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風翔
紫風翔

在麻木、無味的日子中找出人生意義,不枉此生這一回

<大人寫作的11堂課>讀後感想

  就像當年的作文課,從來不會問要寫什麼,因為題目早已大剌剌的在黑板。但大人寫作課的第一題,就得問自己,寫什麼才好?

用寫作,找到自我價值

最近看了一本書,談的是寫作,但意外解救生活麻木的我。

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在人生這條道路上尋找的。但匆忙、日復一日的日子讓人麻木、無味,忘了思尋意義。就像當年的作文課,從來不會問要寫什麼,因為題目早已大剌剌的在黑板。但大人寫作課的第一題,就得問自己,寫什麼才好?而這問題的本身,我覺得緊緊環繞著寫作者本身,能進一步挖掘自己在意什麼、擅長什麼、更或是促進自我成長的的動力。以下是書中三個提供讀者思考的面向:

1. 「對這個世界還有甚麼意見?有甚麼話要和世界說?

作者提出,一個寫文章的人應該是個很有態度的人,藉由表達參與這個世界,改善這個世界。比如:近期飛龍瀑布意外事件,當大眾責難溯溪隊伍為什麼沒有事先做好功課時,有一位山友詳細推論造成意外的真正原因是極端氣候,使該團隊在氣象發布大雷雨訊息時,早已在無法撤退的峽谷中。

找出自己所在意的並表達意見是第一步,若希望別人看了你的意見後,認知改變、思維方式轉變,這取決表達的深度。這樣的深度,需要寫作者花時間整理資料、深入探討後,才能創造出有價值與意義的文章。

2. 從擅長領域著手寫作

作者提了一個小故事,有讀者想向作者請教關於經營新媒體的問題。對方所提的都是些空泛的問題,無法深入的提問。這樣的情境每個人都遇過,因為對該領域不熟悉,根本不知從何問起。

可是,這樣的情景換位思考時,想想自己曾被請教過哪些問題,或當被問起哪種問題時,能頭頭是道、遊刃有餘,就能從中找到自己可以寫的方向與定位。。比如:自我考上台電後,有人會跑來請教我,當初是如何準備、有什麼考試的技巧;比如:在學校時,下課後同學會圍在我身邊問,剛剛教的你可以解釋給我聽嗎?;比如:當聚餐時,大家總問我,你推薦哪家餐廳、他們的特色跟必點美食是甚麼。這些問題,都能挖掘出,自己沒意識的擅長領域。

3.  發現平淡生活中的「刺」

什麼是平淡生活中的刺?作者指出,刺就是那攪動情緒的東西,那些讓你感動的、驚訝的、憤怒的、反思的,都是刺,也都是寫作泉源。另外,我想補充,發覺「刺」的存在,更能充實人生。

知道為什麼小時候時間過得比較慢,長到後卻覺得被時間追著跑嗎?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透過記憶和注意力,感知時間的快慢,記憶細節越生動,那一刻持續時間越長。因此當我們是小孩時,好奇心強且花大量的時間觀察外面世界,會覺得時間過得慢又充實。但長大後,大量的認知資源被繁瑣的工作、生活調用,對外觀察減少,怎覺得沒做甚麼,但時間一下就過了!有時候不妨放下腳步,用心留意觀察,用寫作將生活中的刺記錄下,平凡的日子也不再平凡。


顛覆我對寫作的定義

這本書前半段作者提出寫作對現代人的重要性,而後則對於寫作提出新的看法與理解,讓我深深被打動,以下是從書中擷取,突破我對寫作刻板印象的看法:

別廢話,馬上開始寫

「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寫作,可別準備好了才開始寫。作者提到,寫作是一種動態的過程,一但開始寫會不斷找素材、組合資訊。只有在寫作過程中想清楚,不去寫,永遠不知道寫作中會遇到甚麼問題。上述這段話,在我實際練習寫作後非常有感。

在寫這篇讀後感想時,閱讀當下有很多感觸、想法、靈感,但當提筆時,卻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從哪開始寫、怎麼吸引別人看下去、如何讓讀者共鳴後願意和我一樣一起提筆寫作等等。但在自我解答、尋找表達方式時,比起單單閱讀後,我覺得我學習到更多、深刻體悟到更多。

不只學寫作,也學說話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起「無言」一詞,而它的出現究竟是一種表達抑或一種偷懶呢?就我來說,有時常利用「無言」一詞,省略了原本我要表達的情緒、意思、觀點。慢慢的我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弱,竟成了「有苦難言」的窘境。但透過學習寫作,一步步引導我將抽象情緒、雜亂無章的思緒,轉化為一字一句的表達出來。

寫作不只侷限於文學創作,書中說的寫作,更著重在如何順暢地藉由文字表達內心想法。透過寫作的公式,提供寫作者將想法釐清、歸納,將想法變成井然有序。以下提供大家參考:

a.場景畫寫作,引出一個痛點,痛點即引發讀者共鳴、好奇。
b.針對痛點話題,提出一個新鮮觀點。
c.正反面論證這個觀點,並且找到強而有力的案例支撐觀點。
d.總結觀點意義。
e.給出具體的執行意見。

磨練思考的高度

什麼是一篇好的文章?提供新知,創造價值。作者提供五個標準,檢視什麼是一篇好的文章,其中首要,讓讀者藉由閱讀獲取不曾有過的新知,新知包含新知識、新觀點、新故事等。我的思緒停頓在這,新知識是一種提高專業,但知道新觀點有什麼意義嗎?

