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卡德米自由學園
阿卡德米自由學園

一個自我教育,相互給予的成長型公識社區。 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

為深刻上色,在孤獨中打轉—電影《紅色沙漠》|阿卡德米影君子

我們是阿卡德米自由學園 ——一個自我教育,相互給予的成長型共識社區。我們以終身學習為基本精神,成員在共同體內學習、生活、工作,以學習成果為收入來源,推動學園長遠發展。我們重視個人在學園的成長,獎勵熱愛學習、樂於分享、幫助其他成員和為學園付出的人。我們正在嘗試探索另一種群體生活結構的可能性。

(如果你對阿卡德米自由學園仍有疑惑,或者你對學園的學習形式、學園的成員類型等方面還有困惑,詳細請點擊:探索群體生活結構的可能-阿卡德米自由學園

阿卡德米影君子

電影是一種生命,或許是無數種生命。它用另外一雙眼睛,另一種命運,在看這個世界。無數的電影人試圖把一些難言卻深刻的表達說出來,變成一幅畫,一部電影,凝視自己的情感,凝視人性。影像的長度在無限地加諸於你個體的真實的生命,將你的生命成倍地延長。我們只有在生命的差異中,才能找到情感的溝通和位置的平衡。

孤獨,像藤蔓順著身體蔓延、生長,安東尼奧尼鏡頭下的孤獨在時代的煙塵中,在女人的神情里,走進紅色沙漠,和我們一起感受那份複雜的孤獨。以下來自阿卡德米影君子學員作品,本期觀影:《紅色沙漠》


《紅色沙漠》1964

洛拉

這部電影是我在上世界電影簡論的時候知道的。有一堂課講意大利電影,介紹導演安東尼奧尼,然後放了電影片段,看了開頭,然後拉了中間女孩在海島上尋找歌聲的片段。我印象深刻,所以在選本月電影的時候,確定了《弗里達》,我腦海裡就突然冒出了這個荒漠之中身著綠衣的女人,於是我選了《紅色沙漠》,上個世紀60-70年代的電影。

1.導演

安東尼奧尼,就是那個在上個世紀被中國政府允許到中國來拍攝紀錄片的導演。《中國》1972,或許在之後我們會安排觀看。那部影片是我在上影視紀錄片的時候提過的,當時看了很多,包括三小時記錄片,還有passion,好像是被翻譯作《毛的激情》,一部很辛辣的諷刺動畫。但是影視課的老師實在是很雞賊,明明給你看了部分真相了,是被禁止的真相了,他還要拉上窗簾教育你,說是沒有辦法,學生總是會把事情搞砸。

但是我要說的不是這些,是我從《紅色沙漠》這部影片中看到的安東尼奧尼。我沒有看過他本人太多的電影,但是《紅色沙漠》給我的感覺實在是深刻,作品是藏不住一個人的,不同的電影風格對應著不同的導演。安東尼奧尼給我的感覺很強烈,我在之前塔可夫斯基的《鄉愁》里感受過。

《紅色沙漠》1964
《鄉愁》1983

他們擁有相似的美學。我最早看電影,在動態的畫面里,我不知道它和攝影的聯繫,但是在安東尼奧尼、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里,能夠很清晰地覺察到。

而說回到安東尼奧尼,他曾經嘗試過拍攝精神病院的紀錄片,不難理解他對於人的精神狀態的病態和異化的關注。而且我覺得他在這方面確實有很好的表現,和《鄉愁》不一樣,後者雖然也混沌,但是沒有像《紅色沙漠》這樣粉碎性地襲擊觀眾。安東尼奧尼在用他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所有想象去做一個更大的夢,這個夢里流淌著巨大的紅色沙漠,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撕扯,個體在這種環境中一點點枯萎。


2.電影

這部電影的色彩很有衝擊性,那種好的攝影作品里也會呈現出對色彩的極致運用,它被譽為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有色彩的影片,我想不是沒有道理的。

