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弘
林一弘

大学生,社会观察者,随笔者一名

【隨筆·誰筆···】你會選擇哪種漢字?

中國的漢字分爲繁體和簡體兩種常見的格式,但是在大陸和港澳臺地區,使用的情況卻大不相同,那究竟是什麽因素導致了彼此的使用習慣發生如此大的差異,在我看來,政治和文化的底蘊,是造就這種情況發生不同的重要原因之一。

活在當下的每一寸空間,享受當下的每一秒時間,你是否覺得活在一個太平盛世當中。可能有些人覺得得過且過,又不是過活不下去,習慣就好。

但並不是很多東西習慣就好,畢竟,習慣就會成爲自然。當初你堅持的立場和觀點,在經受正統的强勢衝擊下,亦變得支離破碎。因爲,這是你選擇習慣的一種無害化處理,將口頭上的諾言付諸於你腦内的烏托邦之中,而扼殺了實踐的再生。

讀U的時候,很多同班同學問我,你作爲香港人,你習慣用的是繁體字或是簡體字?我一時之間,不懂得怎樣回答。因爲答案未必如他們所想,你在什麽位置就應該說什麽話,做什麽事,成爲了這裏的一個常態的潛規則。

但我内心,包括對現今的寫作我都是堅持使用繁體字,能夠用的情況下,我是不會過多地使用簡體字。

文字的運用與了解,對於個人認識你自己立場與信仰具有一個很關鍵的作用。就好比有些簡化的字體,你無法從簡化后去剖析這個字本來的意思,以及它演化的這個過程,只能是你想瞭解答案采取搜尋引擎去搜索答案。這種囫圇吞棗般的理解對於一個真正想學習的人,更多的不是方便,而是失去關鍵。關鍵在於,你已經放棄了所謂的以本討本的方式,用一種快餐式的來理解每一個字的意思,自然不懂其中的内涵和演變,那你如何順暢地去運用更多的字詞和語句來組織你自己的語言,這是很困難的。

繁體字和簡體字之間的形象大不同


每一個字都有它獨有的意思,縱使你對這個字進行簡化,亦少不免對於這個字本來形式或形象的存在,這是沒辦法抹掉的。我們學習漢字的時候,都是從記憶這個字的形態來去學習的。其次,我們就是學習這個漢字的讀音以及它的各種意思,如何組成詞組以及運用在句子中。中國推行漢字簡化行動以來,不得不説確實能夠讓文盲的人學習到了更爲簡易的漢字,但是這種追求效率和實用性的方式,真的適合我們再去對漢字文化的傳承開始一個良好的接續嗎?很顯然,目前并沒有這一種良好的態勢發生。對於港澳臺地區以及海外的唐人街,他們更多的是使用繁體字。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認爲中國人就應該使用繁體的漢字來證明他們在外的一種地位,對自己的行爲和心理打上一劑民族的腎上腺素。不得不説,他們確實做得很好,甚至一些比較古老的傳統也通過這種方式給延續下來,通過寫作或者語言這兩大方式。在中國大陸,簡體字的廣汎運用帶來的是我們在傳承傳統文化下的“斷層式”理解,我們并不會一眼就能洞察這些傳統文化的内涵,因爲簡化了的漢字并不能從字體上面的構造看出這個漢字所代表的最初始的意義,自然而然我們在理解的時候也是把現代主義的思維方式給冲兌進理解當中,所以就會出現一種“不鹹不淡”的情況出現。

大局當前,爲什麽我們不得不推行簡體字?

