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醒
角醒

<角醒>是由大角咀街坊自發成立的社區報,由2020年起,每2個月發行一次。在大時代洪流下,我們選擇從小處出發,在角落處點一盞燈。 如果你有興趣加入製作團體,請填妥以下資料,我們將於稍後聯絡你: https://forms.gle/Cp78YdYSs71bn4zu6 如果你是大角咀商戶,歡迎加入成為派發點: https://forms.gle/ZWCmSUYqwhEYiPR19

「可以借,點解要買?」

今次《角醒》很開心來到位於大角咀菩提街的借嘢進行專訪,而這天的接受專訪的借嘢員工有阿傑和Karen。

問他們借嘢的營運理念是甚麼以及會為區內街坊提供甚麼類型的服務,阿傑表示,其實借嘢的營運理念源於外國,英文叫Library of things,是圖書館的變奏。「(可以借嘅嘢)係more than書,架上嘅物品係可以免費借用,亦可以話係共享經濟或循環經濟。一般傳統嘅係線性經濟,即係要用就買,用完消耗完就扔,而循環經濟嘅重點係街坊有閒置嘅資源分享,將佢地多出來、唔用嘢捐出嚟,俾其他人借用,而唔係一定要買,變相令到社區更Sustainable(可持續)。」

Karen表示,借嘢在2021年9月1日開業,卻不幸遇上新冠肺炎疫情,而疫情期間主要業務,即是「借嘢」和「還嘢」都停止了一段時間。但是,借嘢團隊在這段時間都進行了其他活動,例如聯同「時光」一齊派發防疫物資給區內長者,最重要的是幫助到區內的街坊。


「咁點解會揀喺大角咀區菩提街開鋪?」阿傑回答:「都有少少因緣際會嘅。Library of things呢個concept擺落香港,有社工理念、社會服務嘅原素,而借還物品係一個Inter-connect街坊嘅手法,係社區連結嘅一種,借嘢係吸引人嘅手法。」阿傑和Karen說。「人(區內街坊)先係最緊要嘅,做乜都係要受人歡迎先做得住」我補充。「講番點解揀大角咀區,大家可以諗番邊啲人最缺乏物資呢?一般而言都係基層家庭。就算佢地有資源去買,亦未必有地方擺。而大角咀區內有好多6、70年樓齡嘅唐樓同豪宅密集交替,有錢人基層都有,所以我地開業10個月之後其實收到好多捐贈物資,好多人捐嘢出嚟,透過借嘢呢個社區連結平台去幫人。」「當然不一定基層先嚟借,基層都會捐嘢出嚟,呢種情況喺我地set up時已超越了想像。」阿傑和Karen補充。事實上,不止大角咀區的街坊,有些人在Facebook見到借嘢的專頁,專程情乘車跨區來「借嘢」,最遠的來自東涌、南丫島、北區等。他們表示,電鑽和玩具是最多人借的東西。除此之外,他們也發現,有些長輩家中要做小型維修,會過來借電鑽,還走到隔籬鋪問人家怎樣用電鑽,人家都肯教。


「咁有冇試過啲街坊借咗嘢唔還,或者係有小偷嚟偷嘢?」「借咗唔還,試過一次,係意外嚟嘅,唔算唔還。嗰位朋友成支結他漏底喺巴士,最後喺警察局到攞得番,可能嗰位朋友嗰一刻好攰,好多嘢諗啩。至於俾人偷嘢就冇試過。」

「咁小朋友呢?佢地鍾意借乜嘢多?鍾意借玩具?戰棋?樂器?」我問道。「都有架。有啲媽咪會揀番啲適齡嘅玩具俾小朋友去借,亦會俾小朋友自己決定借乜嘢玩具。我地鼓勵家長讓小朋友執嘢,玩完玩具自己執番,享樂、執拾、送還都讓小朋友體驗。」Karen說。「通常人地屋企啲玩具好玩啲。」我笑言。「借嘢依家有成70款玩具,小朋友可以玩嘅玩具種類就多咗,如夾公仔機、拼圖、小朋友保齡球、蒙特梳利計數、點讀筆等等。」阿傑補充。

好奇一問:「可否透露一下,除咗現存呢一間鋪,請問借嘢喺未來有咩發展大計?會否在區內再開多間?」「做社會服務,終極目標應該係執笠。我地嘅目的唔係全港都『有借嘢』,而係要全部人都『識借嘢』。咁呢個模式最似咩係啲咩呢?就真係似圖書館,所以外國有好多圖書館已經變成Library of things嘅模式。我地已經launch咗一個借嘢嘅手機應用程式,喺Play Store同App Store到有得Download,係C to C (Customer to Customer)嘅模式,唔需要經過我地,街坊可以喺嗰apps上面出post,提供有關互相借嘢嘅資訊。街坊共享咩都得,可以係技能,可以係時間,咩形式都可以,不一定開分店,最重要令大家都識得共享就可以。」


最後一問:「您地借嘢有咩想借《角醒》呢個平台想同大角咀嘅街坊講呢?」Karen表示:「我地剛剛起步,希望連結街坊,比如我地依家正在招募義工,具體學習電動樓梯運貨機嘅操作,搬雪櫃、洗衣機上10層唐樓呀,等啲公公婆婆喺體力或金錢上唔駛咁辛苦,舒緩基層家庭嘅小小需要。」阿傑則說:「我地亦有一隊『借一借義工隊』,歡迎大家加入。除咗樓梯機,義工隊會幫忙分發物資,又或者會煲湯俾街坊飲等,活動類型不限,希望令區內嘅街坊對社區有多啲想像。我地仲有一個未開始宣傳嘅活動叫『放底啲嘢』,透過召集街坊,鼓勵他們每月捐出少許日用品,收集後由義工轉贈給基層家庭。」

今天很高興來到借嘢做專訪,來到這篇文章的尾聲,小編在此祝願你地接下來舉辦的每一個活動都能順利舉行,讓人人都識得「借嘢」!


民間記者: Matt Leung

攝影: David Hui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