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速寫 海之韻廣場
不過在如今高大上的「東港」,雕像群落早已成往事。耙梳零散的互聯網記憶,可以感受到人們強烈的不舍,但更多的是一種奇特的諱莫如深--最初的震驚、憤怒和失望,在歲月溶蝕下逐漸化為一種隱痛,一種無法提及但又不能不提的沖動,一種眾所周知且樂於打破的禁忌,在每一張出租車、每一個外地人驚異的眼中和升高的語調中兌現,成為這個城市某種自我厭惡和自我醒覺的話語硬通貨。

香港速寫其四 大嶼山
友人離港 臨行送別 不期而遇 有感而發

大連速寫「 東方威尼斯」
大連走走
青島速寫 齊東路
青島走走

“炸後是漫天的星星”:7.6高校彩虹社團被炸事件留言收集
我們從來都是在空間很小的情況下去爭取空間,在條件幾乎沒有的情況下去創造條件。 LGBTQ事業如此,女權事業如此,公民運動如此…所幸多年社群工作的成果不會隨公號被炸就消失殆盡,只是工作要在更難的條件下開展。炸後是漫天的星星。

南島小記(1)女巫
她像一個女巫。她誘使你走到黑夜中央,召喚來一隻螢火蟲給你以點點遐想,緊接著她毫不遲疑地把你推入山林,黑夜成為你僅有的眼睛,你看不清楚腳下的路,但更致命的是你內心的恐懼——失去了視界之後,你彷彿失去了一切。你也忍不住陰暗地懷疑她,是要收集一大把你額頭上的冷汗、沒有節奏的鼻息和加速的心跳,再即興作她的黑魔法。

香港速寫其三 在山見山
是非常小的吊頂,閣樓上。四方形地鋪了一圈燈,中間的小些,兩邊對住的大些,因此左邊的窗和右手的墻要分外光些,右手的窗則暗些,但整間屋子卻都沐在暖黃色的柔裡了。木地板也是暖的,兩排燈膽鋪下來,連著兩大扇窗外透進來的自然光,先是窗欞的影子被投在四個椅子上,四個椅子各自的影子又被投射在木...

五個問題:關於中山大學趙某造謠同校女生“高價約炮”事件
女大學生“應該是”優秀的,最好還是“漂亮的”,更重要的是,她必須是“純潔的”——而判斷她“純潔”的最簡單方式就是她有沒有潔身自好。這種來自封建時代的爹味意淫從不憚以“關懷”之名,“管教”那些年輕無畏的女人,而至於她們的真實想法,“他們”中的大多數並不關心。

南岛小记(3)浮潜大快乐
那些露出海面幾公分的巨石是笠藤壺的天堂,它們圓錐體的鈣質外殼像是一座座灰白色的小火山緊附在石頭表面,在水流經過身體時,它們就從頂部的“火山口”伸出白色的手臂,通過過濾水中的浮游生物來進食。和藤壺一樣低調的還有石鱉…

南岛小记(2)一间屋
這是一棟有魔力的屋子,像蹩腳的童話和神話故事裡的情節,它引誘你一點點放下防備,落入所有人類無法避免的貪婪陷阱,不斷想要更多,直到果報來臨。

一隻貓在春天發情
先是破爛的風箱在苟延殘喘 跟著加入沼澤女巫淒厲的和聲 最後連北國雪夜裡的遊魂 赤壁下紛紜鬼哭 也被你召喚 嗷嗚!嗷嗚!!嗷嗚嗚嗚嗚!!!你的憤怒 仿佛一個渣男般誇耀 你雌性力比多的更勝一籌 明示: 雌性的毗濕奴 雌性的觀世音 雌性的音符和字母 雌性的國家和土地 你更加成功地膨...
我聽見一位女同志講伊與伊的未婚妻
我聽見一位女同志講伊與伊的未婚妻 腹內的腸子呈螺旋式上升爬行 我暗自思忖 新婚姻法可不是通過了大半個世紀 如今終於也輪到半邊天自由聯誼!但聯誼...這“誼”是哪門子的誼 遙望默祝 相守如賓 還是合縱連橫 殺人放火 “姐妹”二字好聽也不好聽 我聽一位女同志談論伊與伊的未婚妻 等一等!
消沉日子 撿起身體(二)在水中
當脫水令人類產生幻覺,那海市蜃樓中瑩然浮現的一切,都在岸上。我們的愛恨情仇太需要一個載體,一個跺跺腳要震動,喊一聲要有回音的所在,我們不能允許也無法接受自己的痛感得不到另一個痛感的注視。所以“岸”成為了那個我們必須提著最後一口氣回到的地方,哪怕被從飛機中扔落海的死法是如此致命地浪漫。

