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係晤
小鱼係晤

一个沉默而艳丽的绿黄色的蜥蜴的露天闺房。

曝伤、敷疗下蹩脚笨拙的失范与历险。

断章,随心写。

余华《活着》看完是什么感想? 不同的叙述视角决定了作品不同的构成方式。小仲马的《茶花女》在视角方面切入的就是两个“第一人称”,双重视角进行对换,文中的“我”是本身,但是不参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相当于一个旁听者,而所叙述的另一个“我”,才是主人公。不同的是,《活着》的第一人称叙述人却更接近于第三叙述人。第三人称的叙述相当于是一个人给你讲故事,而你只是听故事的人,所带给你的代入感故事的真切程度甚至它本身的张力都会大打折扣。《活着》以福贵的角度来阐述他个人的经历,让观者随着他去让自己的感受代入进去,一同经历着福贵的苦难、福贵一家的温情,感受着各个人物的喜怒哀乐,更富有感染力,也更能触动观者的心,让观者从心底里信服。三个阶段时期的经历,福贵缓缓的陈述出生离死别和苦难的实质,家人一个又一个的离去,唯他自己独存。看似如此的不可置信,但是在现实的控制和逼迫及背景方面的铺足之下,一切又显得那么情有可原。在叙述之下,余华先生并没有卯足劲地给人叙述这样一个苦难的故事,而是用一种极淡的平缓口吻,夹杂中间视角转换,以福贵的视觉,呈现出来。让观者对故事人物的唏嘘同情以及在情感方面的抒发,都事半功倍。而中间的转换,也给了读者情感想象的空间,感受着福贵情绪的变化和故事的起伏程度,理解人物的悲与喜,给人情感想象的空间。 艺术模仿自然,这个“自然”主要就指“人性”。作者的风格从大局来看并不是那种沉郁悲怆的,至少从语言方面并没有直接去描绘。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其中的思想。它背负的是沉重的“生与死”,它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混乱又平静的时期(典型环境)而它的主线却是围绕着福贵一家所开展下去的。福贵为广大nm阶级的代表(典型人物)他自己本身所经历的仅仅只是社会的一个小小的折射面。所以说如果在顶着这么沉重的压力去把那时如今去表现出来的话,从一个福贵为切入点入笔,小处写大处,温情衬悲哀,在本披着压抑的气氛又去减少这种主观感受,以其细腻的笔触展现所谓的生生死死、大悲大喜,不仅没有远离它所展现的苦难,还摆脱了陈旧的文学所缺少的感情色彩。是一种应有的魄力。 西方从古希腊一直到现代还有一句流行的信条,文艺作品的价值高低取决于它摹仿(表现,反映)是否真实。 涉及到价值必然与经济联系在一起,经济牵连到“买者”与“卖者”,人与自然社会打着交道,作品被千千万万人崇尚,而苦难、现实社会一直是沉重的不能再沉重的词语,再与时代精神绑在一起,它本身的内涵与思想,不言而喻。 2018/4/11 如何看待《桃花扇》中杨文骢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设置? 一是说他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贯穿主体,香君地位地下但敢于与阶级做zzdz的思想体现,是在情节的张力下逐步进行的。一出访翠是在杨文骢的建议下进行的从而知遇香君并因此结下姻缘,此为情的源头,再一出却奁,香君知晓此次送的重礼办的礼宴皆为奸臣阮大铖所送后,崇高的英雄气节便展露了出来,毅然脱裙钗,取钗钏,那一句“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真真让人好生震慰。而杨文骢,在此便是一个过渡人物,开始之前为侯方域梳拢,之后又扮演了高潮起的人物,主动助二人但又不敢去阻拦“陷害侯方域捉捕”的命令,他在此矛盾复杂,令人琢磨不透。至一出血溅桃花扇,杨文骢乃主动提出香君献曲之人物,在阮田面前,而后知晓香君心有所属却还给田李二人牵红线,我心想怕是风流才子风流事。过后又见香君为保贞洁毅然守楼的无奈之下,又扮演了一股清流,此李贞丽就代女出嫁了,只扇染血迹,他便巧心将那画成几支梅花,桃花扇是了。