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樂
閣樂

讓我快樂地躲在閣樓,可以嗎?

因為不能旅行而叫苦連天?──疫情下反思旅行(1)

新年快樂!終於發佈2021年第一篇文章,希望今年可以繼續與大家愉快地交流!

近來留在家中,偶爾聽到電台的時事廣播劇,其中一集談及慶祝聖誕節,慨嘆昔日社會物質匱乏,人們慶祝聖誕的方法很簡單,更罔論到境外旅遊。或許有人覺得這是陳腔濫調,不過我覺得,因為不能旅行而叫苦連天這件事,有其值得反思的空間。

曾經的「文青」:渴望出走

以前的我覺得到外地只為吃喝玩樂的話,是件非常浪費的事。原因要從我第一次旅行說起。

那時侯,爸爸帶了我和弟弟到北京。出發前,我在圖書館借了很多關於北京的書,一方面因為我們是自由行,爸爸鼓勵我先自行了解北京,另一方面當然是我本來就喜歡閱讀。這些書讓我著迷極了,特別是趙廣超的《大紫禁城──王者的軸線》。如是者,到了北京故宮的時候,我和爸爸根據書中的描述,很認真地觀察建築的屋頂,嘗試分辨它們是廡殿頂、歇山頂、懸山頂,還是其他類型,然後覺得很開心:原來書上說的是真的!故宮的設計太精美了!這次經歷讓我感受到,旅行前「做功課」非常重要,就會錯過很多有趣的細節──就像解開謎團,或發現別人的秘密般。(當然,不是所有人覺得這些細節有趣,有的人甚至覺得悶。)

我們在北京逗留了十幾天,因為爸爸覺得北京這地方值得花時間遊歷。某程度也是考慮到「經濟效益」:難得出門,花費了來回兩地的交通費,玩多一會兒更劃算。自此以後,我喜歡上這種旅行方式:慢慢地遊覽當地景點,花多點時間了解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然而這次旅行之後幾年,我們家再沒有去旅行,因為時間與金錢的緣故。事實上,我從小喜歡武俠小說,又讀過三毛在異地的經歷,所以愈是不能旅行,便愈憧憬旅行。那時候讀到一些關於旅行的句子,例如「旅行就是為了尋找自己」之類的,內心便會泛起漣漪。

對了,那時候還有一個比較浪漫的說法,叫「出走」。我特別嚮往一個人的出走,因為覺得獨處的時候才是最放鬆的。我很害怕跟朋友在整個旅行中「日對夜對」,尤其有兩個人的話:到時候我要説些什麽才好呢?要不停對話好累呢......糟了,不想給人看到我晚上的睡相......想起來就覺得辛苦。其實不是朋友的問題,而是我害怕社交。

基於這些嚮往,我完全不期待吃飲玩樂式的旅行,聽到朋友談論也不為所動,甚至覺得:你們不懂旅行的真諦!簡單來說,就是一個(沒有真材實料的)文青瞧不起普羅大衆的旅行方式。

後來,文青式深度遊漸漸流行,我卻在「逆潮流」──開始體會到吃喝玩樂式旅行的樂趣。

(待續)

送上冬天的頤和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