消沉日子 撿起身體 (一)身體工作坊
對於”身體”的概念,長期以來介於過度關注和完全不關注的兩個極端。凝視任何反光物品中“我”的形象不僅僅是關於虛榮,也關於向自我投射極嚴厲的一瞥,在列車進入海底隧道的虛空時望住自己,口罩下面的唇不動聲色地問:你到底要什麼。但一個自己閃避掉自己的身體是無法給我答案的。我赧於解讀自己的身體,但與此同時,“我”的身體曾經和現在都正在被其他人以各種方式解讀著。
秋天 把夢刻在網路會議室的白板上
把夢刻在網路會議室的白板上 我們大聲複誦 (幸好“夢”沒有版權) 像求雨的老農那樣 企盼從枯骨上讀出一朵玫瑰的根莖 如果可以 我希望 不要有誤解 和 誇張的承諾 和 虛假的營養 如果可以 請你把我的心 埋在秋天的沙灘上 面對大海 一半曬著陽光 一半浸在沙裡 戰慄著陰涼 當我...

香港速寫其二:想念高校長
夜深了,百萬大道上黑黝黝的,沒有一個人。我低頭趕路,快到圖書館時,忽然發現腳下的這塊地磚有些奇異之處。藉著昏黃的路燈,灰白的花崗岩表面浮起一層色調不一的影子,好像印象派作品中那種模糊又無比清晰的“所指”。我不由地停住了腳步,彎下身子,看見一排地磚上用什麼顏料描了幾個大字: “想念...

東北紀行之一:敖魯古雅的俄羅斯族老人
這篇文章寫於2014年12月,那時我獨自在中國東北的大興安嶺地區遊蕩,第一次遇到瑪魯莎奶奶。關於她失踪的女兒小英,我得到照片以後,就在微博上開始了一輪尋人之旅,但發出去的消息全都石沉大海。我為找不到她的女兒而心懷愧疚,不敢聯繫她。2019年冬天我再到敖魯古雅,瑪魯莎奶奶還是跟以前...
在線講座筆記(7.5)米米亞娜:一個喪家之犬的精神堡壘
2020年7月5日@Zoom 早在發表那篇傳播量極廣的《沒想到我這輩子還能有喪家之犬的感覺》文章之前的很多年,米米亞娜已經確立了自己寫作者的身份,在博客、微博,以及微信公眾號“米壇埋骨”上有了自己的第一批讀者。2019年6月底,文章傳播開來之後,米米亞娜收到了越來越多的微信加好友...

“权威”之外,请看见彼此:吕频事件随感
二零二零年七月六日晚,“姐妹戰役安心行動”的發起人梁鈺被爆出在微博平台發布評論,指稱呂頻(中國大陸知名女權行動者及論述者)在自己建立的微信群中包庇強姦犯,置受害者感情於不顧;隨著呂頻本人和其他人加入論戰,“強姦者”被證明是一個子虛烏有的存在;但與此同時,呂頻作為一個“女權大佬” ...

在线讲座笔记(6.21)陳冠中:活出時代的矛盾
2020年6月21日@Zoom (陳冠中: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而後遊走中港台及外國,影響力遍及文學、傳媒、電影、時尚及環保多個領域,著名作家) 作為一個上世紀五十年代出生於上海、成長於香港,而今年屆古稀的作家,陳冠中對流淌中的時間線有著極為清晰的認知:戰後嬰兒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