另一出是“骂筵”,也是主题和人物性格的集中体现之一,香君如是说那“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把俺胡撮弄,对寒风雪海冰山,苦陪觞咏。”杨文骢圆滑世故,方才救了香君的命。二是“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杨文骢亦正亦邪,亦好亦歹,他既是复社之人,亦是个忠烈之士,但在忠与奸的矛盾阶级中挣扎,他是依附还是保全,是在那个时代立足还是怎的,在剧中所扮演的角色“载清载浊”,大家之谈小家之谈纷纷不一。 反观之,论谁担任这个角色都不合适,nm阶级代表李贞丽这一人物是国家苦难的一个反射面,俗话典型的环境典型的人物,李贞丽在剧中是“借离情之情,写兴亡之感”的悲剧人物之一,她的精神剧中唱词也可以体现一二,虽比香君逊色,但她本身所起的价值是不可湮灭的,同时她还得为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做个铺垫,她是为了香君和侯方域的爱情做出牺牲的人物,重重冲突制造出来,时代和阶级都不能让她担任这一人物,而奸雄阮马等人就更不用说了,孔尚任意在“借离合之意,写兴亡之感。”他规模的格局更为宏大,而不单单写爱情的悲欢离合,相较之下,爱情只是一噱头,正如所说,“ 朝政得失,文人聚散,皆确考实地,全无假借,至于儿女钟情,宾客解嘲,虽稍有点荣,亦非乌有子虚之比。”本书主题着重在于反映南明覆亡历史,而内部纠纷的矛盾是必须得提的,得有代表人物拿出来做对立冲突,但这对立的事物还得相互联系。所以再回到那方,杨文骢这一人物在剧中的双重人性便是最适合的担任,作者需要一个人物能把凄惨淋漓的爱情给之演到极致但又需要一个人物来隐喻更大的方面。 我更感叹的是秦淮河畔,烟雨朦胧。候李两人初见惊艳,二见定情,侯方城以抛扇坠,香君赠以樱桃,那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冥冥之中已经暗示着二人感情悲剧的走向。这本该是折子戏中伉丽佳人与词人才子的风流韵事,却不知是那唱的情已然荒芜,连带着过往唱成了“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人。”亦或是家国不在黍离悲切。最后想到的是,黏稠刺骨的十二月,城池放弃挣扎,渐渐屈求的静。 2018/8/8 如何评价小说《媚者无疆》? 《媚者无疆》采用多线叙事的方法,一乃皇室的权利争夺,二乃江湖纷争,此二条线配合主线一环扣一环,牵连出上一辈的恩怨及推动感情线的发展,交织成大网糅杂其中,作者以其诡丽艳绝的文风,铺陈出“白如芍药”的爱情和人性中的挣扎。生在裹了一张凉席就扔到乱坟岗的乱世中,人命践踏的年代人人皆不得不努力生存。鬼门看似砖墙碧瓦恢宏大气实则内里腐败丛生,若不拼尽力气向上爬站到高处,弹指一瞬间就能葬生于此。鬼门就如同囚牢般桎梏着他们无法破云见日的爱,众生囚禁于大笼子中,世界隐晦暧昧,哪有「凡所鉴照,尽皆清明」?到头来追寻的雄图霸业是空,平生情爱也成空。这只是个故事,形状惨烈而内容陈旧。 晚媚狡黠聪慧、娇艳动人,她能在做到一半的时候抽出身来舔着鲜血宛若地狱修罗,也能在人闭眼沉醉的时候勾唇一下了了结束他人的生命。她渴望在长寂无明的夜里找到一颗星子,她期待能在污浊秽世之地有白如芍药的爱情,可命运呼啸而过的声音,让她不得不去接受。那一夜的痛苦已经让她心如死灰,让她的希望破了个干净,无疑是她性格转变和走上这条道路的导火线。一入鬼门不得回还。晚媚别无退路,她宁愿不要爱,不要温暖,也要俯瞰一时。这是她喷薄而出的念头,“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无论是适用于历史还是当代,都是生存的不变法则。 小三的眉眼若远山般涓涓细流,一身白袍如影随形。他重情重义、知恩图报,前尘旧事一再提起——只因谢老爷子的一善心之举,使得他一直铭记于心,谢家满门被灭,他与谢家小姐谢纭死里逃生,许下重诺。他在鬼门如此罪恶之地,并没有丧失自己的良知,他告诉晚媚要保有起码的良心,心中留有一点点干净的地方——起码不残害弱小。他赤诚热烈,摄人心智的七彩琉璃瞳都不能让他清亮的眼眸有一丝的动摇。