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nBlackr
LemnBlackr

氣泡水成癮,挑食,易流汗的穴居生物。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閱讀筆記


漢斯·羅斯林(瑞典語:Hans Rosling ,1948年7月27日-2017年2月7日)是卡羅琳斯卡學院的國際衛生學教授,並擔任Gapminder基金會董事長,該基金會開發了Trendalyzer,這是一個通過將統計數據圖形化,以方便人們理解數據資料的軟體。同時他也是瑞典的無國界醫生。  <維基百科>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是由漢斯·羅斯林教授所撰寫,用意是為了讓所有讀過此書的人都能夠「用正確的方式來理解數據,進而理解世界。」;這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假新聞與真相往往彼此重疊,互相混淆,各種數據漫天飛舞,若是能夠透過相對客觀的方式來解讀數據,那麼對於資訊混亂所造成的困擾便能降到最低,也能夠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真正理解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事,以及正在進行中的改變。

書中分享了由漢斯·羅斯林基金會建構的數據網站: 【Gapminder】,裡面囊括了幾乎地球上所有國家的各種數據,包括人口、收入、健康、醫療、居住環境等等,並且可以使用圖表跟泡泡圖來做出比對,內容完全免費,使用者可以任意使用擷取,推薦大家上去玩玩。(不過很可惜台灣不在上面,因為資料庫是以聯合國所登記的國家為主。)

以下是書中提到一般人在面對各類數據或是事件時,容易犯下的錯誤。


【二分化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二分化直覺偏誤,你要尋找多數是落在哪裡。 懂得察覺我們遇到了一個將事情區分成兩類的說法,中間隔著一條鴻溝。 但眞實世界往往不是斷然二分,多數人通常是落在中間,鴻溝並不存在。 <P59>

●留意對平均值的比較:

如果你能檢視分布狀況,大概會發現個體間有所重疊,鴻溝並不存在。

●留意對極值的比較:

無論任何國家或群體,總有上層與下層,有時涉及高度不公,但即使如此,多數通常仍是落在中間,原本你以為鴻溝所在的地方。

●留意自己的上層目光:

切記,從上層俯瞰的目光不準,底下其他東西看起來都一樣矮,但其實不然。



【負面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負面型直覺偏誤,你該預期壞消息會被大肆報導。 懂得察覺我們看到了負面新聞,然後想到所謂好事不出門而壞事傳千里。 當事情愈變愈好,我們往往不會得知,結果對周遭世界抱持太過負面的印象,擔心得不得了。  <P90>


●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練習區分狀態(比如「糟糕」)與改變的趨勢(比如「變好」),明白事情可以既是糟糕也在變好。

●好消息不成新聞:

好消息絕少會報導,所以新聞大多是壞消息。當你看到壞消息,問一問自己,好消息是否也會獲得報導。

●逐漸進步不成新聞:

當事情逐漸進步,只是有時退步一下,你往往會注意到一時的退步,而非整體的進步。

●新聞多不代表壞事多:

壞新聞多,有時只代表各界對壞事的監控度有所提升,不代表世界正在變糟。

●小心對過往的美化:

人時常會美化過去,國家時常會歌頌歷史。



【直線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直線型直覺偏誤,切記「線有各種形狀」,事情不會只有一種發展方向。 懂得察覺你正在假設一條線會繼續是直線,然後警覺到這很少會是實際情況。<P118>


●別假定會是直線:

許多趨勢不是呈直線,而是呈S型、滑梯型、駝峰型或倍增型發展。天底下沒有哪個幼兒會以出生前6個月的生長速度繼續長大,也沒有父母樂見如此。



【恐懼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恐懼型直覺偏誤,你應該評估風險。 懂得察覺可怕事物正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然後意識到這些不見得是最危險的事物。 我們生來害怕衝突、受困與汙染,高估了相關危害。 <P143>


●恐懼 Vs. 現實:

世界顯得比實際上更可怕,原因是新聞媒體與你自己的注意力過濾器把資訊篩選過了,留下恐怖的消息。

●風險=危險X暴露線:

風險程度不是取決於你感覺多害怕,而是 關于兩件事:有多危險?你暴露在多少危險中?

●先冷静再說:

你害怕時看見的世界會不一樣。在驚恐消退之前,盡量少做決定。



【失真型直覺偏誤】

為了克制失真型直覺偏誤,你得按比例認知事物。 如果看到某個單的數字顯得很驚人(數字很大或很小),不妨試著拿來跟相關數字比對或相除,也許會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P165>


●比對:

巨大的數字總是驚人。單獨出現的數字會造成誤導,你該認真看待,永遠要找相關數字互相比對,最好還要找某個數字相除。

●80/20法則:

是否曾經需要檢視一大堆項目? 不妨找少數最大的項目,優先處理,那些往往比其他全部加起來更重要。

●先冷静再說:

你害怕時看見的世界會不一樣。在驚恐消退之前,盡量少做決定。

●除法:

