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u
Liu

A normal reader.

我想谈谈死亡

我觉得“连续谱”的概念很好玩,可以帮助理解很多事情。借用连续谱的概念我画了一个“认识死亡”的连续谱:

自己画的图

可以有两种理解:1、以人群为横轴,绝大多数人在连续谱中间的地方,两端人少(联想到正态分布的规律)2、以个体的一生为横轴,则由生至死可能会经历的阶段。

我比较喜欢两端的状态,有着简单极致的美。有的人一辈子没想过死亡的问题,死的突然(比如各种意外死亡),我觉得极好;另一端就是看透了生死,是个境界,也极好。

弗洛伊德【1】在提出性本能(其内涵之一是自我保存本能即生的本能)后,又提出了一个死亡本能,其任务是把有机的生命带回到无机物状态。生命本身是这种倾向的冲突与和解。

不管存不存在死亡本能,死亡本身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不管你思不思考“死亡”,死亡就在那里,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如欧文·亚隆【2】所说,临床上处处都是死亡焦虑的影子,却很少有医生注意到它,或者是注意到了却又刻意忽略。死亡焦虑化作各种形式,有时也不那么容易辨别出来。(PS:没有一种理论可以完美解释所有的问题。)

曾管过的一个强迫症患者,十多年来总是被会得艾滋病的想法侵入,接触的所有东西都会想到艾滋病,艾滋病是不治之症,他说。他没有说害怕死亡。药物控制强迫症状几乎消失。父亲得癌症的时候,他转而开始担心是否会得癌症,百遍查文献、药物说明书,担心药物致癌,最后换了药物,强迫症卷土重来。他不提害怕死亡,我不敢提,提了,如果他承认他怕的其实是死亡,我要怎么办呢?我没有办法。这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命题,我连谈论这个话题都不敢。

另一次则遭遇了赤裸裸的死亡焦虑。A是一名大学教授,硕导,因几十年的失眠问题、反复的抑郁发作住院。抑郁患者我们最怕的就是自杀。A存在高度自杀风险因素,自杀量表评分是我评过的最高的一位患者。然而,戏剧性的是,他住院后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恐惧死亡”——这是他的原话。每一天查房,他几乎都说一样的话:“大夫,我恐惧死亡,强烈的恐惧,有濒临死亡的感觉。你可得救救我啊!”其感受之强烈,以至于见到穿白大衣的其他大夫,逮着一个重复说一遍。而他的生理健康状况是非常好的,简直有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有一天,A找我聊,坐下来之后,A问我:“你怕死么?”我绕开了这个问题,扯了一堆关于基督教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佛教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以及我们无神论者是怎么看待死亡的,估计教授没有得到想要的回答,带着一脸对小大夫的鄙夷走了。(心累。。。)

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我怕死?总感觉不太对。我不怕死?好像不敢这么说。只能说,我正在搞明白“死”是怎么个意思的路上(参照上图)。

很多时候,我都想聊聊“死亡”这个话题。不过这俩字儿就跟瘟疫一样,只要我说出口,身边人立即消失不见。就连我最亲爱的无话不谈的soulmate姐姐,说到“死”的时候她马上就说“太可怕了太可怕了我们不要说这个快换个话题”。(我很伤心啊!又不是要去死,聊聊都不行。哼!那我就大段大段的写!)

不记得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意识到人是会死的,我是会死的,这样一个事实。记得貌似是高一的时候,中午放学从学校楼梯上下来,我一个好朋友走在前方几米远,我冲着她大喊:“既然地球到最后会毁灭,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她微微一笑,说“是啊,有什么意义呢?那难道没意义你就去死吗?”(原来她才是哲学家。)

大学时期,有一段时间突然很关心这个问题,找了很多书来看,印象最深的是罗斯的《论死亡和濒临死亡》,毕淑敏的《预约死亡》。也看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属于纯哲学讨论,没能坚持看完。人是会死的,平均寿命按70岁算的话,我能活到2060年。2060年以后就没有我了。想到这个真是吓坏我了。过了一阵子,注意力从这个问题上转移,可能是获取的信息已经够当时的我消化很久了。

人在困境里的时候容易想“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啊,还不如死了算了”之类的。在一次团体小组治疗中,我把这个念头说了出来。我等着大家用惊讶以及担心的眼光看我,等着他们焦急的安慰和支持,在座的都是精神科医生,这会儿是不是都在脑子里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以及判断社会功能损害程度。等了一分钟,没有预期的反应。让我意外的是,其他成员开始说他们自己的死亡焦虑,想象过的关于自己死亡的场景。

我突然很想笑,原来不是我一个人有这种困扰。仅仅是有限的谈论这件事,就使我感到释然。期间一位我很喜欢的师姐表情淡淡地说了一句:我觉得活着也不是什么令人留恋的事情。由于当时的语境,当即我的眼泪就冒出来了。所以,死亡也是可以聊聊的嘛。觉得活着没什么意义的人也不是只有我一个嘛。觉得活着本身不是什么牛逼的事情,也不是只有我一个嘛。

最近在心内科CCU(重症监护病房)转科。前一天查房,病人还能自主坐起来做个床旁B超,抽个胸水什么的,第二天再见到就是昏迷状态,全身插满管子,机械通气。病情进展之迅速,还没搞明白是什么病因导致的,可能人就没了。

有一天查房,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主任语气严肃带点悲痛地交代病情:“您的心脏目前稍稍好些了,不过您有糖尿病,肾功能也差,以后可能要透析”,话音还没落地,老太太哈哈一笑,说:“我都做好死的准备啦!我都七十啦,活够本儿啦!”病房里的人全都笑起来,气氛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摘录几段最近看到的死亡相关的文字中,我比较中意的话:

死亡是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对于死亡的毕生思考会使生命更为充实丰富,而不是使其贫瘠枯竭。尽管肉体的死亡会毁掉人,但死亡的观念会拯救人。——欧文·D·亚隆【3】
“你为什么要害怕自己的最后一天呢?那一天对死亡的贡献并不比其他日子更多。最后一步并不会引起衰竭,只是显露出衰竭而已。”——蒙田【4】
我宁愿被人当成疯子和傻瓜,也不愿谨小慎微,郁郁寡欢,只要这些怪癖令我开心。——贺拉斯【5】

引用:

【1】《弗洛伊德文集第四卷:精神分析导论》车文博主编,第四章——两类本能。

【2】【3】【4】《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欧文·D·亚隆 商务印书馆 第二章——生命、死亡与焦虑。

【5】《蒙田随笔全集·上卷》译林出版社 第二十章——探究哲理就是学习死亡。

写于2016年10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