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1962年的北京 ——票证供应

(编辑过)
林西莉 来自中国 1960年代饥荒

我们到达北京时正是1960-1961年的冬天,景象十分凄惨。整个城市像是座死亡之都,商店里空无一物,餐馆也全关着门。连买根钉子、买截绳子和买张纸都几无可能。街上都是排着长队打饭的共产主义公社社员,透过这些队伍还能看到一张张标语和横幅,上面写着:“工业产值破纪录,人民群众充满干劲。”但这些外壳之下却空空如也,人们什么也做不了,全国都像在经历一场苦难。

两年后这种苦难照样深重,但灾难般的状况却没有持续下去。人们可以有条件地买些东西,人民集体食堂关闭,餐馆开了门。政府也不再强制所有人都去单位上班,渐渐放开了街头小生意和小手工业作坊。即使在独裁管制最严重的北京也是这样,有人离开了公家机构,试着自己找出路。

这座城市在经历了长期生活困难后,人们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做好了各种准备。粮食配给是当时中国人生活的最基本。每月定量分发一次口粮:家庭主妇12公斤,脑力劳动者15公斤,工人20公斤。自1959年以来,这些数额都没有过变化,但种类却有变化。当口粮由大米或面粉组成时,尽管数量少,但还可以应付。之后,红薯、大麦粉和其他杂粮更多地混合进来,人们显然吃不饱。

与此同时,食用油的配给量也降到了每月半斤,烟草配给量也少得可怜,而且都是碎末,不过中国人也好多年不曾用过烟叶了。现在在某些方面,情况略有改善:自去年春天以来,人们每月可以凭票买到100克的肉或鱼,没有票的话可以以十倍的价格合法购买,整个夏天都有不少的水果和蔬菜供应,在餐馆里吃一顿稍微像样的饭菜已经成为可能。去年,2人份最简单的去一次饭馆的餐费为15-20元,这对于月薪60元的工人来说显然是太贵了。 今年,同样标准的餐费为5元。

冬天到处都是白菜,放在煤堆上、筐子上,晾在竹竿上。竹笼里扣了只母鸡。墙上标语是万岁大跃进(林西莉摄于北京)


去年,我想在北京买把勺子,找到一家商店,答应星期六有货可以卖给我。等我如期去时,在店门外面,售货员把我拉到旁边的一个角落,偷偷地给我看了看她手里的12把小勺子,我买了两把。但就在我刚付了钱后,突然过来50多个人,其余的勺子一抢而空。

现在情况和前几年有所不同,这要归功于对轻工业的进一步重视和对消费品的新的配给制度,这一制度于1962年4月25日开始生效。原本空荡荡的商店货架上摆满了用来展示的面包,北京的百货商店被大众嘲讽地称为 "百货展览馆"。中国人每年可以凭票购买一双鞋、2块香皂和大约3米的棉布(注:当时布匹按尺来计量),其他配给的工业产品只供给最有钱的人。所有这些消费品的票都不是免费的,工人每挣20元工资便会分到一张票(工业券)。

当时的一般的规则是,一件商品的票面价格与人民币价格大致相当。一个标价5-10元的保温瓶或一个简单的饭锅也能用5-10张票购得。然而,较大件的消费品,由于价格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法企及,所需要的票会比人民币少一些。一个木制旅行箱标价20元,但只需要10张票。一台110元的收音机需要22张票,一台155元的收音机则需要45张票。但一些不常见的小商品所需的票价却是人民币的两倍。买一张放在椅子上的草编小坐垫需要3张票,买一个搪瓷洗脸盆要5张票。

如果把这些票都储蓄下来,那么一个月收入约为60元的工人或服务员将其所得到的票证存2至3年后可以买件毛衣,存7至15个月后可以买台收音机,存2至3个月后可以购买一个保温瓶。如果这个家庭把每月积攒下来的票都花在买质量过得去的香烟上,那就是每天两根的量。这也意味着全家没有多余的票去买不一定够吃的口粮。

从这里也能看出,工资收入购买力对于一些特定商品来说是相对减低的,依商品本身的不同,这种减低率与大跃进前相比,可以从1/10到1/40。但这只是个理论上数据,因为不少商品普通人是没有可能买到的,它们的分配有优先顺序,根本轮不到一般百姓。

不过好在从1962年起,票证制度有所松动。由于政府规定,北京的商业企业要自负盈亏,因此当他们有库存盈余时,会以低于票面的价格出售,甚至不使用票证也能买到。中央政府在这方面也有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贸易是其最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

但略松动的自由贸易并没有改变某些商品的稀缺性,当时的商品稀缺性已经被允许反映在价格中。如中国茶叶的价格通常在每公斤200至500元间,但去年春天,每公斤的价格竟高达2000元。北京以外的各地也开始有了合法运作的自由市场,有钱人几乎可以买到想要的任何东西了。但在某些群体的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工薪阶层的生活却仍然很困难。这也导致了不少工人返回农村老家的返迁潮。

这股从城市返回农村的人口大规模流动其实早就发生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