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讀PopRead
眾讀PopRead

簡單物質,豐富生活 經常閱讀,恆常思考

做幸福的哲學家|《幸福是我們的義務:瑞典人的日常思考教我的事》

「想做痛苦的哲學家,還是快樂的豬?」相對無知的人會感到快樂,而經常思考的哲學家會覺得痛苦。但瑞典人告訴你,哲學家也可以幸福。

「想做痛苦的哲學家,還是快樂的豬?」相對無知的人會感到快樂,而經常思考的哲學家會覺得痛苦。但瑞典人告訴你,哲學家也可以幸福。

哲學家不能缺少思辨能力,瑞典教育很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認為思辨能力是民主運作的基石。瑞典的高一與高三學生須參加模擬選舉辯論,他們會被隨機分配不同政黨,不管他們的本身政治立場如何。被分配到自己不支持的政黨,也要站在他們的立場提出意見。高一時迷迷糊糊,到高三時質詢能力與思考廣度會大幅提升。試過有學生辯論輸了,把對方的宣傳單丟到垃圾桶,老師教導學生,如果辯論輸了,不是讓對方的聲音消失,而是要思考是否有更好的方法說服對方。這樣能讓既能訓練思考能力,也能不同的聲音被聽見。從不同的角度思考,也能聽見不同的聲音,包括支持與反派聲音。不是單單學生什麽是好,什麽是壞,而是讓學生學生認知不同觀點與論述,再選擇立場,這就是民主運作的基石:思辨能力。

另外,瑞典的歷史教學不是單單教資訊,而是會用不同的主題與方式教學。學校裡會有不同「主題日」和「主題週」。女性主義「主題日」,各科用不角來看待女性主義,歷史、英文、數學、生物各方面都有涵概。「中世紀週」帶學生返回中世紀,想像火當時的人如何上課,談論的話題。如此靈活與廣闊的教學方法,亦是針對思辨能力訓練。

再者,瑞典教育著重數據思考。瑞典數據局有一千多職員,收集社會上各種數據,紀錄上下車的時間帶與人數,也會紀錄大學課程的申請紀錄,課程的增減情形,以及組成學生。政黨宣傳政見時亦會以數字為係歸,比如教育預算。數學一科有「數據、圖表與地圖」課,訓練學生用數據思考,理解圖表與地圖的能力。要讀懂大量圖表,少不了要大量閱讀非文學類作品,累積扎實的數據閱讀與分析能力。比如會問學生:「鯊魚與空難而死,及因交通事故與病而死,何者較高?」不少人馬上到空難新聞,認為空難的數字較高。但實情並非如此。人類對恐懼的事物印象深刻,加上媒體大量報導,製造出空難很常見的假象。當民眾用機率而非「印象」思考,就不會輕易被情緒牽動,忽略事情的整體面向向。再加上瑞典數學科有口試,不只要求學生只會紙上作業,也要求學生如何用口語表達,將數學概念套用到生活中。此也是訓練思辨能力。

還有,瑞典教育強調「不知道」。瑞典首都在哪?很多瑞典人能回答出「斯德哥爾摩」。類似的問題還可以問很多,韓國首都在哪?美國首都在嗎?德國首都在哪?很多人都能回答。在學生都回答後,老師問:「為什麽瑞典的首都在斯德哥爾摩?」沒有多少人想過,沒有人能回答,全場安靜,老師就是要學生記住「一時半刻內不會知道答案」的狀態。任何人都有不懂的東西,現有的知識跟總是不夠的。讓學生察覺自己的知識限制。只能說,瑞典在訓練思辨能力上,下了不少功夫。

除此,學生還被教導要質疑所學的。不要單單接受一套概念或知識,要從不同角度思考自己所學到的東西。相比瑞典,亞洲地區很多還停留在「平頭式」、「統一式」的教學,我以前上學校的時候就很納悶,為什麽考試範圍只限定在教科書?為什麽閱讀報告只能讀指定的書?為什麽報告形式只能按學校的要求?書裡給出的答案,統一式的教育方法很便宜。雖然便宜,但效果呢?唉,不講了……講回瑞典吧。

瑞典人認為跟家人好好相處是責任。瑞典語的「Mysig」,指人與人之間舒服的相處,動詞形態「Mysa」指一起度過的親密時光。Mysig的時候,要把心思全放在對方身上。有一次作者老公的媽媽病了,作者想探望,老公表示:「她現在沒精神,去了只能枯坐,不會覺得Mysig。」後來媽媽病好,作者兩夫妻與作者老公弟弟兩夫妻一起吃飯,大家天南地北,談政治、人生、個人歷史……瑞典人家庭成員間政治觀點不一樣,少不了針鋒相對,但最後會一笑置之。政治話題不會造成家人間的隔閡。作者一家人聊到深夜,媽媽講這是她的Mysig,向家人表達謝意。作者老公沒有因為媽媽病了就馬上著急要去探望,我個人相信,這跟他們不會被情緒輕易牽動的性格有很大的關連。

反觀華人社會,強調「養家」「餬口」,卻少把與家人好相處放進要求,更多是要賺錢。重視物質與經濟能力,鼓吹能賺到錢就是人生「成功」標記,只要去書店看一看有多少教人成功與賺錢的書就不難明白。因為如此潮流,賺錢成了「養家」的條件,有不少人更是將「賺錢」與「陪家人」對立,個人聽到最多「要賺錢,沒時間陪家人啊……」每次聽到有人說這句話時,我都會想問他們:「跟家的關係如何?」身邊有幾個有小孩的朋友,因為要工作,錯過了孩子不少成長時刻,孩子上幼兒園,上小學,跟朋友吵架等等都不知道,唉……工作糊口很重要,不等於陪伴家人不重要。當然,這是我們社會結構問題,不是三言兩言就能說清,但至少我們可以思考社會上的各種狀況,試著從微小處著手,一步一步走,畢竟社會改革不是一蹴而就。

除了訓練思辨能力與珍情與家人的相處,書裡還有「尊重勞動價值」「糢糊的的父母職能界線」「爸爸學」「互助自主」「請假是父母權利」等主題,對於觀察與反思我們所身處社會很有啟發。

瑞典不是一天就變瑞典的,瑞典在摸索與試驗中走出她的道路,走出哲學家也能幸福的道路。2020年的世界快樂報告,瑞典排名第七*。不過瑞典人或許會跳出來問,這份報告的的數據是如何採集的?問了什麽樣的問題?每個地區有多少樣本數等等問題。這也是思辨能力啊。


*聯合國「世界快樂報告」台灣全球排名24為東亞最佳,但仍被加註「中國的一省」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8663


封面圖源:https://www.shemford.com/blog/recognizing-learning-thinking-styles/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