秋千架上他眼底的温柔满溢,声音低而坚定,“我不会负你”。小三真真确确做到了终不负晚媚,在身中噬心蛊只要离晚媚一丈之内就会受万蚁噬心之苦,即使心脉剧痛他也没向晚媚说出,他贪念那一晌温柔,却仿佛如梦境般一戳就破碎不堪。他双腿尽废只因想让晚媚得到自由,亦如秋千之上他答应她的那样。小三他从来都是身份卑贱,活得不易。不论是当初差点饿死街头的小男孩还是少年时期给小姐当的骑奴,亦是鬼门之地里的为人欺辱的男仆,但他从未让任何人玷污他心中的清白之地,他有情有义,死生不负。 李渔《十二楼》中,「山川草木尽作刀兵,日月星辰皆为矢石,他总是拚了一死,定要去遂心了愿。」以此作诘。 人性险恶、步步为营的鬼门与利欲横流、“爱情”被物化的现代,织女牛郎的故事早也寥寥无几,进而抽丝剥茧从外到里去窥探房、车、性史、经历、家庭,如果真的是被“卖”,也是要卖个好价钱。小三与晚媚彼此是灵魂的寄托和慰藉,是于绝望之地中生出的血莲。它不同于邢风对于姹萝的纵容,助纣为虐,最后看黄金锤血染着恨,而恨最终开成了罪恶,邢风无悔,不归值不值得愿不愿意,只乃一句“当然是没有道理。我愿意下去陪她,就如同小三愿意为你去死,只是愿意,没有道理。”也不同于幽禅之于蓝若的善与痴——我心疼蓝若,他是应该有最澄澈净明的天空蓝,有如古潭幽深平静的一双眼,但他的一生似乎都被他的信仰扼杀了,如同他不曾言说的爱情。 而关于情欲的探索和人性的思考在一个一个衔接的情节中人人皆有不同角度的看法,《青蛇》中,小青问白素贞情为何物?白素贞答:情要从一而终。众生为色相所迷,又岂知「红尘色相,皆是虚妄?」只是许仙贪恋愿意沉沦俗世,而修行的法海也只是众生中的渺渺一生而已。哪来佛言的「是故空中无色?」是人,都得有欲望,有人贪财贪色,有人清廉正义,信仰不同,欲念也不同。殷梓眼中没有是非对错,忠于的只是皇上;韩玥江湖浪子因贪恋杯香茶让有情人不得同在,只得同归;黄正义自言侠义无双刚正不阿,非认为自己是神,葬送了性命,来维持了一个君子的体面;方歌此生都做了个灰色的人物,望武林太平莫起纷争;蓝若确是个“老实人”不愿违背自己的初衷与信仰而选择自己死;而秦雨桑,武痴,他信仰简单仅仅一个方歌,击溃的也越容易。书中无论是神医、位高权重之人、江湖正义人士,皆以此做了一个缩影,花费的笔墨也是颇多,人生如此,逃不过此二字。 《阿修罗》中,和尚说,“没有谁会想吃人肉,那正是因为我们有理性,但是,谁都会有偏离人道暴露出野兽本性的时候。”姹萝是个魔物,生时作恶死时无畏,但命运的转盘从来都未曾饶过她,她尝试过放弃,尝试过愚昧无知,尝试做一个清白善良的女人,可都无果,她便只能做一个恶人、一个比命运还恶的人。蓝禾也不过天意的牺牲品,一场编织的弥天大谎、怨恨和永不原谅,最终葬送了她的青春和清白。纲常伦理、十年不变的琉璃灯守候了嫣子风最后的礼法,可执妄却使他心魔缠身,逾越底线。是以,公子是天人吗?似乎所有的结果都在他的算计中,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看客人,“唯有变强,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故他学会了无情、学会放弃了一切良善,这结果又莫不是在蓝禾的预料之中?齐心“齐心”,但结果还是背叛了他的齐威,裹狭了旧日所有的不平,一起去死。齐威无辜吗?“他是平四海杀夷族的英雄,一生雄风凛凛。到头来却要被大家耻笑变得不能人道。”所以他最终真的成为了世人眼中的变、态。有人兽化、有人人化、有人“人变得不像人、妖变得不像妖。” 《心经》中,观者言「生灭因果而聚生,因果而聚散,好恶因果汇聚。」姹萝邢风最终得到了救赎,一锤落下,从此锤断纵容和罪恶;蓝禾与苏轻涯的怨恨也成了正果,涌动着甜腻而哀伤的味道;嫣子风的感情也成为了心底里一盏永不寂灭的琉璃灯,最终爱欲变成了守望;方歌自诩不黑不白,英雄也是人,也会气短,但最终却剑槽饮血。可这人世间又何有什么真正的好与恶呢?如文中方歌吃笑的那样,“懂得有所不为、有情有义的鬼门;颠倒是非、半分余地不留的所谓正道。这世间的正邪,还真真是难辨分晓。” “就算人生下来便知道自己会死。可不也是努力过日子。” 