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川
阿川

写字的,不见得比卖小笼包的高明

你站上晚高峰公交的样子,就像一个精子

在我的印象里,昆明就是罗马。因为这座城市总是在修路,修很多、很长、很大的路,条条大路通昆明,凯撒大帝来了也得干瞪眼,举起大拇哥说一声,牛!

 

可凯撒舒服了,老百姓就难,修路每次都是修半边,把挖开的路一围,双行道立马变单行,通勤时间也立马延长半小时。前段时间还看见则挺吊诡的新闻:“昆明xx部门承诺X年不修路。”可见,昆明的路已是不得不回应的一个问题了。

 

正因了路况难走,昆明的晚高峰也长,可历时之长只是一方面,更难捱的是公交上的氛围。大家都常说十八层地狱,但在我看,什么刀山火海、剪刀拔舌实在不时髦了,尽早开放十九层,把城市风光引入阴曹地府,造个晚高峰公交地狱好了,做了坏事的全关进去,无休无止地坐公交,妈的,一想就让人发抖,谁还敢作恶?若听了我的,使了这一则渡人向善的法门,地狱怕是要空,地藏王想必也能成佛,再考虑到地府老龄化严重,我们鼓励老年人退休再就业,创造夕阳美好生活,bingo!就让地藏王开公交去吧。

 

那么,地藏王开的这个公交是什么样子呢?我今天不想老生常谈,苦大仇深地抱怨什么酸臭、拥挤、憋闷,只提一点,我觉得大家被放置在公交里,就像被排出的精子。

 

“男子每次排出精子2-4亿个,先后通过子宫颈管、子宫腔,最终达到输卵管壶腹部,在那里等待和卵子结合。”

 

我们看这个受精过程哈,像不像每次上公交的过程。首先是人多,2-4亿个挤一道门,你不一定能上去;好容易上去了,道路又窄,细长的一条管道,但你必须向前冲,后头有人推,前面有人拱,司机还催着你呢,你敢停吗?磕磕碰碰挤到了后头,动弹不得,这时候就该等报号了:输卵管壶腹部到了,到站的乘客请下车吧。你再从重重精子墙里突围而出,摸到门来,这道旅程才算结束。如果说,生育是伟大的奇迹,那么我说,每一位上班族都是伟大的精子,夸一句最美逆行者,不过分吧?

 

说像精子,不仅是过程像,还有另一层意思:上了这趟车,您就甭想有平时的人样了。前阵子下大雨,公交上窗户紧闭,人人戴着口罩,脸贴着背,面红胸闷,这环境,没人愿意说话;偶有动静,也只是父母小声训斥一下孩子,夫妻讲讲回家的事,唯有一个人不同,她在打电话。

 

那人穿黑色的职业裙,内里是件白衬衫,从眉毛处能看见化了颇为精致的眼妆,脚底是一双高跟鞋,一派职业白领的样子。想必她白天也上28层的写字楼电梯,喝外卖送来的星巴克,用精美的ppt在会议厅向领导做自信的演讲,然后把这些都拍成照片发在朋友圈里,配上文案:总有一天你会感谢现在努力的自己。

 

可此时,她紧紧抓着扶手,烫过的卷发粘在泛汗的额头上,人都晃起来了,却还如履平地一般,不得不假笑着讲电话,说些恭维奉承的言语,多亏了xx姐,希望以后继续合作云云。整座公交上只有她的声音在响,所有人的注意力聚焦着她的窘迫,她的台词和装扮简直像精心包装的偶像剧,却在完全不合适的舞台上演,在沼泽般粘腻的晚高峰公交上亮相,那一刻,我突然觉得很苦。

 

那并非一种绝对意义上的苦,不是站在拥挤的公交上的苦,而是我们努力把生活装扮得如此精致,以为自己正向朋友圈里展现的光鲜接近时,却在公交上发现自己充其量只是个精子的那种苦。城市与互联网合谋,营造了一个天堂般的气泡,晚高峰的公交地狱才让人如此幻灭。

 

我还见过许多类似的场景,但不是在公交上。清晨路过一个幼儿园,有个开放式小广场,满地草坪,孩子们在朝阳下欢快地跳舞,喇叭里儿歌响亮,伊甸乐园一般的场景吧?但在我的身边就有一个妈妈在打小孩,狠狠拍他的头:“叫你快点出门!我怎么有你这么不听话的小孩!”那家长骂着骂着,竟自个儿嚎啕大哭起来。她的生活一定也苦,苦到无法忍受孩子的一点点失控,孩子自然也苦,可就是这么苦,进了幼儿园还是要去跳舞、唱儿歌,让人一点也看不出泪痕来,许多人竟因此真信了,孩子的生活就是那片草地。我只想说,不是的,不是的,还有妈妈的巴掌呢。

 

和身边中产阶级的朋友聊天,总觉得她们对生活的认知存在巨大偏差。他们善良、富有正义感、看见不公的社会新闻愤怒流泪,但却始终很难理解真正的穷困。举个例子,她们常哭穷,可那“穷”无非是这月零花、工资不够,买不了新的JK裙了,好难过,好惨,好可怜。但我理解的穷是什么?是妈妈去上海打工,和别的阿姨租一个单间,还要省下钱给我买营养品;是我去希望小学上学,端着一碗饭站在黄沙漫天的操场上,混着土往下吃;是这个月不借200块,明天的房租就死活付不出来,我得灰溜溜地爬回老家去。新闻上说,中国收入不足1000元的人高达6亿,很多人不信,可我知道那是真的。我也理解不相信的人,因为真正的穷人不上微博争论男权女权,也不在城市色彩斑斓的幻想里出没,他们的声音不被听见,就像城市里公交的一幕小小阴影,它存在,可大家都蒙上眼睛,或视若无睹

 

“我们在想象中度过了许多年,农村已科学地长出了城市,我们在想象中度过了许多年,城市又艺术地长出了农村。”农村和城市,精致与窘迫,无非是一个包裹了另一个,我们只能看见表皮,想象度日。五条人的歌,实是现代生活的注脚。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