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川
三藏川

理解永远要比评价更重要

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这大概是很多“失败者”的痛问,作为一个教育者,我想从教育这一视角来简单聊聊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论开放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教师,我经常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印证这句话:人生的路总是越走越窄。每一个孩子刚刚踏入校园的时候,往往都充满着无限的可能性,尤其是站在他个人的视角上而言。他会告诉你自己想当科学家,想当消防队员,想当歌星,想当篮球运动员……他丝毫不会觉得有什么是自己绝不可能做到的。然而随着年龄和年级的不断增长,随着一次次测试的成绩下来,孩子们对未来可能性的想象也随着变得越来越贫乏,最后,也许是初中毕业之际,或者高考放榜的时候,总是有些人会跟你说,自己就是普通人的命,也认了——曾经充满光泽的眼睛早已失去了神采,仅留下那么一点不甘的追问:人生之路为何越走越窄?

然而他们错了,大错特错。事实上,并非人生之路越走越窄,而是他们眼里的人生之路正变得越来越窄。

首先,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乃是,我们每一个人,刚出生的时候,是个毫无自理能力的小生命,此时此刻,这一存在的道路其实是最窄的。因为只有一条路,就是被人哺育,否则就立马完蛋。而随着你慢慢长大,各种能力逐渐增长,你能够选择的人生之路,从逻辑上而言,肯定是越来越多的。用游戏的语言来说,就是当你的所有数值为零时,那你不存在任何选择可言。只有当你的各项数值(武力、智力、生命力等)开始上升时,你的行动选择也就会越来越多。所以,只要一个人是在不断成长的(体力、经验、知识、技能等等),那么理论上来说,他的人生之路就应该是越走越宽的。那么,为何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他们的个人感觉是恰恰相反的,往往觉得人生之路越走越窄呢?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认知错觉,而认知错觉的来源往往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

稍稍思考一下,我们的教育是不是在努力告诉我们每个人,你是聪明还是愚笨,你将来是能够成功还是失败?就是说,在我们所接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考试,并通过一次次的考试来不断强化你对自我的认知。当然,在考试中成绩优秀的人会认知到自己拥有很多选择。但优秀毕竟是少数,比如Top 10%算是优秀,那么更多的90%的人就是不优秀了。而对于被贴上不优秀标签的人而言,他们是不是会在认知上觉得自己的人生选择不够多了?比如无法选择重点大学,无法选择追求颜如玉,无法选择进入世界500强之类的。

所以说,乃是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不断的塑造你对自己人生的某种认知。而这种认知,也往往乃是基于你所在社会的一种固定模式。这里我依然想用游戏来打比方。比如有的游戏英雄养成类的,那么你就必须训练角色的攻击,防御,速度,魔法等技能,而有的游戏是文明建成类的,你就必须不断训练角色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技能。游戏本身的规则和目标是明确的,你根据其规则和目标去训练角色,最终实现胜利。我们身处的社会和学校在某种意义上也构成了一种类似游戏的机制。学校根据社会所遵循的规则和所追求的目标去训练个体,并对个体进行等级评估,从而使其在进入社会后被分配到不同的任务中去。不同于游戏的地方在于,真实世界没有重玩的机会,所以被评估为中下乃至差的角色也就只能沦为社会底层,并一直到死去为止。站在这些角色的立场上看,人生之路不仅仅是越走越窄,还越走越惨。

然而,保障以上这种机制顺利运作的前提是社会是不变的是封闭的。就如同游戏世界一样,一个游戏是不可能窜场到另一个游戏之中去的。想像一下超级玛丽中的马里奥突然跳进了坦克大战,或者光荣三国志里面的诸葛亮跑进了心跳回忆的校园,那就乱套了。但是,真实世界里却完全可能发生这样的事。

在我们所生活的星球上,存在着各式各样生活方式、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等都迥然不同的世界,而且这些世界之间并没有无法逾越的铁墙将其阻隔。比如波斯的摩尼教曾经跑到唐朝成为一时的流行,甚至皇帝祈雨都要邀请摩尼僧来作法。而东南沿海的华商也曾跨越重洋去到马来印尼等地,顺便把自己的信仰也一并带去,以至于妈祖崇拜遍布整个东南亚。这就是我们的真实世界:存在着无数多个小世界(或曰社会),这些世界之间彼此是可以交通的。

然而可惜的是,我们从一出生开始,就不得不身处于某一个特定的世界里,并且仅按照这个世界所需要的样子去进行训练,并根据这个世界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估。这样一来,人生之路又怎么可能不越走越窄呢?

