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樂
閣樂

讓我快樂地躲在閣樓,可以嗎?

現代人的煩惱:雞肋的聊天紀錄和相片

(编辑过)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圖片出處:Canva

有一次發現手機其中一個通訊程式有故障。我決定把程式刪除,再重新安裝。我依稀記得,重新安裝後聊天紀錄會自動復原。結果,悲劇發生了:原來要自行備份,才能復原聊天紀錄。我一度猶豫,應否花錢找人復原聊天紀錄。但我不得不問自己:為何要保留聊天紀錄?

海量的聊天紀錄

其實我算是闊達的人。開始使用智能手機的八年間,我擁有了三部智能手機。最初使用Android手機,後來Apple推出平價版iPhone,我為了一嘗使用iPhone的滋味而買了。再後來我又轉回Android手機。結果,因為系統不同,每次轉換手機,我的聊天紀錄都失去了。

失去聊天紀錄的當刻感到失落,因為這些紀錄承載了很多回憶。例如剛升上大學,認識到第一批朋友。那時候群組裏有些有趣對話。結果形成了一種心態:完全捨不得刪去聊天紀錄,生怕某天想回味。再說,身邊的朋友多數屬於念舊的那種人,我害怕被他們發現我並不重視過往的聊天紀錄,因而認為我是個冷酷的人。

可是,我只是覺得自己會翻看,實際上根本甚少翻看。

我的家人跟我不一樣,他們會定期清除聊天紀錄,因為不想霸佔手機的空間,令其運作愈來愈慢。我經常覺得這樣太冷酷,但細想之下,又發覺他們與朋友的交往不會那麼感性,聊天都是圍繞工作和日精,確實沒有保留的意義。

我在想,如果我沒有在Android系統和IOS系統之間穿梭,被迫刪去聊天紀錄,我會如何處理聊天紀錄?如果海量的聊天紀錄一直留下來,其實也挺可怕?畢竟現在才二十多歲,往後幾十年還會繼續用智能手機,怎麼能保留這麼多聊天紀錄?當然,現在的手機容量愈來愈大,以滿足人們各種需求,可是這樣子真的好嗎?這情況令我聯想起欲望的膨脹

兩種生活取態

我覺得面對這類事情,有兩種生活取態。一種是主張把有感情的東西通通保留下來,例如書信、小禮物。當然沒有人跑出來這樣子說,可是從別人的對談、文章會看到這種態度,例如自豪於自己把小時候的東西留下來。然而對我來說,這種保存帶來的煩惱比開心多:首先,我會因為害怕把東西弄壞而緊張,從小就是這樣子。直到上了大學,讀到《心經》才學習釋懷:「緣生無自性」,即是說所有事情由因緣而生,沒有不變的內在本質

我慢慢趨向另一種主張,類似是「斷捨離」,不過我做得沒那麼徹底。日後有機會再談。在此很想分享一下《莊子》的「無待」:

「待就是憑藉。有欲皆苦,無欲則剛,除了基本生存需要之外,人的生活如果有所依賴,有所要求,就會出現各種無所不在的連鎖反應,就會被操控,就會不得不受制於各種外在的人與事,就會處處掣肘,就會喪失獨立自由的思考與行動力,就是「物於物」,被外物所控馭,而不是「物物」。可以說,能夠做到「無待」,也就基本上可以做到自由逍遙了。」(出處:註一)

相片也變得很雞肋

自從智能手樹有了相機功能,每日外出,經常生怕錯過周遭的事物,有事無事都會拍照。再加上截圖,手機裏頭一大堆一大堆相片,可是沒什麽看頭。每隔一段時間,我會把相片從手機搬到外置硬碟。可是長遠下去也不是方法。當我一想到這堆東西以後根本不會回看,跟丟進垃圾桶沒什麽分別的時候,心情就會很鬱悶:這些東西保留來幹嘛?我在想,我是否應該「源頭減廢」:從一開始就不要拍那麽多!

説著説著,我覺得我好像太奇怪了,一般人大概會覺得,聊天記錄和相片堆積起來也沒關係吧?哪來這麽多煩惱......

後記

刪去程式而失去聊天記錄這件事始終讓我有點難過,因爲跟換手機那種丟失聊天記錄有點分別。後者的話,聊天記錄其實還留在舊手機,直到某天淡忘了這件事,我才清洗手機。可是前者,丟失的是我到外地當交換生那段時間的記錄。當交換生這段經歷,本來就有點不可思議,是暴風雨前夕異常平靜的一段日子,隨著時間過去變得越發不可觸摸。然後,連聊天記錄也消失,也許是天意。

註一:〈《莊子》逍遙在「無待」〉

https://ppfocus.com/0/cufd37b2e.html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