2018/8/12 《憾生》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憾生是个不漂亮的女人,她臃肿、她肥胖,她还是个愚昧的女人,小时候因为想讨别人的喜欢就总说些莫名其妙的话,惹得大人们总说些闲话,久而久之,就没有一个人和她玩了。 九岁的孩子缺乏太多的爱,对于唯一不拒绝她的佟夜辉死缠烂打,全身心都耗在他身上了。但佟夜辉似乎只是把这场情爱看成是利益的交换,与小时候“你给我一颗糖我理你”一样,不掺杂任何私人感情。佟夜辉是自私的,但自私人的感情也是感情,想起万三变说的一句话,其实不是自私的人不配拥有爱情,自私的人也有自私的爱情。毕竟爱情的好是无差别的好,是机会均等的好。但自私的人处理不好爱情也是事实,我数次感知到它的降临,飞快地路过我,又去了别人那里。大概爱情也对我感到失望。 佟夜辉是个成熟而心机深沉的人,年轻的时候年轻人沉迷在纸醉金迷的喧嚣中,一味的索取一味的追求新鲜与刺激,然后抛弃,把它们看成是弱肉强食的牺牲品,如情人的付出和父母饱含心酸的泪水。佟夜辉从来都不后悔甚至心疼过。他骗了憾生几十万的钱,把憾生推进了监狱,连同她腹中尚未发觉的死胎和今后无休止的痛苦和折磨。他闲庭信步地走完了他的小半生。 而这深沉的十几年,憾生一厢情愿,一如海伦娜饰的新娘与维克多的爱恋,空虚寂寞、虚无之境。 “悲剧的故事、浪漫的爱情、火辣的热情,还有最阴毒的谋杀,都精彩万分。” 佟夜辉以为憾生死了,他开始愧疚,又比愧疚更多了几分复杂的感情,当一个人死亡之后,遗落在角落里的记忆会慢慢的拾起来,一到阴雨天,它又会一股脑的涌上来,搅得你痛不欲生。 张子选说,“爱情,自古以来无非是匹夫匹妇之间微不足道的喜悦与悲辛的统称。” 佟夜辉,这个看似多情实则寡情的男人,腰背坐得笔挺、步履稳健的人,也有一天汹涌着泪水,祈求原谅。而憾生被伤的麻木了,二十年的纠葛已经让她掏空了所有的精力,她把自己毁的干干净净,只等死。他们一个情深不寿,一个惠及而伤,再也没有年轻时候的莽撞和冲动了。因有因,果有果,这是两人自己造的孽,一条路走到了尽头就只能妥协的放手。憾生这一辈子就做了一件事,原原本本的爱一个人,然后把自己搭了进去,这世界没有谁会为谁在原地停留一辈子,而憾生会。但一个回头太晚,一个消耗太多。已经没有力气再走下一程了。痛苦不会是永恒的,憾生死了,但佟夜辉不会,他三十岁的人了,还有更多的精力和勇气去遇到一个更好的人,能过好后半生的日子,然后子孙满堂,妻儿恩爱。憾生只是某天落下他肩头的一只蜻蜓,或者是灯下飞来的一只飞蛾。深切至丢了尊严,怕也难称情。 而后来,后来的憾生安卧在枝繁叶茂的院落里,院里有大白花甜蜜的馨香和纯净的碧云蓝天,憾生微眯着眼躺在椅席上晒太阳,一只沙皮狗慵懒地趴伏在她的脚边,“呼噜呼噜”儿的打着鼾。院里回廊有开锁的声音,憾生假装睡着了,那人便挠她腰上的痒痒,憾生咯咯的笑着,轻声说,“夜辉,别闹了。” 但枝桠落下的,是一朵盛开的广玉兰。 故事开始,结局已定。 2018/8/16

(上位者)毫无充分论据说去言明政治立场,接受到的信息还是经过层级筛选,过滤的官方说词,并以为(幸存者)智力不平等、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和权衡的意志。而由于主权力总是拥有统治权,在面对“非公民教育”的教育时,总是存在各方方面的物理束缚的审查机制,以及个人对于自我的审视和考量。而(既得利益者)不省思自己的用语是否恰当,不联系社会情境和社会效应,甚至连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感都没有,试图依靠内在的原先观念基础,以一种强硬的长辈姿态,自认高等一一传授无知一一禁止一切异端分子的声音——再培养一大批战狼和小粉红。如果说秉承着损害公共利益的原则,企图唤醒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及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有集体主义共荣辱的强烈情感,那么对于局势全貌,对于观点的无知.…。 为了表征中华式的爱国教育,(既得利益者)认真坚守在其岗位上,实现了大数据时代下的人形摄像头和监控器的转变。