槛外人
槛外人

农妇,母语一般,其他语言更一般,但这些都没有能阻挡我对各种语言和文字的热爱,哪怕是看看也好。

叙事性旅游景点

小美人鱼 哥本哈根 旅游

前些年,国内不少人在玩遍热门旅游目的地国家后,开始涌进北欧几国,而到了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什么都可以不看,但小美人鱼的雕像是一定要去和她合个影的。跟旅行团的倒也罢了,跟着安排去就是的。而所谓的自由行,如果不事先做好功课,这条小美人鱼还真有些难找,因为它所在的地点不在市中心,而是在东北郊Langelinie的岸边。如果乘坐环游哥本哈根的游船是会经过雕像所在的岸边,并和忧郁的小美人鱼打个招呼的。

图片来自网络

这座雕像为什么会成为打卡景点以及丹麦最著名的一座雕像,说来还是有段趣事的。这座小美人鱼铜像是上世纪丹麦-冰岛雕塑家爱德华·埃里克森于1913年创作的,尺寸并不大,只有125厘米,被放置岸边的一块岩石上。不少人亲眼见到小美人鱼时确实会感慨它真的非常小。

小美人鱼的故事来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H C安徒生( Hans Christian Andersen)的作品《海的女儿》,这个写于180年前的故事无论何时读来都是个悲伤的童话。美丽的小美人鱼用失去自己的声音来换取双腿,以便能够接近她所爱的王子。如果她赢得了他的心,那么她的灵魂将会不朽。但如果王子不爱她,那她就会变成海面上破碎的泡沫。与一般童话不同,王子没有娶小美人鱼,而她原本杀掉王子后还能回到父亲、姐妹们的身边,继续当她的小公主。可小美人鱼不忍,而是选择投身大海,变成了泡沫。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个故事从头到尾都弥漫着悲伤和黑暗,与今天游客围着小美人鱼雕像合影时的兴奋与欢呼之景如同两个世界。

1909年,哥本哈根皇家剧院将《海的女儿》改编成芭蕾舞剧上演,由舞蹈家艾伦·普莱斯主演。首演时出现在贵宾席上的一位是卡尔·雅各布森,嘉士伯啤酒厂的酿酒师,同时也是一位艺术赞助人。为演出所折服的雅各布森主动出钱要为安徒生笔下这只小美人鱼赋予永久的视觉形式,于是爱德华·埃里克森被选中来做一尊铜雕。

Jeanne d'ArcàDomrémy, 网片来自网络

埃里克森以自己熟悉的写实风格进行创作,最终雕出来这个精致的雕像,她优雅地将身体扭向一边,凸显了生命和活力。右手撑在岩石上,而腿部则轻松地侧曲着,这是一条有腿,也有尾鳍的美人鱼,她似乎实现了故事里初始愿望的一部分。

侧身而坐的雕塑,在艺术史上并不多见。在古典雕塑中,确实有不少坐在贝壳里的女神形象,这些可能给了埃里克森灵感,因为他曾在意大利学习过大理石雕塑。

然而埃里克森更主要灵感来自法国雕塑家亨利·查普于1870年所做的珍妮·达·阿金(Jeanne d'ArcàDomrémy),表现的是圣女贞德坐着倾听的样子。虽然小美人鱼不是贞德那样的女英雄,但或许埃里克森认为她们的勇敢和绝决是一致的。

从小美人鱼铜像被安置好后,就一直有它的仿制品或模仿品,但从美感上均无出其右者。1964年4月25日晚,小美人鱼的头被人切割走,并成为一个悬案,至今没有找到。之后又铸了一个新的并被安上,随着岁月流逝,已经看不出后做的痕迹。丹麦艺术家约根·纳什在1997年出版的一本回忆录,声称他本人就是这件盗头事件的幕后推手,但由于没有证据,此事不了了之。1998年,小美人鱼头再次被盗,好在不久就被送回。它的右臂在1984年也被盗过,后追回。2007年,小美人鱼一夜之间被喷成了全粉红色,作案者至今未知。坐在海边的小美人鱼也算得命运多舛了。

图片来自网络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翻译成中文版,而其中叶君健先生的译本被认为是最优秀的外国译本而被安徒生博物馆收藏。相信很多中文读者也都读过安徒生童话,但到了丹麦后很少有人去安徒生博物馆,而是争先恐后地跑去朝拜小美人鱼像。这应该是归功于旅行社的叙事,如同我们去任何一个不熟悉的地方旅游一样,无论怎样做功课,都会发现自己难免与各路游客摩肩接踵地挤在同一个城堡、宫殿或画像前,而它们背后的故事却早已模糊在周边嘈杂的人声和手机咔嚓声里了。回去整理照片时,是不是也会出现下面这样的与陌生人大合影呢?

图片来自网络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