數字與比例可能透露天差地別的資訊。比例較有意義,在比較不同大小的群體時尤其是這樣。在比較國家或地區時,特別得看人均比例。



【概括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概括型直覺偏誤,你要質疑分類。懂得察覺某個解釋當中用了概括分類,然後意識到分類可能會誤導。我們無法不概括分類,也不該設法不再分類,但該避免錯用。<P190>


●尋找一個群體「裡面」的不同之處:

在群體很大時尤需如此,你得設法切分成更準確的小分類,然後……

●尋找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似之處:

如果你在不同群體之間找到非常相似之處,你要思考群體之間是否有關,但也……

●尋找各個群體之間的「差異」:

別假定這個群體(例如你和其他第四級的人或昏迷的士兵)裡適用的東西,也能套用到另一個群體(例如非第四級的人或睡覺的嬰兒)

●當心「多數」:

多數只代表超過半數。你該問這個所謂多數是51%、99%或在中間哪裡。

●當心鮮明例子:

鮮明的例子容易回想,卻可能是特例而非通則。

●假定別人不是笨蛋:

當某個事物看起來怪怪的,你要抱持好奇與謙虛,思考這從哪方面看是一個好辦法?



【宿命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宿命型直覺偏誤,你要切記緩慢改變也是改變。懂得察覺許多事物(包括個人、國家、宗教和文化)雖然看似沒有改變,其實只是改變得很慢,然後想到滴水可以穿石,緩慢的小改變可以日積月累成大變化。<P210>


●留意逐漸的進步:

每年進步一點點,幾十年後就是巨大的改變。

●更新你的知識:

有些知識轉眼過時,科技、國家、社會、文化和宗教時時在變。

●跟爺爺聊一聊:

果你想複習價值觀確已改變這件事,不妨想一想你祖父母的價值見和你是多麼迥異。

●蒐集文化改變的例子:

質疑今天的文化不會跟昨天相同,也不會跟明天一樣。



【單一觀點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單一觀點直覺偏誤,你要有整個工具箱而非一把槌子。 懂得察覺單一觀點可能局限自已的想像,然後想到不妨試著從許多角度來看問題,方能獲得更準確的了解,提出更實際的解方。<P229>


●檢驗你的想法:

別只看支持自身觀點的正面佐證,而是請不同意你的人檢驗你的想法,並找出他們的漏洞。

●專業有局限:

別對專業以外的領域撈過界:對不懂的事物要虛心。此外,別人的專業也有局限,你同樣得小心留意。

●槌子與釘子:

如果你擅長使用某個工具,你會太常想去用它。如果你深入了解了某個問題,你容易誇大那個問題或解方的重要性。切記,沒有哪個工具處處適用。如果你最愛的點子是錘子,記得找其他有螺絲起子、扳手和捲尺的同事,對其他領域的想法抱持開放態度。

●看數據,但別「只」看數據:

不靠數字不能了解世界,單靠數字同樣不能。要看到數字背後的現實世界。

●當心簡單的想法與解法:

史上不乏許多空想家,憑一個烏托邦願景替恐怖惡行辯護。你要歡迎複雜的思考,對照不同的想法,尋求折衷,視情況決定怎樣解決問題。



【怪罪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怪罪型直覺偏誤,你要忍住尋找代罪羔羊。懂得察覺到自己在怪罪於他人,然後想到對個人的指責,往往導致看不到其他可能的解釋方式,且對防止壞事重演並無助益。<P249>


●尋找原因而非戰犯:

當壞事發生,別找特定的個人或群體來怪罪,而是想到這背後可能不是有誰故意為之,轉為把精力放在釐清環環相扣的各個原因或整個系統。

●尋找體制而非英雄:

當有人自稱促成某件好事,你要想一想是否即使沒有特定的誰做些什麼,這件事仍會發生。你要給整個體制一點掌聲。



【急迫型直覺偏誤】

為了扭轉急迫型直覺偏誤,你要小步前行。懂得察覺某個決定看似急迫,然後意識到其實絕少真是這麼緊急。 <P270>

●深呼吸:

當急迫型直覺反應出現,其他直覺也會跟進,分析能力形同關機。這時你得尋求更多時間和資訊。事情很少是現在再不做就沒機會了,也很少是非得二擇一不可。

●堅守數據:

如果某件事顯得急迫與重要,則該經過衡量。有些數據相關但錯誤,有些數據正確但無關,你得留心分辨。只有相關且正確的數據才有用。

●當心算命仙:

任何對未來的預測都不是鐵口直斷,而是有不確定性。如果能不承認這一點,你得提防當心)。此外,你得要求對方提供所有預測情況,不只是最壞或最好的情況,並詢問這預測在先前的準確度。

●當心激進行動:

你要問有什麼副作用,問想法經過哪些檢驗。雖然逐步的實際提升加成效評估看似不夠大刀闊斧,卻通常更有效。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