那些在五星红旗下赞颂着祖国大好山川,几十年改革后的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愈趋改善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如果作为一个连最基本的「爱国」这种核心价值观都不具备的人,如果你不啪啪啪的带头鼓起掌,夸赞着这演讲稿写的多么激情昂扬,感人肺腑,是要被罚站的。难道爱国是因为这满载的山川历史,江山社稷图;是因为我的祖国是如何繁荣昌盛所以我去爱:是因为情绪激发了我这一情感伦理的判断,让我感到自豪的去臣服一种伟大的叙事逻辑:那如果祖国不是那么的繁荣昌盛我是否不去爱,不去关怀;难道我爱国就必须抛头颅洒热血,叫嚣着奋斗着去牺牲? 我爱国所以内部必须维持表面团结,任何扰乱“平和、稳定”局面的人都应该被冠以恐怖分子的名号: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如果现在有一个更值得去期待的愿景和面临的理想状况,如果有一个更好的政权形式,我是否应该安于现状,置于道德最高点不去做? 集体性“爱国主义”和“不爱国主义”的做法,不仅“培养”出了众多极端爱国主义/啥事阴谋论境外势力的新一代民众,更是让疫情下因为举报之风盛行的404资源省了被书报检查机制污化的时间和精力。 背套路文,写套路话,用空洞、华丽的词藻去做一个具有出色修辞的大师;又或者,隐藏在灾难叙事下哀悼、哭泣,然后迅速遗忘:地方实践的形态是否违背了求知欲、创造欲的真谛? 而作为一个在小文化场域的高职上的(领导),为了培养规矩意识和顽强不屈的意志好更方使、更贴切的为以后的资本家服务;为了不让祖国的花朵慵懒散漫的过一辈子;也为了让青年人推动社会进步发展,让他们在逆境中奋斗,在压力中升华自己;为了盖棺定分数和下达的成绩指标为了贯彻服从的理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为了让自发、自愿的自由无处可逃。他又预设、处理、生产出多少特别的人?他将(组织)摆于弱势地位,忽略(幸存者)的抗议和是否自愿的举动,依靠于本人领导的鼓励让(既得利益者)心甘情愿的拿着低报酬为其服务,用儒家资本主义的灌输培养了多少讲入社会后相信“我勤勤恳恳的加班栽一盆韭菜总是会引起质变,然后升职加薪”的美好梦想。作为(领导)时不时还能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讲些孝道文化和儒家文化传统,又上升到现实层面讲社会福利保障和中老年人养老危机的生存境况,当认识达到这一目的后,领导会再加一把火,身临其境代入自己以前是多么的不幸福,以前的资源多么差,以前的机会是多么的少,而现在我们,作为经济民生、教育改革下的时代产物,又是如此如此。但是,也必定会有僭越之人,每个(领导)的劝慰说词自然不同,但毫无意外核心词汇都是“表达理解,适应环境。”当你想要脱离这种体制,(领导)完全无视个人能力友展,打击积极性,不愿意承认制度的缺陷(因为拥有着“顺民文化”这种劣根性的国民,认为“只有后果是这样的,后果中只有福利是重要的,对于事物的排序只看福利总和的大小,而不管其分布。又根据后果来判断行为是否正当,但却完全不顾合法性的正当性基础要求某些人做些牺牲,罔顾分配正义”,从而来破坏人格的完整性。 对于挑起性别对立的(双关者),首先,男女生无论是作为身体的容器亦或是所为思想灵魂的载体都是美的,我们赞同和发掘美丽。其次,我们破除的所宣称的是在性别分工背景下对于男性凝视正当性的一种侵略行为的警惕。很显然,社会一直认为只有男性有欲望,而女性是不具备有欲望的,女生必须纯又欲,女生不能去正视自己的欲望诉求。所以,当男性以这种目的去凝视一个女性的客体之后,女性的客体其实只是回应了男权社会对她们的期待。我很赞扬去发现女性的美丽之处,她应该持有自尊自爱的心,但以自身的道德标准底线要求他人的“保守”,以外在的权威与自然秩序单方面绑架因为“性”的教育缺乏而并不成熟的女性意识,(双关者)不引导不疏通,将化妆、悦己视为性行为的隐喻,并渗透一种“自爱”贞洁”的罪念耻行,企图根深蒂固的植入“女德”观,以自身审美标准去评判,以一种姿态去对女性评头论足。