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漢克
皮卡漢克

在這裡,我想和大家一起聊聊台灣的教育、歷史、文化、人權、公民議題,還有香港!對!還有香港! 寶可教育頻道 Pokeducation 我是皮卡漢克 Pika Hank 📱Instagram | instagram.com/pikahank 🎧Apple Podcast | apple.co/37plq1H

【讓愛發電計畫】 | Becoming a Hker:一個台灣仔煉成香港手足之路

我想寫什麼?

我是一個在香港工作和生活多年的台灣人。2019年結識了一樣是在港工作的台灣朋友Ng。聽了許多他的經歷與故事,於是想透過書寫與發表,整理他「是怎樣從一個台灣仔,逐步煉成香港手足的過程?」透過2019年發生在他身上的經歷,回答我向他提出的「你現在是個怎樣的香港人呢?」這個提問。

Ng是誰?

你或許會問「Ng是誰?」對我來講,「Ng是誰?」或許根本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是「Ng是一個永遠願意為弱者站出來、願意為被欺負的人站出來的台灣人」。即便是每次聽完他的經歷,都會感受到他身上散發的那份善良的傻氣,但卻又會不自覺地為這樣的台灣人而感到驕傲。我相信,在「200萬+1」的人群裡,像Ng一樣的台灣人絕對不會只有他一人!

2019年6月16日 200萬+1 遊行

我的矛盾

上週看到@Matty發起的「讓愛發電計畫」,老實說,我自己內心是非常矛盾複雜的。有一點衝動、有一點疑慮、有一點猶豫、有一點擔心。

那一點衝動,是衝著曝光率和LikeCoin而來,因為徵得Ng的同意後,原本就打算將Ng在過去一年反送中運動中的經歷書寫下來,再加上一些我自己的想法,發表在網路平台上(主要是在Medium和方格子Vocus平台),看到「讓愛發電計畫」之後,從經濟效益來看,好像是個「摸蜊仔兼洗褲」(台語,一兼二顧、一舉兩得的意思)的好機會。

那一點疑慮,是來自Matters平台不可刪改的區塊鏈特性,擔心寫下的故事過於敏感,而產生某些讓我現在還難以想像的後果,或是將來對朋友Ng有不好的影響(如果Matters能修改的話,就好了)。

那一點猶豫,是Matters上有不少來自對岸的馬特市民,長久觀察下來,雖然Matters上馬特市民的互動都還算理性。但,書寫反送中故事難免會談及一些敏感問題,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多少都有可能會挑起對岸各種立場馬特市民的情緒。而我確實沒有把握可以好好處理或對待那些因為我的文章而被擾動的情緒(畢竟即便是誤傷也都是一種傷害呀!)

那一點擔心,是原本希望這樣的書寫可以成為自我療傷的方式,會說是療傷,我想多數過去一年在香港生活的人(不論處在政治光譜的哪個位置),多少都患有輕重不等的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原本我是想要透過書寫Ng的經歷來緩解自己的症狀。但如果將文章放上Matters之後,所引發的後果和影響,是我和Ng都無力承受的,自我療傷反成了加重傷害,這絕對是我難以承受的呀!(傷到自己,懶趴掐著,忍一忍就過了;傷到Ng就真的承受不起了!)

既然有那麼多顧慮,為何還要提案呢?

在思考是否提案的過程中,出乎意料地,我自動地發展出一種考慮到不同地區和立場讀者的意圖。或許,這將使我的書寫更難以進行,但,或許也是磨練我盡可能用更多視角去看待Ng的經歷的機會。反正,我該做的只是先提案,又不是說提案就會高票當選(真的是想太多了!)。而且,即使提案最後入選了,我應該也能棄權吧!?但,如果沒有提案,那我不就白白被前面那些磨人心智的矛盾和空想折磨了半天嗎!?哈哈!

Becoming a HKer

不過,你也不要幻想太多,Ng的故事完全不是什麼前線勇武仔的十八般武藝。但可以保證的是,透過Ng的故事,我將帶你走過一趟短短的抗爭現場,觀看一個「Becoming a HKer」的過程與反思。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