最明顯的就是開頭和結尾相呼應的綠色衣服的女人牽著棕色衣服的男孩,背後灰色的天,不停冒煙的黑色工業建築群。也非常容易被用來思考環境和人的關係——外部環境的荒涼和內心的荒涼,雙重打擊,這樣似乎就造就了這些精神異化的人。

但是安東尼奧尼在電影中,卻沒有談到一點關於環境的話題,他把它具象了,然後瀰漫在電影中,無處不在,人的內心世界的荒蕪,外部環境的恐怖;河裡再沒有魚,沒有一個地方能見到綠色的植物——即便是在結尾處,小男孩在零星有綠草的的廢墟上玩耍,那些草就像是在工業廢墟中苟延殘喘,排放出工業污水的水龍頭滾燙地澆在它們身上。你很難去忽視這個問題。

其中有一段,在一間綠色牆面的房子里,畫滿了細細的綠色枝條、小的花朵,桌上擺了一些綠色的盆栽,而窗外是灰色的、陰霾的、荒涼的,沒有別的顏色,那個畫面也很衝擊我。

而令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段,也就是幾對夫妻在藍房子里玩耍,裡面是紅色的,逼仄狹窄的。等他們從裡面出來,藍房子小小地坐落在那裡,霧蒙蒙的,然後他們離開那個地方,我突然覺得很傷心。

在海島上尋找歌聲的女孩也許是烏吉麗娜想象出來的,我無法確認是她的童年,還是她的精神衍生出來的。但是那一段我一直記得,我不想像解數學題一樣在這裡跟你說——小女孩代表什麼,海島代表什麼,無人的船代表什麼,歌聲代表什麼,岸邊的礁石、枯萎的花分別代表什麼。這些就像是寫詩,帶著詩人自己的獨特記憶和想象,是他的意象,他在傳達什麼給你呢,你感受到了就是你感受到的。

我想這一段,是契合烏吉莉娜的內心的,也回應著她的一切行為,她在現實生活中的苦悶,找不到出口,也許就像小女孩找不到歌聲,但是還是拼命找,船上什麼人都沒有,但是還是拼命游去看。她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打轉。


《紅色沙漠》觀後感

巧克力

精神荒漠

在冒著濃煙的煙囪下,工人們爬在接近天空的紅白建築上,轟鳴著的機器聲。人類站在親手創造出的機器下,不知所措。就好像盧梭說的一樣,我們幻想著一個美好幸福的社會,但我們將永遠被困在幻想的惡果里。大機器工業時代也是這樣,經濟發展、金錢、更好的生活是人類的出發點,失業、疾病、焦慮是人類的後果。

電影是講人的故事,但在一開始,就用滾滾的濃煙遮住了人。工業時代下,人究竟在哪裡?

世界在一開始的時候就變了,人類習慣的自然蕭瑟了,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空無一人的街道,巨大轟鳴的冰冷機器,還有永無盡頭的污染。電影里有最一個對比,在吉烏麗娜講的故事里,有一個驚異於自然的女孩,她和沙灘、海水、野兔、鸕鷀和海鷗在一起。自然是乾淨的,也是神秘的。偶然的歌聲,還有女孩自然的膚色,和整個世界都格格不入。那是一個全然自由的世界,自然的神秘和年輕的人類,她們是她們自身,從沒有改變過。

那個場景是整部電影里最輕鬆的場景,也是最壓抑的場景。單純乾淨的自然很早就離開我們了,我們一出生就只剩下很少的機會成為那個荒島女孩。世界不存在一個最自然的自然,也就沒有最自然的人存在。

世界不是這樣的,工廠旁邊的草地都枯萎了,連帶著人類的自然一起枯萎了。吉烏麗娜站在油污覆蓋的池塘面前,她一直站在那裡,面對著人類的破壞,她沒有那麼容易理解。她像不像永遠停留在自然里的女孩,那場車禍是人類犯下的錯,也是工業時代的錯誤。她和站在架子上的工人對話,他說爬上去是為了讓人聽到星辰的歌聲。這是整部電影里最「自然」的一句話。我以為他會說出刻板的話,他是一個工人,一個離機器時代最近的人,但他像一個詩人。

也許吉烏麗娜在電影里是異化了的人,她也可能是僅存的沒有異化的人,因為不能說安靜接受著工業時代的人不是異化的人。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人總該有一些些的迷茫吧。所以她詢問男人是左派還是右派,他卻告訴她就連自己的信仰也是不確定的。上帝存在了這麼多年,被人類的工業時代一舉打敗,上帝已經死了。她更迷茫了,一種強烈的空虛感、迷茫感在她身上的每一個關節處。是誰被異化了?

