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articles46603 words
51 articles46603 words

人工智能應用大爆發

如果我們認為某物取代人的生產力,此人就是個廢人或再也沒有價值,其實我們都把職業、工作以及作為生產力的那部份當成是一個人的所有。所以,身為現代人,抽掉職業、工作以及生產力,就不能算是個「人」了嗎?

選擇的自由

這裡出現一個嚴重的問題,做錯事該找誰負責?犯了法,誰能去承擔?誰應該承擔?回到開頭第一句,德沃金提出,我門應該轉換我們的觀點,這是能力調控(capacity control)的問題,而不是因果調控,才是恰當說明選擇自由與行動責任的角度。

「最近我的晨讀及枕邊書,很好看的一本書」

這是一本知識含量很高的書,這本書由於川普當選而出現,討論主題涵蓋事實、認知、知識、信念以及思辨,對於防範自身落入另類事實的缺陷而言,確實很有幫助。但內容生硬,需要反覆咀嚼才得以消化,對於需要這些內涵,卻又缺乏訓練的人們來說,這本書需要一定程度的進入門檻。

「集體連帶--- 你的自殺不是你的自殺」----《自殺論》涂爾幹

迷亂(Anomie)是在快速現代化中,個體由傳統同質性的社會連帶脫溢而出,雖然獲得表面上沒有受到集體拘束的自由,但卻因社會無法快速建立起相應支持個體的新規範,而陷入規則不足以保護個體或缺乏社群凝聚的混亂狀態。多元自由並非與群體秩序無關的放任狀態(亂),多元要能夠永續發展需要一個成熟社會,這社會擁有細膩自我克制的文明規則在日常中帷幄運作。

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活著,就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狀況,連寫字都是。

雜思 

我們的意識有個特點,就是和其他内在或外在的對象產生關聯,意識總是有需求要和某對象或某物產生關聯。意識很忙碌,如果沒經過訓練,它就像猴子一樣總是亂竄。

記生日

有時候,顧不上自己的七零八落,看到親近的人需要,又馬上給予援助,迫切想舒緩別人的痛;但有時候,生活的煩擾一把感性的心搪塞住,就會失去溫度與感知。當眼裡心裡只有自己,自己的工作事業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財富,麻木得自以為有意義。

歲月對我們做了甚麼?

人的前半生是在撈東西,後半生則是往外扔東西。

2021 Matters年度問卷 | 在不斷掙扎各種翻攪的當下,堅守信念做想做的事

已經不求恢復原狀,希望自己在已經決定的事情上,繼續往前走,而且務必讓自己保持彈性,今後一定要有隨時都能在實際生活及心靈層面調整自己的能力。

1

希望一人獨處的念頭,始終不變地存於心中。

當局者迷,看別人容易看自己難,自己看自己得先自我抽離。看自己有兩條路徑,一是透過閱讀,二是好好感覺自己的「感覺」。

我知道1、知道2,但1或2 的本質是什麽?

數學哲學關心的是數學的本質是什麼?數學論及的事物,例如數、集合、函數,它們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這些事物是否非時空的抽象事物,還是物理或心理事物?如果這些事物不存在於時空之中,我們又如何可能獲得這些數學知識?數學理論的基礎又是什麼?

教書事

事件的發生應當只是發生,先去弄清楚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然後嘗試一件件拆清楚,就自身經驗指出每件事所需要付出的代價和其中得承擔的後果去說清楚,讓學生知道當中的利弊。能說清楚的就說清楚,該教育的就教育,我們自己不急著跳入是非對錯去進行評價,學生其實更能夠跟隨我們的腳步學習。

講稿大綱

我們的知覺必定得有個依托的對象,知覺一離開依托的對象,便不得不依附在另一個東西上,不然概念就會飄著,消散得無影蹤。換另一種説法,知覺一旦超越了現實的對象,則必變爲概念,概念一定要有所依托,它要依托的一定是言説或符號。(名言)

我和我的初中一學生

我告訴學生,要相信自己的潛力,人類的智慧可以在不自由中尋找自由,也可以在自由中設置不自由。

雜思

溝通其實是很難的一件事

雜思

如果至今還有人能撼動你,讓你覺得他/她是多麼的耀眼、多麼的閃閃發亮,也未嘗不是件好事。

雜思

你和我,我們每一個成年人都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用自己的力量改變和影響這個環境。一點一滴的不要以為沒什麼,其實我們自己就可以發光發熱。

雜思 

理出線索是為了把事情想明白說清楚,是之所以能夠穩穩妥妥領著自己往前走的,人生裡的那條線,是一條自己給自己的生命線

教師節快樂

教書是一個自身必須不斷自我提升的職業,對年輕人說三道四,年輕人縱有缺點,那是成長的代價,反而我們這群舊世代的老人,才需要更多的反省與學習呢!

在地化vs 國際化的批判思考

針對當地人要留在當地貢獻才算貢獻的思維盲點,提出反思。1、現在是高度流動的時代,雖說疫情已拖著大家的腳步,但國內流動甚至是國界流動已是一條不可能再往回走的路,甚至因為疫情,其實已發展出在網絡跨國工作的情況。2、這接著帶出另一個值得思考的議題,那就是外國人來到馬來西亞上班,先撇開專...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