簡體字易於理解嘛,畢竟我們每個人不是刨根問底的學者,只是一個爲了生活的平民罷了,自然而然就是能夠滿足我們日常生活和日常交流便已經足夠,又何須去學習那麽多的大道理,似乎和我們沒太大的關係吧。

圖片來源:網易 圖爲中國大陸某學校小學生在練習簡體字的硬筆書法


相信很多當代中國人都會這樣去想,這也無可厚非。文化底蘊的不一樣會導致階級對於吸收思想和構建思維方式的過程是大不相同的。以香港爲例子,香港自1840年開始就被英國殖民,在這一過程中,香港的内核是沒有改變的。傳統的中國文化以及極具特色的廣府文化都深深的扎根在這一個漁村中,大家都有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文字,只是有關當局再也不是清政府而是大英帝國。英國對於香港的文化,并沒有想德國納粹那樣全數撲滅,反而是把西方的一些文化和習俗給帶到香港這一個地方,中西交融下,文字以漢字繁體字和英式英文為主要的通用語言文字。英國人雖然對於香港是殖民化的統治,但是它也改變了香港這個地方人們的思維思想以及邏輯觀念,這一點是最重要的。香港能夠保留繁體字經久不衰的原因,個人認爲,與英國人的有關管治脫不了干係。英國人不懂中國的規則,初來乍到只能通過一些當地的鄉紳以及貴族來充當他們的中介人,彼此之間也是誰也不願得罪誰,在文字使用這一個方面,直至1997年都是使用最為有歷史的繁體漢字,英國人不可能將全數的香港人使用英文,這樣的成本是一個天文數字,也會導致群衆與官方無法對接,試問這種方式是最優的解嗎?繁體漢字得以傳承下來而沒有被簡體化給謀殺,很大程度就是靠這些地區的人通過文化塑造和文化傳承給硬生生地保存下來,得以留世。

中國大陸人口衆多,地大物博,這就使得統治階級不得不選擇一種方式來統一人們的思想。最重要的就是文字,文字的統一和落實,才能讓民衆方便學習有關的思想文件和思想學習。但這一點一直延續到漢字簡化運動以來,收益的只有那些具有一定知識的知識分子,大部分的農民以及其他群衆文盲的比例依然居高不下,這也是爲什麽當局要進行漢字簡化運動的一個原因,就是要消滅這些群體的文盲,實行漢字普及化和使用率提升。但是這一種方式必須要犧牲對於繁體漢字本身的含義,在此基礎上不斷簡化成爲人人都能看懂,都能寫出來的一種方式,其本身的意義,只能或多或少地被遺棄掉。改革開放以來,漢字簡體化確實讓更多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開啓了一個便捷飛速的狀態,但是作爲中國人的内涵,也似乎被這資本的滾筒給碾壓得毫無保留,因爲爲了經濟,我們不需要這麽多所謂有價值的物體和意義,這些只是消耗無用的有價值的一個存在。直至今天,我們學習大多數都是簡體字,寫的也是簡體字,只有對於專門研究中國文化的人士來説,繁體字才能從墳墓裏暫時地獲得復活,但并不會受到這裏的大家的青睞。相反的,有些地區覺得你使用這種字體,就是一個異端。你寫出的這個字我們都沒有見過,而且筆劃那麽多,有這個字嗎?種種的疑問和質疑,讓繁體字再一次復活的空間也被這些言語和思想給一一抹掉。它不受這裏的喜愛,那何須爲了某種意義繼續存留在這裏。好比你工作不開心了,周邊的同事都對你有意見,那你覺得一一忍耐在這家公司,你會工作得開心嗎?

我更堅持的是,至少在我這裏,繁體字永遠不會被忽視和忽略,該使用的地方和場合,我不會將它藏在身後,儘管對面看不懂,覺得我是一個異端,但我也要捍衛屬於這種漢字的地位,畢竟,不是説你對某種東西看不順眼你就要消滅它,毀了它,那這樣豈不是和獨裁者有什么區別?多一些理解和寬容,才能做到太平之下的僅存一份民主空間,對於繁體漢字來説,我們使用的過程中也是發揮了它本有的意義和表達出我們的觀點,也是將它好好地保存在這一個世上能容納它的空間裏,至少我能做到,也不需要每一個人都做到,認不認同從來不是一個問題,和而不同又能互相補充才是我們要學習的内涵。

寫於二〇二二年七月十九日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