人類分不清楚破壞和狂歡,或許破環和狂歡是同一件事情。他們拆卸下屋子隔間的木板,丟進奄奄一息的火爐里,他們在笑,大聲在笑。這是很難理解的一個場面,歡樂的源頭,破壞的原因,袖手旁觀猜忌的行為,究竟哪一個是真正的自然人?去理解紅色屋子里一瞬間升起的性意味,和疾病來臨時的匆忙,是因為人面臨的情境變了,人也變了。沒有人能抵抗住時代的洪流。

整部電影是一個嘗試,吉烏麗娜的嘗試,也是同樣迷茫之人的嘗試。盡可能去找到一個方式,去打破收攏的世界。所有電影里最多的是慌亂,好像找到了辦法,又碰到了天花板。寄託在了一個人身上,卻發現一個人也是機器的工具。生活嚴絲合縫,甚至不透露出一點點可能性給她。

誰也沒能給全人類一個出路,就像誰也沒能給吉烏麗娜一個出路。整個世界是一片荒漠,她穿著綠色的裙子想打破荒漠,最後她穿著綠色的裙子困於荒漠。我們只剩下一個辦法:

「你必須學會去愛。」


《紅色沙漠》觀影記 

suri

這是一部我自己難以理解其深意的電影,甚至片頭電子音效的恐怖感讓我也有些許的不適,就像曾經我某次無意踏足某藝術展覽時一樣的疑惑不解和感到恐懼,同樣是一台電視裝置,放著斷斷續續的電子音效,就像快把我吸進去一樣,且是迷惑未知的狀態。而回到這部影片,電影總體給我的感覺是迷惘的,蕭索的,無奈的。

-女性

影片一直跟隨者一位有些神經質的女演員推進事態的發展,情緒高低的漲落,而在灰蒙蒙的工業化環境中,女演員茱莉亞娜著裝的顏色:綠色亦或是紫色都與現實世界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這部電影被當時的影評家贊譽為:‘電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彩色片’,之所以被稱之為真正意義上的,或許就在其大膽的用色。

對紅藍黃綠色的大膽運用,都伴隨著這位女性的心境和在她身上發生的變化,在冷酷無情的工業機器面前,這位女性對愛的渴望,對性的慾望表達都伴隨著顏色的變換,隱約感覺到女演員是迷茫的,恐懼的,內心紛亂的,小心謹慎的,孤獨無力的,就像影片開頭一樣顫顫巍巍地買來那個啃食的麵包偷吃的樣子,有些狼狽和不安,但又蘊藏著真實和渴望。影片中的女性是一名妻子,也是一位母親,但她因為丈夫的冷落,投入了他人的懷抱,以此也冷落了自己的孩子,她孤獨,她的孩子也許也一樣。

電影的連續和流動性不強,讓人覺得有些拖沓和冗長,但電影的構圖還是蠻不錯的,不管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或是一群人混亂的場面,都在傳達情緒的同時,有視覺重點和主次。

影片中的工業機器,大煙衝,滾滾濃煙,機器運轉的嘈雜,迷宮式的工廠,壓迫感的工業機器,其實我很熟悉,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里,我更加能感同身受,工業化,標準化帶來的污染和壓迫是令人難受的,我曾經在迷宮式的工廠裡迷失過,爬上過大煙衝,看到大型機器在我的生活環境里駛來駛去,看見帶著工業口罩,滿身漆黑的工人拖著疲憊的身軀蹲在街口吃盒飯的樣子,就像影片中的工廠,壓迫而又無奈,時代的縮影便是人的狀態。

工業時代和環境的對人影響,放在今天科技時代對人的影響同樣的,甚至日趨複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