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wenliang
liwenliang

吹哨人

小学生写错一个字,老师让抄100遍,作为家长,怎么办?

1.这是一个沟通问题,作为家长,在这种情况下,绝不是单纯维护老师的杈威和支持孩子的想法这么简单,要审时度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细致地做好“两面派”,做好润滑剂,一切的目的,是不激化矛盾,让老师和孩子都有所妥协又互相满意。


2.与老师的沟通:以略微强硬的态度表示配合对老师,基本的原则当然是表示配合,因为老师是既定规则的维护者和执行者,有整个学校和大的集体教育做支撑,老师不过是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对学生提出要求,虽然没有充分考虑每个孩子的个性,可能也没有特别认真想过某项如此具体的制度是否百分之百符合科学,但作为老师,希望学生严格遵守学校所提倡的规则,总是无可厚非的。所以,作为家长,跟老师沟通的第一步,是对老师的要求表示支持,对老师的希望表示理解,对老师的立场表示尊重,给老师的感觉是,你和老师是同一阵线的,都希望孩子能尽快理解学校的规定,认可老师的要求。


3.在充分表达支持、理解、尊重之后,第二步要委婉地跟老师讲述自家孩子在规则性上可能从小就不是特别突出,天性比较散漫,条理性和空间的规整性都有待加强和进一步提高。这种说辞绝对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结论作为支撑。儿童条理性和物品规整性的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规律,一般在5-7岁是关键期,但每个孩子因为先天神经系统发育和对外界刺激反应性的不同,也存在很明显的个体差异。


4. 在耐心解释并获得老师的至少部分认同之后,最关键的步也是最后一步,就是跟老师约定一个大概的期限,像是三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作为家校联合,一起帮着孩子在物品整理上取得进步的过渡期。到这里,与老师的沟通内容基本完结,要特別注意的是,第一步和最后表述,一定要诚恳,表现出作为家长对老师支持的绝对配合,但在第二步陈情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时,却一定要"强硬”,据理力争,为孩子争取缓冲的时间。


5.如果在跟老师沟通的时候态度上表现得太过“我行我素",过分质疑老师对规则性的要求,很容易引起老师的“敌意”和"反感”,可能会把这种对家长的不满转移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成为不和谐家校关系的a替罪羊,,。同样,如果表现得太过“顺从"和"谦卑",表面上对老师提出的要求绝对听从,而实际上又做不到,可能会让老师更为反感和不满。


6.与孩子的沟通:站队要坚定。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当然要更充分考虑孩子的心情和特性。要知道,对刚进入学校环境的孩子来说,老师的要求和对自己执行力度的不满,已经是个不小的冲突,他对成人世界的规则性和社会环境的依从性,需要有一个慢慢理解、认可和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并不会认为自己犯了什么错,也不会觉得不遵从老师的要求,可能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往往会一意孤行,坚持按自己的想法来。所以,不管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是否认同,对孩子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一定要是感同身受,抱有充分的同理心,坚持付出"无条件的爱"。只有当孩子认为你和他在一条战线上时,他才有可能放下戒备和敌意,对你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进行配合。


7."只有当孩子让家长为难的时候,教育才真正开始。”再从老师那里争取到的过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第一,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家务活动,尤其是那些对条理性要求比较高的事情。

比如说,去超市购物之前,可以跟孩子一起写一份购物清单。这份清单要根据一定的类别来罗列,可以根据日常分类,比如水果、蔬菜、日用品;也可以根据储存方式,比如冷冻、冷藏和常温;还可以根据商品价格,比如10元以下,10-100元,100元以上,等等。买回来的东西,可以让孩子帮忙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地方。让孩子参与甚至主导这样的活动,能很好地在无形之中培养出类别和整理的概念和意


第二,以奖励为基础,做一份以星期为单位的书包整理表。

跟孩子一起设计和绘制一份这样的表格,把老师要求的内容一项项列在上面,每天记录完成情况。如果完成的好,就在下面贴一张孩子喜欢的贴纸。如果一周有3天以上都完成的好,可以跟孩子商定一些额外的奖励,比如一个冰激凌、一本书或者一个玩具。在执行这个表的时候,不要急于一下子达到很高的完成度,要循序渐进,充分鼓励,高度认可孩子的努力。如果孩子有时候非常不情愿,也不要强求,只要整体是慢慢进步的就好。


其时,像整理书包这样的事情,就是一种行为习惯而已,只要能坚持一定时间,等到习惯养成,你想不让孩子整理可能都不行。不过这里要注意的是,恰恰不要让孩子过度注重整理,只要差不多达到老师不会不满意的水平就可以了。因为过度的整洁和条理,像是一种条条框框,有时候可能会对孩子的创造性和想象力造成一定的限制。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