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的熊
認真的熊

謝謝你看到。

被反覆電擊的狗教會我們

(编辑过)

最近在讀創傷相關的內容,其中「習得性無助」是很重要的理論。主要意思就是說,當你不斷不斷被傷害又無法逃離,那你最終會認命,相信自己就是這樣無助、一切嘗試反抗的行為都沒有意義,進入一個消極的狀態。哪怕後來真的有機會改善,你也不再相信那些機會,而是選擇沈浸在消極狀態中。

這個理論對憂鬱症以及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診斷和治療都有重要的影響。但它的研究起源於1976年美國賓州大學心理系的動物實驗——他們把狗用鞍具固定住,讓牠無處可逃,反覆電擊牠,電擊很多次之後,不再固定住狗,明明有逃離的機會,狗也默默趴在那邊接受痛苦的電擊——如此發展出這個理論。

讀這個實驗讓我很難過。覺得人類為什麼如此自大,覺得自己有權力隨意虐待其他動物,以科學進步的名義。這樣的進步值得嗎?「習得性無助」理論幫到了無數人⋯⋯所以那些狗遭受的痛苦就是合理的了嗎?

接近半個世紀後的今天,把狗捆住使勁電擊牠的實驗也許不再會被大學的倫理委員會批准,但無數小白鼠每天都在實驗室中被虐待著。我們享受著安全的藥品,等等許多動物研究的結果,因此我們也是這個過程中的一份子,那些動物遭受的痛苦是我們的責任。

讀了一些關於動物權益歷史的內容,今天分享在這裡。

unsplash / Jeffrey Hamilton

歷史上對動物權益的討論主要來自宗教和哲學。亞里斯多德辯論說,動物雖然有感知力,卻沒有理智(reason),因此次人類一等,理應任人類處置,對於動物不需要考慮道德與正義。

聖經延續了這樣的觀點: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創造了人,然後人可以自由地使用自然資源——包括動物。

現代哲學也基本持有人類高於動物的觀點。笛卡爾把動物歸於自然一類,是有機的機器(organic machines),不存在理智與情感,他甚至不相信動物會感到疼痛——這當然不符合大部分人的常識,因此像霍布斯、洛克、康德等等後來的哲學家,通常會承認動物有各種感知的部分,但仍舊宣稱牠們不會思考,因此處置牠們不需要太多道德考量。

與此同時還是有一些反對的聲音,好比英國哲學家邊沁就引入了有情眾生(sentient being)的概念——動物能體會愉悅與痛苦,並不低人類一等。

同樣認可動物權益、卻是從另一角度來論證的叔本華,宣稱說有道德的生活包括要對任何可以感受到痛苦的生物加以憐憫,與此同時,比較有智慧的動物對苦難的感知能力也更高,因此人類的苦難比動物的苦難更重要。

現代科學史中,對這個話題影響最大的當然是達爾文。他解釋說人類和動物之間有「量的區別」而不是「質的區別」。據說達爾文很愛動物,他的《The Expression of the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被批評說在人格化(anthropomorphize)動物(我有一本但一直還沒機會讀來著~)

以上是西方。東方的哲學宗教史上會更善待動物一些。例如印度教、佛教這一派,教義中都包括提倡素食,不要殺生,不要傷害任何生物的部分。並且大家相信殺害動物自己會遭報應,因此也是一種「出於自私」的動物保護。

美洲原住民也非常敬重動物,把牠們視為神靈。

西方的動物保護運動在六七十年代開始發展。民權運動抵制性別、種族歧視,也引導大家反思其他類型的歧視,好比對動物。環境保護也漸漸被提上議程,例如Greenpeace成立於1971年。

Unsplash / Mathilda Khoo

這篇筆記先到這裡,我會繼續讀現代動物權益的討論,也許會寫一個系列(不要急著立flag!)

最後感謝那些在「習得性無助」實驗中被電擊的狗狗們。你們什麼都沒做錯,卻被我們傷害,對不起。謝謝你們教給我們重要的知識,你們幫到了很多人。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