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Mell
MagMell

欢迎访问我的博客:https:/blog.utopiosphere.net

用户体验 vs. 清醒

今天看到 Matters 发来的一封邮件,内容不重要,标题是「Matters 大变更,找到你想看的内容更容易了」。摇摇头。

什么时候「找到你想看的内容」是一件需要机器来做的事了?我甚至觉得,如果你的喜好是由机器猜出并定义,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我心目中一个追崇理性和讨论的网站不是这样的,这样的网站应该更追求令人清醒而不是令人迷惑。

为什么说这种「找到你想看的内容更容易了」会让人迷惑?它所信奉的是——「互联网用户手上做的比心里想的更能体现这个人」,在这里「手上做的」是你的第一直觉做的事情,而「心里想的」则是自己想的、有逻辑的、是对直觉,也是对偏见的 Hack。这种 Hack 是非常重要的事,因为「直觉」带来偏见,而这种 Hack 能消除这种偏见,并深知这种偏见背后的逻辑是怎么样的。如果说这种直觉是比对自己直觉的 Hack 是更重要的事,那我只能说这是非常荒唐而可笑的。在其他的社交网站上看到这些我不奇怪,但如果说 Matters 是一个追求理性、引起讨论并鼓励生成(而不是消费)的社区,更应该这么认为。

从 Matters UI 设计师所言「图片是不可忽视的」就觉得他们可能从来没想过这一回事,文字是什么?图片又是什么?文字到底记录了什么信息?而图片只能承载什么信息?为什么吸引眼球——甚至把封面放大到一整个网页是那么重要的事?产品经理和交互设计师,不管你的目的是什么,去读读媒介论、读读麦克卢汉的著作总是没错的。

虽然 Matters 的各种让我认为它恨虚假,但这里有很多原意参与讨论和生产的人(好比 2013 年的知乎)这是难得可贵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共识,现在的知乎跟当时(2013 年)的知乎差远了,你能看到的都是「写几个字」就换行的回答,虽然 Matters 有些地方恨虚假,但我不想它变成现在知乎的样子。真的认为知乎的环境是因为国内互联网吗?是,也当然不是,「工具素遭人」多么深刻的一句话。

最后引用一个段落

总用“订阅”功能的你,与总用“搜索引擎”的你不同。
总用“语音通话”的你,与总用“文本”以及主用“表情包”交流的你不同。
总用“超链接引用”的你,与总用“侵删”的你不同。
如果你意识到地铁、火车时刻表与打卡机,极大影响了社会的行为模式(甚至到伦理观念),或者你意识到“钉钉”是一件“讨厌”的剥削工具,那么,你不应该那么难理解微信也有着巨大的(通信之外的)强暴力量。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