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媽媽
佛系媽媽

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的創傷,深受感動,最後藉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我的教養下一站(上)

(编辑过)

我想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幾個育兒階段,可能你會從中找到共鳴。
我經歷過的階段有:「逃避」、「操控」、「懷疑/內疚」和「竭力保護」。
其實這些狀態是交替甚至同時出現的,但每個時期裏,總有一個主題狀態。

#逃避
我一開始有抑鬱狀況時是逃避的。
那時我每天下班都很怕回家,會站在門口不想進屋,也很想放棄一切,到一個沒人認識我的地方重新開始。後來我去見了主流輔導,輔導員幫我做了一節empty chair,當中我用過來人的身份哭著對「還未結婚的自己」說,叫自己千萬不要結婚,否則就必定要生小孩,然後跌入無盡的黑暗當中。然後我又用批判的身分,嚴厲地數說自己的不足,怪自己沒盡力、依賴人、不負責任。做完這兩輪,輔導員問我,內心還有沒有其他聲音。我沉澱一會後回答:「有,但聲音很小。」然後輔導員讓我把那聲音的說話講出來。

我小聲地說:「現在是一個學習愛的過程,是有意義的。將來我的經歷或許可以幫到其他人」
說完那句話後,我突然就找回力量,再沒有不想回家的衝動了。

後來我有問輔導員,如果那時我沒找到第三把聲音,那要如何。
輔導員說:「那就再多做幾次 empty chair 囉」
我暗暗慶幸自己一take ok, 省回不少輔導費。
其實那一刻我已連結到高我,但我那時並不知道。

#操控
不再逃避後,我沿用了上一代對我的教養方式:嚴格操控。我很在意孩子的表現,我會用懲罰來嘗試改變他們的情緒和行為。困房間、體罰、責罵、羞辱我都有用過。但在懲罰下,孩子的行為問題也沒見改善,後來更惡化到在幼稚園裏打人。

然後我再用社工教的獎勵方法,但骨子裏仍然是想要操控孩子,所以仍是沒有效。那時家中常有哭鬧聲,大家都很痛苦。(關於女兒打人的轉變可參考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BuddhistMom/posts/116395760834698)


#懷疑/內疚
後來我接觸到輔助教養,簡稱善養,明白到對孩子最大的愛,並不是要教會他們不行差踏錯,反而是讓孩子感到被接納,感到無論如何也被父母愛著。但那時候女兒已從一位常常大笑的女孩,變成一位脾氣暴燥,很少笑的孩子。我很心痛很內疚。我一方面想努力行善養,但一方面又控制不到自己,會繼續大罵女兒,一邊罵一邊批判自己:「就是我把女兒罵得不再笑了,女兒遲早被我毀了。」

那時候我仍有見主流輔導,輔導員有教我如何用呼吸來讓自己不發怒,又給了我很多生活建議,例如多帶孩子去參加藝術活動,自己也找一些藝術相關的興趣。每次聽到建議,我都會內疚,覺得是因為自己做得不足,之前沒帶孩子多接觸藝術,自己又沒花時間找興趣,才導致現在大家那麼辛苦。但我又沒有精神和動力去執行那些建議,於是又更自責。而那時我一天發怒十幾次,每次都用呼吸把憤怒壓下去好像也不是辦法。

(後來我讀佛法輔導,明白對著自責的人,真的盡量不要給生活上建議,因為所有建議都可能會加重對方自責和壓力。而對著發怒的人,盡量不要教他如何不發怒,而是要給空間讓他表達那些被壓抑的憤怒。)

然後有時在行善養時,我又很懷疑到底我是否做對了,我是否在縱容孩子? 萬一孩子被我縱壞了,一輩子又毀了。

我那時徘徊在深深的無力感之中,覺得我的孩子有我這樣的母親,真是太可憐了。我無論如何都做不好,我是一個很差勁的媽媽,如果孩子的媽媽不是我就好了。

(未完待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請與我攜手推動世界變得更和諧有愛❤️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