「社會不存在正確答案,但有多元觀點。「閱讀」的主要目標,是為了得到「多元觀點」」-<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一書中提到,當一件事發生後,若只讀了一篇報導就覺得「自己對這件事已經很懂了」,是相當危險的事情。真正的「懂」,應該要獲得有關這件事情的「多元觀點」,並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觀看這件事情」。就算在我們認知了「一個觀點」,覺得自己好像了解了些什麼,仍應該去學習「其他的觀點」。如此一來就能體會:「哇!事情竟然可以這麼去理解!」這樣充滿新鮮感的驚奇,增進認知上的深度。

站在讀者角度,閱讀為獲取新觀點,寫作者為創造新觀點,磨練出思考深度與廣度。作者在下半部開始介紹磨練思考與實際寫作的方法。


致 想提筆寫作的你

透過這本書,我發現我想寫的東西及寫作帶給我的意義後,想開始提筆寫作,但下筆時又被卡住,不知從何開始,而在書的後半段,提供了很實務的寫作思考面向,以下僅摘錄我有所感、有所幫助的部分,更細節的部份,像:開頭結尾技巧、小標題、排版手法等,歡迎大家自行閱讀書籍,對寫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支撐寫作的三個核心-輸入、思考、輸出

寫作者前身分是名讀者,藉由高品質輸入,獲得新知、新觀點,進行思考後,產生新的輸出。但如何「高品質」輸入、思考、輸出呢?

a.提高輸入強度,堅持每天閱讀
b.慎選閱讀的內容,可參考讀者書評、網路評分、業界口碑
c.強迫思考,追問事物本質(保有好奇心)、將知識化為所有(比如:建立知識連結、應用所學的知識)
d.不斷的寫、建立自己的寫作流程、建立回饋系統

有價值的觀點

什麼是有價值的觀點?能夠位讀者帶來改變!以下藉由書中提供的思考面向,我練習提出不同的舉例說明。

順向思考,舊酒新瓶不好嗎?

有些好的、正面的普世價值觀,大家都知道,但卻會忘記,不一定去做,但如果寫作者能夠透過新故事、新角度切入,更深層的誘發、提醒讀者這很重要,要去做,這就是價值了!比如:遵守交通規則很重要,但以前是行人的我沒感覺,現在是考汽車駕照學員對於交通規則有很了深刻體悟,就會想寫一篇文提醒大家。

逆向思考:就算全世界與我為敵,我還是要愛你

透過與真理反向走或批判、挑戰不認同的觀點,會容易引人注目,可是卻不一定得到讀者的喜愛。除非能有強而有力的案例、數據資料,否則會落入寫作者本身的一廂情願、情緒性的論調,就像盲目的愛情。比如:參加越野跑後,發現越野跑者們對於參加賽事無比的熱情,但賽事帶來的垃圾與環境污染,是我想訴諸於文字但又退卻,因為需要實質證據、數據資料,才能說服的了大眾。

遷移思考:走火入魔的理專

解釋書中遷移思考的經典案例,我想就是市面上常看到的「從╳╳劇教我的N件事」。又比如:身邊一位朋友是資深、厲害的理專人員,和她出去看電影最有趣的就是,她總能將剛剛的電影情境套用在股票市場中,我都覺得她也應該寫本書了!

讓寫作變雙向溝通

前陣子看到一則聳動新聞標題:萬年考生轉變補教名師。我想是因他曾被那些問題困住後,才能站在學習者的角度,才能用對方聽得懂得方式解釋給有相同困境的人。寫作,也是一樣的。寫作者需要重視讀者接收的準確性而非表達準確性。以下書中提及4點供寫作者自我檢視的問題:

a.對於這樣的表達方式,讀者容易理解嗎?
b.是不是應該再多寫點背景資訊?
c.是否還有不夠大眾的業界用語?
d.這個概念講的通俗嗎?

根據對主題的理解列出提綱

樹立文章架構,能讓讀者循著架構理解文章核心,還能當寫作者的指北針,在茫茫的想法、靈感中,透過它引導回到正確的邏輯架構中。書中提供14個思考面向(並非每個都用上),能幫助新手根據對主題梳理立意並找出真正的核心。以下我以這次讀後感想的寫作,舉例:

a.問題-大家的痛點:對於人生意義的迷惘、對無味日子感到麻木
b.意義-寫作能為自己帶來價值與意義,能提高表達、思考能力
c.怎麼做-提供讀者實際寫作思考的面向

現學現用,真實的感想

提起筆寫這本書的讀後感想,才能真正體會書中的每句話,就連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創作,是從無到有」,實則花了多少時間、精力才把一字一句生產出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像是一段自我對話的旅程,將自己的思緒抽絲剝繭,探究出自己的立意,發現自己的核心價值,找出更合宜的表達。

最後的最後,書裡一開始就提到,要接受自己寫的差。但除此之外,我更覺得,需要有接受他人批判的勇氣。我在寫作過程中,不斷的對每一段內容、各段架構邏輯來回思考、自我質疑,害怕自己所表達的在別人眼裡毫無邏輯更遑論興趣可言,有時則容易掉入自我良好的陷阱而不自知。但,這時讀者的出現,就很重要。如同李安導演說,拍電影的時候力氣不光你出,觀眾也得分一半。若對以上有任何指教,歡迎留言分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