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商學人
法商學人

Civil Law, Common Law, Business and Politic|自由主義蘸點左|爵士樂迷|社會正義、法律、商業觀察評論

退出US News排名是美国法学院开始自救的好兆头

对于将来有志就读美国法学院、学点硬功夫、实现正义理想的同学来说,这大概是个好兆头

在经历疫情期间招生数量激增、LSAT(法学院申请考试)分数普涨后,法学院在这个关口终于迈出了改革的重大一步,Harvard, Yale, Columbia, Berkeley, Georgetown等Top 14法学院相继宣布退出US News排名。从各个宣布退出排名法学院的公开信中可以看出,这个决定的部分考量是:US News现有排名评价体系不利于贯彻法学院办学理念,实现法学教育为社会输送公共、公益法律服务人才、学生背景多元化、促进社会正义的目标。

榜首名校的教学水平、校友资源或许实至名归,但在学费普涨、教授们纷纷批评抗议多年后,方才做出这样的决定,我觉得还是太迟了些。

US News现有评价方法中,主要采用LSAT、GPA(绩点)、就业薪资等客观数据作为衡量排名高低的标准,但也存在很多弊病,许多退榜学校指出,很多受学校免学费资助、毕业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学生并没有受到公平评价,被US News记为失业,从而影响到学校排名。

US News标准下,美国法学院、尤其是顶尖法学院沦为大律所的对口职业培训学校,US News高排名法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千篇一律像是美剧《金装律师(The Suit)》里Mike Rose那样的华尔街光鲜精英,而非《Just Mercy(正义的慈悲)》里那样甘愿代理小客户的street fighter。法学院从申请到就读变成零和博弈分数淘汰游戏,凭借高LSAT和GPA进入顶尖名校后,在1L(第一学年)里抢分夺秒地在基础科目中超过同学(在大多法学院采用的curve期末考试评分机制下,只有限定数量学生能拿到A),拿到高GPA最终胜出,就能大概率在第一学年暑假获得来自大律所的暑期实习offer,锁定毕业20万刀起薪的入场券,走上人生巅峰。

而作为不能提供STEM(理工类)专业那样3年OPT(毕业合法留美的实习期)的文科专业,US News的排名对国际学生则更有参考价值,非美国本土申请者能据此判断进入Big law(Vault排名前xx名的大律所),获得雇主支持留美工作的概率大小(也可以通过法学院必须公开的509表等查询),据此初步判断这项教育投资能否回本。这样依赖排名的风气遍及法律界,如国内很多“头部”律所也有很钟情于学校排名、钱x斯业务排名、大小创收排名等作为招聘标准、业务宣传的依据。

US News排名绝非一无是处,其依据LSAT、GPA、就业情况作为排名依据的方法现实、残酷,却又公开、透明。很多类似专业,尤其是商学院MBA排名等,也是采用GMAT,GPA,毕业雇佣薪资情况作为参照。作为支撑法律运作重要一环的律所,以体系化、高质量、精品化方式处理案件,培养能够承受高负荷工作强度的人才,让他们在一个个案件、项目中得到历练同时,拿到应得的高额报酬,对于一个初出象牙塔、热情上进年轻人,是难得的历练机会。

但是,向大律所输出人才绝不应该是法学教育的唯一目标,甚至主要目标。

公平性与多元化理念

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法学院学生,拿到高薪、改变命运的机会绝对很有吸引力,尤其近年学费高涨,法学院学生毕业往往背负着十几、二十万美元的学费贷款。在经济压力下,穷学生越来越少进入法院、检察官、公益组织、组织参与社会运动、或者直接参政发声,可想而知,社会也将因此失去这些穷学生所代表的,不同族裔、背景家庭、社区的声音。在US News的排名标准体系下,美国法学院向这些“没那么有钱但很重要”的地方输送的人才比例逐渐失衡。

另一方面,GPA、LSAT等硬指标固然可以通过个人努力、用功读书、做题提升,但很多调查早已揭露:家庭经济条件更好的学生,往往在这些硬指标上更容易胜出,类比中国高考也存在类似问题,经济条件更好的申请人,可以通过购买培训辅导提升标化考试成绩,不需要进行校外兼职、打工,且更早就可以通过已是律师、法官的亲友了解行业情况、得到指导建议,跨过“信息墙”,早早抱定申请目标、着手准备。因此,即便法学院一直在标榜招生多元化,但在US News这套标准下,多年招进来的却仍是相似的面孔。而且,很多学校直接、间接的为了保住生源、拉高排名,会给高LSAT与GPA的申请者半额、甚至全额的奖学金,而真正需要资助的学生却无法得到帮助。

社会责任与教育质量

与相对纯粹的、以培养商业管理人才的商学院不同,美国法学院除了培养法律行业内的人才,还在培养着未来的议员、总统等政治家,肩负着通过教育培养人才,再由人才向社会输送正义、多元包容、自由、民主等理念的使命。美国事实上一直通过招收、培养国际人才,向世界范围输出文化、价值观。美国法律所保护的言论自由、权力制衡、私有产权保护、民主选举等本应是输出的重中之重,而不应在法律的地域性障碍(回国水土不服)上,再设置高学费、就业难、压力大、竞争强等劝退因素,上学期间连社交、结识人脉都无暇顾及。在这方面,短短9个月的LLM项目也早已变了味,成了法律职业内卷的苦果,更多的是高额的短期镀金、考证、旅游,难以让学生在两学期的课程内完成系统性的美国法律、政治知识及理念的学习。

除了US News这套评价标准的问题,美国法学院需要改革的地方还有很多,少有能做到如耶鲁法学院将教授Anything but Law做为理念的学校,就我自身学习体验而言,已经模式化的海量case reading、严肃的cold call提问、整理outline、繁重的期末备考,很难谈的上让我有多思辨、启发,更不用提有额外精力探索、与教授讨论一些课本外有社会现实价值的议题,毕业带走的更多只是一套以不变应万变的IRAC写作法。除此之外,申请者有什么其他替代方法来选择合适的法学院,国际学生就业范围限制、学费高涨、极端政治正确等都有待解决。

但这回“榜一大姐、大哥们”带头撂挑子,其影响力还是不容小觑的。近些年LSAC(法学院录取委员会)也取消了对传统法学院入学考试LSAT的强制要求,而法院也在对律师资格考试内容进行改革调整,使得法学院更注重对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将来有志就读美国法学院、学点硬功夫、实现正义理想的同学来说,这大概是个好兆头。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