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展
學展

學展,政治工作者。台灣中壢人,是七年級也是90後,關注數位產業、台灣政治、媒體、兩岸議題。

公共討論的兩個疑惑:某某價值為何重要?雙方對概念的定義如何達成共識?

昨天跟兩個朋友分別討論了兩件事,兩件都是台灣最近的輿論熱點,這過程讓我想起 @彭捷 幾天前發的這篇上游文章。

一是與一位平常沒這麼跟上政治時事的朋友解釋管中閔案。二是與一位政治立場偏向「現狀獨」的朋友解釋,我為何不能接受「柯文哲說兩岸一家親」這件事。

這兩次對話,也不算是真的「跨出同溫層」,但即使是跟立場較接近的朋友聊這些事情時,還是感受到了「我在意的事情但對方不在意」,以及「雙方對於某個概念的定義無法達成共識時,實在無法繼續討論」這兩個疑惑。

一、「管中閔案中的利益迴避」,很重要嗎?

在管中閔的校長遴選案中,最根本的問題是在於其在遴選過程中的「利益迴避/利益揭露」問題。校長候選人(管中閔)是台灣大哥大的獨董,而遴選委員(蔡明興)是台灣大哥大的副董事長,其中管中閔的獨立董事身份並未在遴選過程中主動揭露,即便這是「公開資訊」。

我向這個朋友描述完整個事件的過程後,他問我,「那這(利益迴避)很重要嗎?」

多數時候,別人聽完、理解到問題出在哪,就會表示贊同或不贊同。面對這兩種反應,比較容易繼續回應。但是這個朋友提出的問題「那這很重要嗎?」,我覺得很難回答。

「利益迴避在國立龍頭大學的校長遴選機制中,很重要嗎?」

重要的理由是什麼?要從哪裡開始解釋?從「選舉」這個抽象概念開始說起嗎?選舉應該要票票等值、應該要不記名、應該要如何如何,然後再於其中提到「利益迴避」這個價值嗎?

「很重要」又要怎麼界定呢?或是反過來問,如果沒有遵循利益迴避/利益揭露,會造成什麼嚴重的後果嗎?怎樣的後果叫「嚴重」?

我昨天不是從抽象概念開始長篇大論(因為一時之間還真不知道怎麼開始),而是舉其他同樣需要「利益迴避」的場景。例如司法案件中,如果當事人是某法官的幾等親內的親戚,那這個案子就不會交給這位法官審理。例如在選舉過程中,為何超過一定金額的政治獻金需要具名。

但這種「舉例」的套路,可能也無法真的回應對方的疑惑。因為頂多只能讓對方接受到這種程度:「喔喔,大概理解了,因為其他地方也都遵循這樣的原則。」

但究竟「為什麼很重要」,還是沒有個很明白的答案。

二、「柯文哲說出兩岸一家親」,很嚴重嗎?

第二個例子是,我跟一位兩岸立場偏向「現狀獨」的朋友在討論「柯文哲說出兩岸一家親」這件事情,到底有什麼問題?

我對這件事的理解就是「台北市長柯文哲公開附和中共的兩岸政策口號」,這我不能接受。

但我跟這位朋友的歧異在於,雖然「兩岸一家親」跟「九二共識」都是中共的兩岸政策,但他認為兩者不一樣。因為比起「兩岸一家親」,「九二共識」(雖然還是很模糊)至少包含了「兩岸同屬一中,(一中各表)」這比較具體的內涵。但是「兩岸一家親」在他眼中只是政治修辭而已,稱不上是多明確的政治表態,即便這五個字已經多次出現在中共官方文件與公開發言上。

這裡的差異是,我們對於「兩岸一家親」這概念的政治性高低有不同的解讀與感受。

拿九二共識來比可能有點失焦。因為跟兩岸一家親作比較,兩者的確有字面本身模糊程度的差異。

更根本的問題應該是:就「兩岸一家親」這個比較模糊的政治口號,台灣的首都市長附和了,很嚴重嗎?

就字面上的「邏輯」而言,「兩岸一家親」和「一邊一國」當然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我說,政治表態、政治修辭不能也不會只囿於邏輯。但他說,政治解讀不能超過邏輯,既然「兩岸一家親」跟「一邊一國」在邏輯上可以同時成立,那柯文哲附和「兩岸一家親」自然就沒什麼問題了,因為不代表柯文哲就不支持「一邊一國」。

這裡的爭議不是一般的事實真偽、邏輯對錯、價值對立的問題。而是雙方對於「“兩岸一家親”的政治性強度」和「“柯文哲說出兩岸一家親”代表柯文哲怎樣的統獨立場」有不同的解讀,而且「政治性強度」和「統獨立場」這兩個概念在這樣的討論中,又是很難找到一個第三方、客觀的基準去衡量的。

第一個關於管中閔利益迴避的討論,是比較單純的,就是「利益迴避」(在台大校長遴選過程中)為何重要。

第二個關於柯文哲兩岸一家親的討論,就比較複雜一點。因為這裡有幾層:中共統戰為何重要?柯文哲配合中共統戰為何重要?柯文哲附和兩岸一家親算配合中共統戰嗎?

前面兩個問題同屬「這個價值/問題為何重要」,但後者是雙方的「定義」不同、是「是或不是」的問題,而這種問題又不像是「雞是一種動物」、「James Hardon 是本屆 NBA 季賽得分王」中的「動物」、「本屆得分王」等概念有明確的標準。要符合怎樣的標準,才叫做「配合中共統戰」?這個問題真的不好回答。

這帖子不是真的想要討論管中閔和柯文哲,而是試著延續彭捷的帖子,以這兩個例子,歸納出在公共討論中會遇到的幾種障礙:

對於原本對某價值無感的人,要如何向他論證某價值很重要?

在辯論價值立場之前,如果雙方對於一個概念無法在定義上達成共識,那要怎麼繼續討論?有什麼有助於「釐清定義」的基本套路嗎?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