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book閱讀誌
Openbook閱讀誌

臺灣非營利專業書評媒體。Openbook編輯部將提供原生報導,文化觀察,人物採訪與國內外重大出版消息。 https://linktr.ee/openbooktaiwan

話題》音樂之於電影,不單是「配」字就能打發:吳家恆讀《樂來越愛電影配樂》

翻看《樂來越愛電影配樂》,不必看完,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把音樂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為「配樂」,實在是一大誤解。以《阿瑪迪斯》(Amadeus)為例,電影一開演,驀然響起一聲凝重抑鬱的和弦,這是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的序曲開頭。光是這一聲,就勝過千言萬語。即使是對莫札特一無所知,未曾聽聞《唐喬凡尼》的觀眾,也會從中接收到暗示:這不太是喜劇。
(圖片來源:Unsplash/Lucas Alexander)

撰文 · 吳家恆(譯者、古典音樂台主持人)

翻看《樂來越愛電影配樂》,不必看完,就會得到一個結論:把音樂在電影中的角色定位為「配樂」,實在是一大誤解。

「配樂」讓人想到牛排旁邊的配菜。這家餐館的功夫如何,就看牛排烤得好不好,至於配菜,只要水準之上就好,如果不想吃烤蔬菜,換成薯泥或炸薯條也可以。

沒錯,人是視覺的動物,而電影訴諸視覺,所以真要做出主從之分,當然是影像為主,聲音為輔。但是光有紅花而無綠葉,根本經不起細看。

➤有聲勝於無聲:聲響系統與影像同等重要

無聲的影像,觀賞者頂多看個幾分鐘,耐性就到了上限,更別說讓人掏錢觀賞。「默片」時代就已經證實了這個道理,所以才有鋼琴師、甚至管弦樂團在現場演奏,讓觀眾更能與影像起共鳴。

這說明了音樂在電影中的角色至為重要,不是一個「配」字就能打發。這更說明了聽覺對人的重要。

當代各種影像技術與聲響系統強調逼真、身歷其境,無形中把觀眾貶為被動、遲鈍的容器;音樂專家不時提醒,音樂的種種繁複安排,不是一般人能領會。於是,很多人謙稱「音痴」。

其實,這不是事實,只要是聽力正常的人,對於聲音都非常敏感,這關乎人的生存。如果人真的是對聲音無感的話,那麼,在物競天擇的過程中,他老早就被淘汰了。

人的聽覺器官在頭顱兩側,加上軟骨構成的耳廓,基本上可以接收到各方位傳來的聲音。更微妙的是,就如同雙眼眼珠之間相距大約只有7、8公分,人卻能因此辨識出景物距離之遠近,雙耳相距只有大約20公分,人卻能藉著聲音反射回來的時間差,建構出所處空間的大小。我們只是對此習而不察,甚至貶抑自己的聽覺能力。

不要再說自己是「音痴」了,我們都具有優秀的聲音辨識能力。如果以電影為主題,剩下的問題就是如何「聽」電影了。這正是《樂來越愛電影配樂》想要做的事。

➤聽電影從哪裡開始?

作者謝世嫻是外表亮麗的鋼琴家,出過專輯,也學過電影配樂。本書瞄準的讀者,介乎一般與專業之間:喜歡看電影、關注電影配樂的讀者,讀這本書將會有所助益;若是攻讀電影、音樂科系,或從事電影產業者,則能從這本書獲取必要的常識。

主題如何鋪排呢?從目次不難看出作者的想法:用50頁(大約全書的五分之一)講述基本概念,剖析音樂如何與劇情、角色相結合。電影的開頭與結尾往往至關重要,因此,作者特別把片頭曲與片尾曲單獨劃分出來闡述。電影作品除了音樂之外,聲音/聲響的營造,也是音樂的延伸,故特別談了音效與氛圍的音樂。

接著,作者挑選了15位作曲家大致介紹一番,舉出實例,說明作品如何天衣無縫地運用在電影之中。這15位作曲家又分成兩類:一種作曲家是專為電影量身創作,另一類則是像貝多芬、莫札特、拉赫曼尼諾夫這些早已逝世的「古典音樂作曲家」,他們當然不可能專門為電影寫音樂。但是,當電影導演出於需求或喜好,且有專業能力能在影中適切靈活地穿插、使用古典音樂時,結果總會讓人再三玩味,讚嘆不已。

➤《阿瑪迪斯》電影開頭的一錘定音

以《阿瑪迪斯》(Amadeus)為例,這是改編自彼得.謝佛(Peter Shaffer)的同名舞台劇,以莫札特被另一位作曲家薩利耶里(Antonio Salieri)謀害的傳聞為主題。

電影一開演,驀然響起一聲凝重抑鬱的和弦,這是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的序曲開頭。光是這一聲,就勝過千言萬語,足以印證導演/劇作家的關切,及彰顯這部電影的核心主軸。

即使是對莫札特一無所知,未曾聽聞《唐喬凡尼》的觀眾,也會從中接收到暗示:這不太是喜劇。如果對莫札特、《唐喬凡尼》、《阿瑪迪斯》劇本有更多的浸淫,將有更進一步的體會。

莫札特的父親在1787年5月去世,而《唐喬凡尼》的劇本在6月完成,莫札特隨即開始譜曲,在10月底完成並首演,歌劇的序曲——也就是電影開頭的一錘定音——是在演出前才寫完的,可見整個創作過程相當緊迫。

《阿瑪迪斯》把這部歌劇看成莫札特對父親去世的一種反應,這個栽培他最多、影響他最深、但也是亟欲掌控他、跟他有著諸多摩擦的人,如今已經去世。

莫札特終於脫離了父親的掌握,如脫韁之馬,創作歌劇腳本誘發了他最狂野、最幽暗的心緒,驅策著他寫完這部歌劇傑作。《唐喬凡尼》的主角是一個有著強迫症、性成癮的貴族,面對可怕的報應,他沒有乞求原諒,而是拒絕悔改、拒絕救贖。

《阿瑪迪斯》採取這個視角,把《唐喬凡尼》看成莫札特對父親的斗膽忤逆,也看到薩利耶里對父親的忤逆。莫札特的父子關係是《阿瑪迪斯》不絕如縷的主軸,而薩利耶里對父親角色的叛逆,更是推動戲劇的動力。

「父與子」這個主軸,在電影開場的第一秒,就告訴觀眾了。薩利耶里把生父看成發展自我的阻礙,進而忤逆天父,以毀掉天父所愛的莫札特作為報復(片名「阿瑪迪斯」的意思是「神所愛的」)。整部電影建立在薩利耶里與神父的對談之上,而薩利耶里之所以願意跟神父說話,是因為他蔑視、不認同神父的看法。

當我一再重看《阿瑪迪斯》,電影音樂安排巧妙,常常讓我折服得起雞皮疙瘩。同樣是看《阿瑪迪斯》,謝世嫻關注的點,可能跟我不同,也跟別人不同。不過,話說回來,每個人都能對於影像與音樂的關係,建立個人版本的自由詮釋,藉此挖掘到更多看電影的樂趣。

《樂來越愛電影配樂》所做的,就是提供基本裝備與技術,及讓讀者深有體會的實際觀察。一旦讀者有所掌握,便能自行出發,找尋專屬的樂趣。換言之,這本書只是提供了一雙登山鞋、一副手杖,剩下的,就是自己去添補其他裝備,找想爬的山去攀登了。●(原文於2023-04-21在Openbook官網首度刊載)

樂來越愛電影配樂:鋼琴家導聆,愛上15位超凡大師的永恆旋律
作者:謝世嫻
出版:原點出版
內容簡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