现在让我们想像一下,假如你手上有一个角色,你可以任意训练他,最重要的是,你此时并没有在任何一个游戏中。你可以先训练,然后再决定让他进入哪个游戏;而且你还随时可以从当前游戏中抽身而出,再让他进入另一个游戏。这种玩法是不是更加有意思呢?

这便是我想说的开放教育。它的对立面当然就是封闭教育,或者说工具教育,因为它的目标是为某个特定的世界去培养特定的人才,于是教育便成了工具,其目的不是帮助自我获得对自身和世界的认识,不是为了帮助自我去获得去到任意世界实现价值的能力,而仅仅是为了将自我贬抑为某个世界的工具,并让自我将努力成为优秀工具(当然,优秀工具会得到相应的奖赏,比如财富和社会地位)作为唯一的目标而不断努力。

而开放教育则完全相反,它不把自我视为需要被塑造的工具来看待,而是将其视为具有尊严和自由的存在,它给予自我各式各样的训练,提升其知识和技能,但并不去做评判。而是通过帮助自我去认知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世界的规则和目标,从而使其拥有一种辨别和选择的力量,辨别出究竟自己喜欢怎样的世界,并选择去往这样的世界实现人生的意义。

如果我们用一种偏数学的方式来定义开放教育和封闭教育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这样定义:

对于生活在世界A之中的个体a,

封闭教育为a设定了属于世界A之中的规则X和目标Y,并要求a按照X和Y进行训练和对其评估。当a成功符合X时,那么a就是好的;当a达到Y时,那么a就是成功的。

开放教育则不会要求a去迎合规则X和目标Y,而只是将其作为诸多世界之一种介绍给a,也就是a会认知到x1、x2、x3……y1、y2、y3……。同时开放教育根据a 的自身特点和兴趣去给予各种训练,并教会他去评估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技能适合哪一个世界。

由于在封闭教育内,a的评估是由外部权威来进行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评估就越会接近最终结论。这就必然导致站在a的视角上来看,人生之路变得越来越窄。

而在开放教育内,a的评估是由自身来进行的,并且随着年龄增长,由于其知识技能的增长和所认知到的不同世界的数量的增长,站在a的视角来看,他会发现自己的选择越来越多,人生之路也就变得越来越宽。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世界A之内,怎么可能会存在一种允许其个体a不忠诚于自身,不仅培养其独立选择的能力,同时也允许其可以自由选择离开的教育体制呢?确实,这是一个矛盾。但对于任意一个世界而言,要想取得进步(一个绝对不变的世界其实也是不可能的),就必须允许自己的成员拥有改变自身甚至颠覆自身的可能性。而且一般而言,某个世界越是顽固僵化,那么其实也等于把自身的发展之路给阻断了,那么最终被外部或者内部的压力给倾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最后还有一点想指出的,即世界并不是非得按照国家、民族或信仰来划分的,世界有时候可以很小很小。因为事实上,我们每个人所生活的世界都不大。也许就是一个小社区,一个小村落,个体从小到青少年,也许熟悉的人不超出自家的亲戚邻居以及学校同学。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可能受限于一个非常非常小的世界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操着同一种方言,说着同一类八卦,嘲讽着同一种行为或同一批人,爱好着同一类歌曲或者运动,追求着同一种成功巅峰(比如许多大陆县城对公务员的崇拜)。在这样一个小世界里,你很容易被迅速评估为好的或差的工具(或曰他们的同类吧),并且如果没有太大意外的话,你也就能够看到自己在这个小世界中的人生尽头了。这时候开放教育的存在就显得至关重要,因为它很可能便是能令你摆脱那群井蛙们的评价的唯一出路,是能够帮助你跳出那个小世界的唯一桥梁。

所以我的结论是显而易见的,教育,必须变得越来越开放,必须真正成为自由人的教育,全人的教育,而非某个小世界,甚至某个利益集团的工具。唯有如此,我们后代的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