当然,女性很欢迎他人对于自己美的反馈,但它必须要建立在一个恰当的氛围上,建立在一个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的欣赏机制下,而不是因为一些文化盛行下造成的对她建构的想象。 2020/8/1 爱是纯粹的吗,或者有纯粹的爱吗 我觉得爱,任何爱都是掺杂太多不可名的药剂的,只是每份爱的浓度与烈度都添加了防腐剂,世界上没有太滚烫太热烈太赤诚的心脏。爱是原罪,爱是遭罪。但是实际上如果要谈及纯粹的爱其实是灵魂的爱的本质形而上的讨论,比如疯狂,懦弱,荒诞,吊轨这些投入爱的情绪是纯粹的,但是爱本身其实是驳杂的。 纯粹的爱这一主题在如今的实在界里往往是虚妄的假象、纯粹的臆想。因为现今大家谈的都是为钱做的爱,而不是一个吻渡一口烟,是一块钱。纯粹的文艺生命也贵不可求。 而纯粹的文艺生命放在后现代的语境下更是复杂性的,只是它的最初被一种虚假性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一种新型的商品化、产业化的爱情公式和模板,然后再经由一系列等级制度的固定化程序而显像化)如果你要得到爱,你就必须这样做,如果你要得到她的吻,你就必须这样做。这样呈现的不是诗意,即使有「诗」也是凝固呆板的。 其实我更向往的纯粹的爱,比如在赛博格世界里的《春天情书》春与星星之间通过媒介互相触碰、拥抱、抚摸。“最亲密的交互,交换了名字。”李沧东的《绿洲》,天真的的人拥有被爱的天真的权利,然而这份爱的男女主都是残疾人,边缘爱情游走在最生猛的温暖里面,旋转,旋转再旋转,春生与夏生都会来临。还有那种一生仅此一次的爱,这样的爱确切、真挚、彼此能像水与水一样相爱。太够勇敢的人,没有爱就会死,所以会抓住大蒜皮的灵魂。纯粹的爱是很极端的。畸形又不被接受。要拥有纯粹的爱,需要爱情成立的无条件。 最最最纯粹的爱是灵与肉合一,两情相悦,两性相融。 2021/2/17 你觉得所谓女权主义,达到现实中的所谓“平权”,就真的够了吗 你指的平权是指社会建构意义上,在生理特征上(比如对于女性的帮助,属于善意歧视的一种,所以女权主张自立自强,那么女性就必须做与男性同等分量的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吗?或者是在现实意义上,依靠于女权主义者/性别平等主义者争取的权利,在现有的社会制度下还不够,所以必须要先推翻现有的父权制,才有可能实现“女权主义者”真正的诉求才可以吗(比如流俗意义上搞男女二元的“女拳”) 我必须承认的是,男性在政治空间各个场域里掌握了话语权,制度的结构性原因无法重申女性主权,一种“严格性”的要求被遮蔽了,而这我往往把它认为是“例外状态”的日常化(不是阿甘本谈论的至高权力与神圣人)因为长时期的“被遮蔽”,所以任何日常的促进女权行动的行为都只是其掩饰的不成熟状态下的行为,往往整个结构性的问题被忽略。那么我很想重申,打拳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挑起一种男女对立,因为看不见房间里的大象,只能把注意力转向次一级的东西发泄。打拳是为了什么,支持女权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让更多人觉悟目前的不平等,认识客观状态下女性的困境。 因此我还必须承认的是,如果你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为什么不能思考你也是个男权主义者呢?包括女权这个词也是带有歧视的,你要的平权/实质性的平等不应该去考虑一下劣势地位的底层男性麽...?(这些人也都在遭受规范权利的压迫)——这也是我所思考的问题。 同样,这样的权力结构其实去研究去思考我又是认为没有意义的(就像搞二元对立这样的能指链条其实本身就已经是另一种强暴了)父权制的运作和资本市场的原始积累是联系在一起的,要想挣脱父权制的枷锁,往往就还有市场这样的机制存在,但是在现阶段要真切的将女权诉求完整实现出来,往往的政治权力是少数拥有特权的人的,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占有政治资源,往往必须要还原成一系列的政治类别/身份才能在政治空间发出声音。