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alun
Hualun

常年被知乎禁言,企图寻找当代鲁迅。14亿人哪,要找一段时间,尚未找到。

加入Matters一年左右的胡言乱语

去年3月12日发布了第一篇牢骚文,最初只是想作为一个读者,参与一下各位大神的文章讨论,提升一下知识水平,发现没有评论资格。那时也不知道怎样能解锁评论资格,发现虽然不能评论,但是可以发布文章。推测是要获取一定数量的拍手才能解锁评论资格。当时正好是被知乎的禁言整得很郁闷,就写了一篇吐槽知乎审查机制的文章,果不其然大概第二天就解锁了。

偶尔看过我的文章的人大概能看出来我的文章严格来说不能称之为文章,最近看到某老师批评某作者的文章满腹牢骚没有核心论点,不禁汗颜,我的牢骚文也是如此,甚至还不如那位作者略带文气的牢骚。

那段时间看知乎看得热血翻涌,深感大陆的沙文主义盛行,没有交流的可能性。沙文主义这个词依稀记得是很多年前一位高中同学在夜谈的时候提及,当时的话题已经记不太清,只记得这位同学对那时的舆论环境已经有一丝担忧。时过境迁,这位同学已经录取选调生,扎根基层,做起了村干部,近况如何也无从得知。难道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如果有此意我表示钦佩。

大陆人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几个平台兜兜转转,审查手段大同小异,那些审查早已刻进心底,不用别人提醒,自己就会注意避免。然后很多时候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的言论被删除了,而辱骂自己的言论却依旧存在。于是就有了寻找替代品的急切需求,机缘巧合下点进了一篇matters上的文章,就扎根了下来。

这一年前前后后写了十万字,四处对比了一下也不算少了,一些写精品文章的作者字数不多却收益极大,几百数千的粉丝,篇篇文章几百个拍手。我的文章满是水分,寥寥几个拍手,至今才100出头的粉丝。虽然不是很在意这些,只是把matters当成一个树洞发牢骚,但是看到别人坐拥以万为单位的Likecoin还是不免有些艳羡。尽管我至今还没有找到把Likecoin变现的方法,应该说我没有刻意去找,只是看着这些数字一点点累积,等价美元的数字一点点上涨,像是在看游戏里的资产。虽然不多,但也很满足。

Matters上时不时有些有奖活动,这使得写文章的收益会更高,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九真一假的活动。这个活动看上去很傻,但是出题如果出得巧妙的话是可以通过逻辑推测出答案的。当时参与了不少作者的游戏,有幸猜中不明飞行兔的答案,收获一千大币。其余的活动或是水平不够,或是懒惰成性,没有参与。

Matters的“公民法庭”还是很有意思的,虽然饱受某些用户诟病,不能如愿投诉封锁某些不喜欢的人,但是无论如何还是给予了用户一些自治权。我很少参与这些诉状,也不主动发起诉状,政治讨论本身就是各持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只要不人身攻击我觉得都不至于要被封锁。即便是某些人会发动人身攻击,只要不是恶俗的粗鄙之语,我也不会参与。最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matters的活宝爱心哥,爱心哥的发言经常让新用户抓狂,时间久了知道这就是他的发言特色也就习惯了,我还时不时劝解和爱心哥对线的人不用在意,最后好像也并不奏效。

Matters给予的用户操作权限不多,我觉得挺好,不少人抱怨说不能完全屏蔽某人。一个系统陷入到各种花式功能和权限的开发里,用户的精力就分散了,大多数新特性只是打个水花,就像微信最近的更新,吐槽得比夸赞的多,不会增加用户粘性,用户过了新鲜劲之后反而会降低使用的欲望。

唯一有些让人气愤的是,有些用户在降低使用体验,比如这一年被无尽的机器文水军号刷版,虽然管理员表示在封锁,但是人工封锁始终比不上机器发文的效率高,新文版总是被这些水军号霸占,在发掘好文的时候总是被干扰。另外有些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反正就是要给别人文章挑刺的用户,这些用户不在乎你文章主题是什么,只要有一点不满意就要不停叨叨,把作者逼急了把评论一删反过来恶人先告状。我不知道用户删除了评论是不是真的会不留痕迹,管理员应该不傻吧,看不出来诉状有没有问题嘛,还真的好意思去投诉。

总的来说,Matters还是填补了我发言的需求,不用刻意审查发言,虽然还是要小心保护自己的隐私。看到某位用户要求管理员删除自己的所有痕迹,不知道是害怕被喝茶还是想抹除自己的黑历史。其实对于大陆人来说没有哪里是安全的,总是有办法让你闭嘴,所以只是希望matters能真的做到保护用户隐私,其余的也不奢求了。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