2018年記錄下來的。#痴人囈語#(2018年1月16日) 回家的第一個早晨,坐在書桌前懵似的發呆,有自由的時間和空間,卻止不住仍舊感到一種無力的迷惘。或許是近幾日輾轉多地,不時會生出些幻滅感來。剛才瀏覽了關於香港赤腳遊行及相關教育制度的問...

絕望之後(昔日隨記之二)

作者按此記寫于2016年9月16日,是看了兩則新聞後有感而發。「真正的勇士是在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後,依舊熱愛生活。」那麼,對於一個無力解決生活困境的人來說,勇氣是否也是一種「奢侈品」呢?在看了「南郵准大一女孩因電信詐騙悲傷過度而身亡」和「甘肅一母親殺死4個孩子後自殺」這兩則新聞後...

縣城買書記(昔日隨記之一)

作者按 偶然翻閱到2016年以來寫的隨記,大多是一時一地的感受與思考,寫了之後一直放在備忘錄里,不再翻看過。以如今的眼光看來,這些隨記里有太多的缺陷,但抱著不悔少作的心態,姑且貼出來,作為一種時光的記錄。傍晚的街色 窗外的天陰沈著,卻不至於壓下去,秋季的南方樹葉依舊是嬌滴滴的翠...

薦書:《政治的道德 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

《政治的道德 從自由主義的觀點看》里最讓人觸懷的是——政治,可以是講道德的;政治,也可以是溫情而有關懷的。去年夏天讀這本書,恰逢香港反修例運動如火如荼地進行,讀完《香港第一課》、《香港簡史》仍意猶未盡,便選擇再讀讀周保松老師的書。在此之前讀的周老師的第一本書是《走進生命的學問》,...

與敦煌無關

我們相遇,為了莫高窟千年的等待 風沙撲面而來 看盡彼時燦爛的時代 滿壁斑駁 諸佛莊嚴肅穆 注視那悲憫的眼神 疑惑 是否他們也會寂寞 並不如沙洲里咀嚼著羊肉串的 油光滿面卻也闊落 眾人酒神般地過活 歷史的風沙不停斷地吹著 痴痴 在抬眼看不到星空的夜裡 是否以後還會想起 此時共同碰...

無眠

我的清晨 是你的夜晚 時間並不催眠你 睜眼的睡意 渴與孤寂 我無從言說 一個年青人的墜地 困在罐頭裡的魚 只能假裝愛上空氣 曾經滄海 並不在意

我的寫作空間:光之所在

寒假以來的書桌常態如果是晴朗的日子,在傍晚時分,陽光會透過窗戶照到書桌上,從濃得化不開到漸漸黯淡乃至消失,我在我小小的書桌上便又心安理得地度過一天。我的書桌在三樓的客廳,獨屬於我的一層。陽光正好的時候,偶爾還能聽到窗外不知哪裡來的鳥叫聲。而到了陰天,尤其是回南天,書桌旁邊的烘乾機...

故国异乡人——我们无可逃避的宿命?

“原乡”的追问“如果你向一个外地人介绍你的家乡,最值得你骄傲的会是什么呢?” 去年暑假的一次旅游与桑妮君同行,在飞机上谈到毕业后是否返乡的话题,我们看法不同,一番各自自我表述之后,她问了我上面那个问题。对于故乡潮汕向来颇有微词的我而言,出走家乡一直是我认为的必要的选择。

城市初印象:四城记

按:这是三年前作的城市初印象游记,如今对这几个城市的观感已经大为不同,因为是旧作,不免笔触稚嫩且见识肤浅,重读也要赧颜了。又因为最近想写的一篇文章会涉及香港放送中至目前武汉新冠肺炎的一些观察,想到之前有记录对香港和武汉两个城市的初印象,于是贴出来,作为思想变化之对照好了。

我的疫症生存報告:直面無力感

1. 你在哪座城市?2020年的除夕,你是怎麼過的?座標廣東汕頭,東南沿海的小城鎮。除夕的年夜飯早早就吃過了,在書桌前關注著這次疫情的信息,窗外有稀稀疏疏的煙花聲,夾雜著別戶人家電視機裡的春節聯歡晚會的歡慶聲,只是莫名想起魯迅的《祝福》裡最後一段:「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

從自我走向自我

寫在前面的話:回看去年寫的文字,已有恍如隔世之感,當時的我肯定不會料到因為庚子年的疫情而困居家中多日,我只是常常有一種世道會崩壞的杞人憂天式的預感。難道只有疫情這樣的特殊狀況才有加繆所謂的「流放感和禁錮感」嗎?不如說是,在一個不自由的大環境之下,生活在自己祖國的土地上,卻常常是異鄉人。

我不会要求你给我写一首诗

写在前面的话:今天早上发现豆瓣的日记功能被停用了,担忧之前写的日记会无缘无故被消失,所以搬运到此。这是2019年6月的时候写给一个非常要好的友人的小短文。傍晚六点三十分的飞机,五点五十六分在安检处告别,只有匆匆一句“再见”,来不及有更多的话语,似乎就是本应如此的方式,那是接受了分别这样的既定事实之后的释然。

書寫對抗無力:疫情背景下的立春讀書會

今日立春,發覺停寫日記已經半個月有餘,記錄的怠惰帶來的反而是一種對失語的厭惡。今晚有社日線上讀書會,本來是線下的,主題是談「文學中的雅與俗」,後來因為疫情爆發,早在大年初一便改為線上講座,而主題也改為更為應景的「瘟疫與文學書寫」。被邀請為主講人之一,我選了韓松的科幻小說《我的祖國...

北京凛冬断想

天安门的黄昏穿起羽绒服,围上围巾,套上手套,最后戴上口罩,像欧洲中世纪的骑士上战场一样,以全副武装之势,方敢在冬天的北京出门。北京的冬天时常风大,尤其在夜里总能听到窗外的风鞭打过树叶的簌簌声响。如果说北京的秋天呈现的是满树满树的金黄的典雅,那么北京的冬天给人的印象除了凄冷的枯枝之...

在地台湾

一 望向窗外,左边是慢慢掠过的高山,郁郁葱葱的绿,萦绕的薄雾在山顶;右边是绵延的海岸线,深深浅浅的蓝,碧空下,依稀几只海鸟在飞从高空俯瞰,这列名为“太鲁阁号”的火车,在山与海之间的铁轨上,徐徐北上,有时也会穿过几个长长的隧道。我塞着耳机,里面是胡德夫的声音,辽阔悲悯。

一个潮汕籍青年的忧与爱

最近又重提起关于故乡潮汕的讨论与思考,一片荒蛮与文化交织并存的谜一样存在的土地,对于在外求学的潮汕籍青年而言,对这样一个文化系统,是既体认又疏离的。对于待了十几年的土地,不能说没有感情,可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对这一文化体系所呈现出的原始的保守,还是不得不保持剥离的态度。

依旧理解,依旧共情

在任何身份认同的排序中,没有什么身份应该排在“我是个人”之前。基于“人”的共识,即使是彼此观念不同,为什么不能放下之前固有的偏见,先去了解,再理解呢?看似很难,但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不过是持续性的关注以及其他相关性的书籍阅读,总体而言补上之前的认知空白。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