比如你要把那些遗忘的/发声也不能被记录的群体归类才能按照一系列的流程和程序才能实现他们的诉求——但其实所有的元素并不一定能找得到属于它的集合。我想说这个的目的是,我觉得女权主义群体有在这种浪潮里觉得依靠于这样的操作可以牟利,获得更多照顾性的关注,也有强制性的必须男方从属地位,那么其实这样的暴力我只能说我对它只能矛盾看待。因为同样的,我们都怀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行为动机,但是往往,都不敢骂皇帝。 在不同的场域里,不同的歧视会有不同的导向。其实针对于你说的女权,尊重理解并不是要单纯的喊口号,就如同state主义者对于郭 嘉如此狂热的崇拜(而在努斯鲍姆的同心圆结构中,我们是没有理由去停留在一个想象的共同体上的)细致的去思考,试图解除一种由于主流意识/长时间制度化的生产出的原则,真诚的去在场景中设身处地的关怀才是最重要的。 2021/7/17 为什么不想有团员这个政治面貌 我:对于我来说,初中的时候,我的同学入团申请书有没有资格写,仅仅就只是针对应试教育成绩优秀,年级名列前茅的人,而允不允许通过,就必须得找以前学姐学长写推荐信。你没觉得这样模式很奇怪吗。这就等于假如我成绩好我才能拥有这个特权,而我入了团就等于我是优秀学生(至少初中的我是拒绝被贴上这样的标签的。)但不妨碍我帮助其他同学入团。 初中的时候,一个人的表格面貌是群众,另一个同学面貌是团员,她就比我拥有能得到更多奖章的机会,或者参加更多只能让团员报名参加的一些活动等。 到了高中,逐渐就有一个更奇怪的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调查入团学生,而你初中没有入团就把我又划分了安安静静搞学习这个标签里。因为我们入团不仅有该有的仪式流程,还有意识教育etc耗心耗力的操作。 然后,高中的时候拥有共青团员这个身份成了很多人可以嚣张的资本。因为我们高中成立了一个团员会,这个团员会可以干什么呢,这个团员会是检查学生本人行为是否规范,是否「遵守校规」「不违反纪律」,是否「统一着装」,是否「意识形态统一」的一个学校组织。同时,它还可以利用他的共青团员身份拥有那些面貌是普通学生的人无法拥有的权利,甚至也因为他进入了一个组织,成为了组织的一员这样的优越感而选择维护自身的利益(ps 我只是在理想化的层面上考虑他是否有这个行为存在)。 另一个原因,入了团会有诸多事情,尤其现在局势也越来越严峻,每次大型活动举办的都是长达几个小时的「跟着党走,坚决维护以X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权威」。我对这样的活动形式其实是很有警惕心理存在的。这时候又会出现什么样的操作呢,就是你试图消极抵抗(比如打盹,骂脏话),巡逻的团员会把你(普通群众)揪出来,然后批斗你。告诉你,你愧对学校,愧对党,愧对郭嘉。你怎么能有睡觉(不认同/反感)这样的行为存在? 同样,假如我是团员,我们集体就承认了我拥有这样大的能力,并且就会觉得我要拥有更多的责任,如果我是「成为优秀学生」的那批人,也意味着我在学校这个小型场域里,要因为什么从而我必须做到什么。 她:但是其实读书时代,在学生这个身份下,就是得用成绩说话。当然不是说成绩不好的怎么样,但失去一些机会,比如入团,这应该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评判一个学生,就是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评判可能学校无法给一个学生的道德打分。如果高考存在,应试教育存在,那就是用考试成绩说话。当然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如果选择这条路,就要接受大众对它的定义,不然就会接受大众异样的眼光。其次团员活动我就不了解了,我们学校没有这样的活动。 我:我明白你的意思。但的观点是,第一个,我不认为在现今或者你所说的读书时代入团是件很荣耀的事情,所以自然,那些在体制下教育成果并不出众的学生,没有入团的机会,我并不为TA们惋惜或者觉得愤怒。我反感的是代入另一种语境下的这样以某某为单一的衡量TA的一种价值标准和它背后的判断导向,在我的初中时段。