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K

@Moks

創作練習 | 一

萬物為一,一化萬物。死生返覆,循環不斷。

紀念一位堅決抵抗國家暴力的勇者— 陳文成博士逝世四十週年

飛回台灣前一晚,陳文成打給父親問:「我回台灣會不會出事?」 父親只回他一句三字經,要他別想太多。一個多月後,陳文成死亡。他其實沒有想太多。

寫在世界難民日--繪本《神奇行李箱》

一旦我們願意放下疑心、試著去理解一個人,完全地接納他,那所帶來的溫暖和能量足以拉住每個一度攀在峭壁上的人。

書評《透明的孩子》- 看見無國籍的孩子

什麼樣的狀況下,孩子會成為透明的?會不被看見?是我們選擇不看見的時候。

緬甸只待成追憶?

我一直以為往後我還有機會去緬甸。如今我不確定了。緬甸好像又要回到孤獨星球教讀者「如何減少將錢流到軍政府的機會」的年代了。

書評《暗夜的螃蟹》-用藝術將混亂轉換成生命

讀《暗夜的螃蟹》時悄悄攀爬身子的震撼和恐懼有點像,就算事件結束了,就算書闔上了,還是會在體內逕自流竄。

創作練習 | 小莞

疫情爆發後,口罩成了必備之物。幾層薄布能隔絕菌絲、病毒;是不是也能隔絕人和人的聯繫,隔絕愛​?疫情之下,忠實陪伴你的,是誰?

書評《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家?》-為何還要記憶過去?

二二八前的最後一個上班日,同事在離去公司前祝賀我「佳節愉快」,我愣了愣,不知如何回應的同時,腦中閃過一句話「我們也會被殺死嗎?」 這句話是繪本《爸爸什麼時候才能回家?》中小主角的內心疑惑,可能也是眾多二二八受難者家屬與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問不出口的恐懼。

那些幫我心靈復健的歌曲

關節受傷了,會以電療、磁波復健;那如果心靈受傷呢?心靈也能復健嗎?復健,指的是對生理或心理的障礙給予適當救助,使其恢復健康,能夠自立。復健,不一定能讓患部痊癒,但卻能幫助人學會與痛處、障礙共存,慢慢減緩其對生活的影響。朋友喜歡調侃我是人生幸運組,從小到大,生活順順遂遂。

書評《完美的正方形》-人生何苦完美?

我相信與書的相遇十分講究緣分,當我們走進書店時,是書在選擇我們,而非我們在篩選書。機緣未到,讀起書時心燥動不安,字與詞只能散落空中;可若時機得宜,便字字鑲進心坎,彷彿遇到知己。在圖書館與《完美的正方形》相逢,被這本書相中時,我以為是因為當時在做形狀主題的教案。

愛是一面照妖鏡

有些人愛分享大小事,有些人能把心赤誠誠地放在人前,有些人則不介意自己成為焦點。而我都不屬於那些人。成為焦點時我尷尬,需和人交心時我猶豫,要分享事情時我焦慮。像Clubhouse這種把自己推上去發言的地方,應當和我毫無關係。然而,情人節隔天卻有那麼一個房間「在他/她身上,我看見了一...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