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schKatze
FischKatze

德國魚貓一枚。 努力掙扎求生中。

[Matters 22] 那個文學小人

契訶夫教我嘲諷,我卻始終學不會,於是我成了嘲諷本身,兼愚蠢。

威廉布萊克卻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讓我得以暫放我的笨。

「笨是一種自由選擇。」我這麼地念叨、卻防備著。

於是拜倫勳爵走過來紳士地說,願讓我以足換取他曾有的跛,

以此體驗他曾燃燒的,革命自由的靈魂,

他予我一契約,如是寫著:「願讓利劍磨穿劍鞘,是以證明妳的信念。」

我點頭答應,準備提筆,卻忽聞夜鶯遠遠啼鳴,說:生是夢,死就是睡眠。

於是我問鶯:那麼自由是否只存在於生死交界,牠卻只是振翅飛去。

尋那鶯啼,我跟牠著探進一座荒蕪的花園裡,越走越深,越走越冷。

在那裏,我最終遇見一朵花,然剎那間,再抬眼,

四周已成荒漠,而花不願向微風吐露芬芳,是以冷漠、孤寂,

顫抖間,卻突見自焚的科學怪人在戀愛的痛苦中長成。

當瑪麗冠上雪萊的姓,最終卻成了他的遺孀替他整理詩篇,

而那個墜河的哈莉亞特,是否曾因那對男女而成憎恨的冤魂?

都說愛情毀了一的女人,然而唐璜卻在紅色的火焰燃燒著,笑著:「還不是妳們的選擇?」

然而安娜卡列尼娜永遠無法躲避托爾斯泰思想的長髮綑綁成——

成那拋棄玩偶自尊的奇蹟者,可是奇蹟卻得在火車齧咬身體的那一刻,

才不再枯槁而是倖存。

百年時光飛逝,這裡暫時破去表象的三從四德,

可那裡種姓制度下身體本身仍可以成為悲歌,

查泰萊夫人在幾代人以來,買了花走向自然又買了花,

然而虛幻又多麽虛幻而現實有多麽現實呢?

微光間,查獲一名讀著不三不四洋人所著之女,其妄圖文學大雅之堂,

是以,「她」本非君子之質,欲偽為君子然素質不全,

「偽君子」擔當不起,是以外號「文學小人」。

其實一直以來都很不會寫詩,這首詩(? 偽詩也!)也只是消興罷了。最近重讀了《契科夫短篇小說》其銳利解剖當時人物型態思想動作,予那些角色承載「諷刺」的任務只能望塵莫及。素來受教總說女子應溫婉少言是以有德,然一身繁瑣思想卻又想抒發,是以成了「文學小人」。

讀雜書,說雜話,表面嘴皮子說兩下,緬懷一下青春那會的狂熱,卻也驚覺始終無法真正針砭時事,鞭辟入裡。難不成是因為不入醫行不得文道?除契科夫,魯迅、毛姆等人也是解剖人體在解頗社會來著,只能說,許是該學醫去了(開玩笑的。)


一點點碎念和「文普」(?)(好拉是我的雜亂文學筆記)。

  1. 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各有樣貌,諷刺和戲劇性真心多,只是有些篇還是有點抓不住他要諷刺的點,只覺自己淺薄看書看得尷尬。
  2. William Blake “Auguries of Innocence” 是幼時最愛的詩(當時只認識四句)。電影《古墓奇兵》也有提到這四句超美的詩,印象很深。但沒想到長大後讀得很傻眼,又是囚禁又是嬴弱的哲學,還有一句 “We are led to Believe a Lie” 詩顛覆三觀真心更震撼。
  3. George Gordon Byron, “So, We’ll Go No More a Roving” 的 “For the sword outwears its sheath” 是我最喜歡的一句。而據說 sword (劍) 在西洋文學傳統裡是指靈魂,而 sheath (鞘)是指身軀,覺得這比喻很真實。
  4. 夜鶯來自John Keats “Ode to a Nightingale”。
  5. 浪漫主義的文化圈有點亂。雪萊 (Percy Bysshe Shelley)的元配 Harriet 懷孕時,他卻出門旅行去了,還跟 Mary Godwin 成了情侶並讓她在旅途中懷了 Shelley 的孩子,當時交通不便,但最後事情還是曝光結果 Harriet 產下小孩後就跳河了,而 Mary 則在原配掛了後跟 Shelley 成親並冠夫姓。Mary 在旅途時就構思了《科學怪人》,但是其實當時在旅途中也是很混亂的,據說 Shelley 因為 Mary 懷了孕而跟同行其他女性關係甚密,讓 Mary 不太爽。(呃,整理著突然覺得自己好八卦啊...以上各種參考...只是門外漢)雖然浪漫主義尤其是身為撒旦派的Byron & Shelley身體力行自由戀愛,而且詩都很美,可是對於信仰神的社會,以及真心愛過他們的女性,可能真的是魔鬼吧。
  6. 喜歡 “Anna Karenina” 雖然是個悲劇,而且記得第一次讀時,有同學冷冷的說:「這本書是在批評俄國當時制度,不是在講追求愛情自由。」但是只能說當時年幼無知,自由追愛的部分畢竟在大學初那時還是很吸引人啊。
  7. Henrik Johan Ibsen 的 “A Doll's House” 的概念很有趣也頗震撼,只是當初念的是在學校借的舊書,中譯文常常讓人前進三句回看一句,看完又查了資料對作品只有記得概念,但不記得文句。是說,一旦覺得被操控就想到木偶,也許是那時就被種下的吧。
  8. David Herbert Lawrence的 “Lady Chatterley's Lover” 當初還好是借書回宿舍讀的,高中畢業大學初時讀讀得傻眼又碎三觀,但後來成熟一點再讀,加上讀了點分析,才發現原來作者是要反對工業化和對人的異化。不同時間讀書,還真的會產生不同的思想呢!

**

感謝閱讀到這裡的妳/你。
證因為有你/妳的閱讀,這篇文章才一次次存在。

By 小人魚貓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