第二个,你说的科学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究竟指什么呢?以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这样的治理方式难道不应该深入的去反思,而不应该它存在了,并且一直并行着,我就该承认它的存在是合理的,是应该的正确途径吗。如果能够去想象另一种存在的更合理的教化方式呢。第三个,我不认同的是,团员个人对TA自己身份的认同机制,与TA所处的环境一系列的联动反应,我反感的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和假如我是一个团员,那么我就必须禁止我怎样的拥有个人意识的行为,和我必须摒弃的另一种政治思维。 2021/8/4 *有参考。 her:作者以书写的方式告诉我们她们想说的故事想说的一段情或者是某些不能在现实生活中诉说的东西。 我们无法作为作者本人,所以很难抓住作者真正要表达的东西,现在的文学太过浮躁,精品少之又少,很多时候一个梗可以看到一堆作者在写,很多想要吐槽的地方,但是作者也需要鼓励或者什么,要求评论员写着一些评论满足自身,或者是引导大众,让另一些读者了解到本章的亮点。 我觉得评论需要了解作者真正需要的评论,陪着了解文章构思,尽量简略,尽量有趣。我看了你的评论,有一些我看不下去,因为我觉得太冗长,我只想要我觉得可以戳中我喜欢的点,不是你的感想。不要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支持最好,少一些批判,因为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有的时候批判的言论就让人不太想看,甚至是生气。同时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一些表情包,或者一些特色的开场结束。 我:我不认为评论单单是给作者看的,我认为评论更重要的是写给读者。对于类型化作品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种鉴赏和推荐;而对于文学性的作品,就像我们买书都会看序言一样,这是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步骤和流程,而评论的本质是探求一种「深处的抽象的“无形之物”」,一种「恒久坚实的文学领域」。了解作者需要的评论,谈构思谈作品的创作,比如我那篇对于xx的评论就是写给作者本人所看,期求与作者的共鸣和让作者有一种基存作品内核,针对于「内在情感的满足感」。 要简略,略写一些有特色的亮点,比如对于xxorxx这类作品的评论,可以看出我的布局范式。而大块头的长评,是我对于作品「意义、观念、言语、体验」or「形式、材质、内容、结构、风格」的探求和省思。 而关于你说的「冗长、无趣」这些特点的考察,那么只能是对于评者你本人来说,1.我的感触和启发不具有普世意义的参考价值2.我的语言不够短小精悍,没有「可读性」,也不具备「人性化」(比如形象生动、达到信息沟通的目的)。 或许“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每个评论员的观点都不一样,「批判」和「支持」我一向做到分量「平齐的,客观的」;尽量探讨我认为有趣的元素,尽量展现「直观的体验」or「深刻的、犀利的」or「新知、新意」评论维度;能够尽量更好提供好的修改意见与善意的、平和的可供参考的批评;和对于人物在一个作品里TA的意图,试图填平我与人物之间深深的沟壑。 最后,你所说的形成特色这一点我也是欣赞同并且以为的,表情包「或活泼或讥讽」,传达的情绪也很热烈,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介形式,但我以为用到严肃评论里,是对于话语力量的宰制和失语。而特色的开场or结束也需看评者本人的叙议逻辑或者针对作品类型所做的评论样板。 2021/8/14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