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寶強

@PK_Hui2020

有校不求學 無知才教書

這是〈「真理」的紅線 「無知」的教師〉的改寫加長版,也是《無知的教師》的閱讀筆記

抗天命反極權的《激情的經濟學》

莫雅宜、葉子盈、李浩鈞、廖至欣、許寶強隨著「全面管治」的擴散,香港社會自由發聲、民主抗爭的空間不斷被封殺,包括早前生氣勃勃的「黃色經濟圈」,在政權針對和疫情威脅下,也兩面受敵,舉步為艱。再加上圈內對於如何介定「黃色」的分歧、經營管理策略的矛盾,令「黃色經濟」的前景更不樂觀。

講錢「不」傷感情 資本主義的情感邏輯

文己翎、葉子盈、李浩鈞、許寶強如果說,當代香港人每天都離不開「錢」,大概不會有太多人反對。「錢」圍繞着我們生活中的每一部分:返工為錢,車費是錢,交租買樓、行街購物都要付錢,生老病死也需要錢,甚至到「黃店」作「良心消費」,也得用錢。然而,儘管我們極為依賴金錢,但仍會久不久質疑人生究竟為何而活:只為追求物質財富?

尋語讀書會:從良心消費到道德經濟學 重讀湯普森的《共有的習慣》

廖至欣、文己翎、莫雅宜、葉子盈、許寶強「良心消費」是香港黃色經濟論述中的一個關鍵詞,意指一種捨藍取黃的政治取態,同時蘊含一種棄惡揚善的價值選擇,反映出「黃色經濟」的道德面向。提出消費必須要憑良心,一方面追求經濟與道德的結合,但另一方面卻首先假設了兩者是可以分割並獨立存在的。

憤怒的愛 -- 讀Judith Butler 的《非暴力的力量》(下)

葉子盈 文己翎 廖至欣 許寶強 談及暴力時,我們往往只狹隘地看到肢體碰撞等行為,但不容易洞察政權、制度及社會結構中的「暴力」。巴特勒認為,要真正討論「暴力」及「非暴力」,我們首先應該理解「暴力」是如何運作的,並留意政權如何透過官方定性、傳媒及社教化等途徑,主宰社會大眾對於「暴力」及「非暴力」的理解。

不合時宜的思考? 讀Judith Butler的《非暴力的力量》 (上)

葉子盈、文己翎、廖至欣、許寶強 「於不同的政治光譜中,『非暴力』也遭到前所未有的質疑」,這是朱迪斯·巴特勒(Judith Butler)的新作《非暴力的力量》(The Force of Non-Violence )的第一句話。確實,近年全球均經歷了愈來愈頻繁及顯見的暴力洗禮,從各...

「停學不停課」

疫情擴散,學校關門,引出了由上而下、底氣不足、想像匱乏、漠視主體的「停課不停學」,與幾年前由學生提出、教師響應的「罷課不罷學」,反差強烈。「停課不停學」的論述,關注的是在封閉學校的時段,如何確保正規課程和考試得以延續,這也就是「不停學」的想像——視學習為遵循並完成學校所安排的課程或功課。

光復專業 教育革命

依賴謊言管治,嘗試取締其他權力來源(如宗教或專業)的極權運作邏輯,在當代香港進一步擴散。繼傳媒、航空、鐵路等行業被迫站隊歸邊後,法律、金融、醫護、社福、教育等專業界別亦面臨愈來愈大政治壓力。源自殖民體制、慣於唯命是從的政府高官,不僅沒捍衛民眾的自由和專業的價值,更連以往官僚系統相對中立的政治操作也棄如敝屣。

「真理」的紅線 「無知」的教師

經歷過去一年翻天覆地的變化,北京政權、港共建制和特區政府近20年不斷創造和推銷的各式「正確理解」,如「一國先於兩制」、「第二支管治力量」、「全面管治權」,以至最近「香港從來不是三權分立」的「真理」,其背後隱含的意思,以至產生的改造社會效果,愈來愈能被港人看清。

「左翼失語」,還是被消聲的抗爭主體?

原刊於《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一一五期│2020年4月│237-258頁 前言 香港反送中運動的過程中,傳統工會、基層組織、邊緣社群等社會運動中的左翼力量,似乎並不特別投入,部分團體或個人甚至提出「左翼失語」的說法,更有自我定位為左翼的團體或個人,批評反送中運動右傾,與之割蓆。

極權管治下的教育使命

國安法出台,令危機處處的香港政治經濟與文化社會局勢,更添陰霾。與此同時,受壓於政府的考評局,決定取消文憑試歷史科的試題,這個史無前例的做法,將對香港的教育制度帶來深遠的影響。官方論述雖然不斷強調只會涉及「一小撮人士」,但國安法劍指的,恐怕是「反送中」運動所催生的社會自我保衛力量;...

傘運創傷與情感政治

928前夕,本地幾份報章網媒,不約而同地發表了一系列文章,回顧一年前的雨傘運動;一些大專院校、學生組織和傘下團體,也舉辦了多場研討會,反思得失、探索前路。與過去的社會運動或民主運動的檢討不太一樣,今年對傘運的回顧,突出了一個新的主題,也就是被稱為「社運創傷」的現象。

没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