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愛麗絲
裸辭愛麗絲

我是工作五年,勇敢裸辭的愛麗絲,正在尋找自己的路上,希望透過分享,一邊記錄生活,也歡迎你和我分享你的生活。

|大師熱愛的工作。|川村元氣 讀後書摘

我目前的狀態算是「我想要工作嗎?」

川村:我想要發自內心的吶喊—「我想要工作!」

作者正值三十五歲,面對手上的工作,有很多不安與不解,似乎擺脫不了為了賺錢而工作,但我們都想追求那種能為人生增添樂趣,讓人生更快樂的工作。因此他決定訪問十二位世界級的大師,想了解,這些大師在和我們同樣年紀時,在想些什麼?思考什麼?最後發現什麼?

---------------------------------------------------------------------------------------

這是一本2017年出版的作品。以時代的變化速度來看,2021年,再去看一本四年前談「工作」的書,有價值嗎?畢竟幾年內,工作產業變化極大,不只經濟社會結構,疫情也讓很多人的價值觀、看世界的方法有了全新的視角。

但當我翻閱完畢後,毫不猶豫地將心裡的想法和閱讀心得快速的記錄下來,並貼上書標。作者在書中訪問的大師們,都是我們口中「上了年紀的人」,卻一點都不守舊,其中好幾句對白都讓我震懾不已,他們之所以能在自己的領域有所創新與成就,除了努力,更多的是自我心智上的發展,不限於技藝進展,思想也飛快。其中橫尾忠澤、澤木耕太郎和篠山紀信的訪問最令我印象深刻。


在感覺自我崩壞之後,往往可以發現新的道路。

橫尾:當暴衝的貨車或是什麼東西突然衝過來,導致重心不穩跌倒時,我認為可以看到只

有跌倒時才能見識到的風景。

川村:也許不光是我,很多人都會對變化感到害怕,所以盡可能想要在自己能夠看清楚的

道路上奔跑。

橫尾:但其實自己能夠看見的道路也充滿不確定性,以為自己看清楚了,其實什麼都沒看

到,尤其是我這種類型的人,很期待在崩壞的感覺之後看到新的道路,有時候遇到

一些意想不到的事,就可以清處看見前面的路。


跌倒時看見的風景,也許可怕得上下顛倒,左右相反,但也只有在那一瞬間,我們能用那樣的角度看世界。我彷彿看見自己正站在懸崖邊死命地抓著岩石,不願鬆手,也許墜入水底我能是一隻魚,能是珊瑚的好朋友,能遇見美人魚,前提是我要鬆手。


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在所有方面都受到好評,就會裹足不前

橫尾:你只有三十五歲而已,你還年輕,沒必要自我設限,在遇到不同的人時,可以試著

做不同的事。我在三十多歲時也這樣,來者不拒,一頭栽進很多不合時宜的事,即

使是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也全部都接了下來。

川村:全部嗎?

橫尾:對呀,因為那個不行的自己並不是平時的自己,我很好奇,是否能夠發現另一個在

不同層次的自己,所以不是做的所有事都會受到肯定,如果想要面面俱到,在所有

方面都受到好評,就會裹足不前。


讀至這段對白,對應現在自己的生活,除了要有勇氣崩壞、跌倒,我也開始提醒自己,不要總想當第一名。真的沒必要每件事情都做到最好,我時常無意間對自己要求完美,遇到新的工作或任務時,就期待能當「第一名」,現在面對手邊該做的工作時,也因為完美主義,讓人躊躇不前。從拖延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的完美主義就是造成拖延病的主要因子。因為過於害怕失敗,導致個體發展出,如果不開始就不會失敗的行為。最近,我也開始套用「自由書寫」的概念在生活裡,每一次創作畫作時,我都告訴自己,就像寫作一樣,一直寫、一直畫就對了,點子沒有那麼有價值,必須大量產出,好點子才會流露出來。千萬別害怕那些小爛畫,他們都是為了最好的創作而生的。


完成一項足以成為自己招牌的工作

澤木:「我向來都自由自在的活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有興趣的事。這是因為我在三十五歲之前,建立了能夠像這亦為所欲為的基礎。為了獲得這種自由,我在金錢方面有所忍耐,在三十五歲之前,也忍受了稍微不自由的生活。」(摘錄)

川村:您對工作充滿熱情,同時能夠用非常客觀的態度對待工作。

澤木:但是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麼時下的年輕自由撰稿人,無法在某個時期臥薪嘗膽,然 後完成一項重要的工作呢?只要咬緊牙關撐三年,完成一項足以成為自己招牌的工作,之後就能海闊天空,也許現在的年輕寫手缺乏忍耐這種情況的毅力。

澤木:當您三十五歲時,是否能夠想像自己目前的狀況?當時的我完全無法想像,而且我也從不想像這種事,更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想要有怎樣的生活方式。



除了臥薪嘗膽做一件事,更重要的事「成為自己招牌的工作」。什麼事情可以成為自己的招牌,是我時常思考的問題,人們每天花幾乎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工作,我們投入什麼,就成為什麼。大部分的正向心理學家、主流媒體會鼓吹,必須找到一件「熱愛的事情」,好似工作不等於想做的事,人生就有了缺陷似的。可是在這個章節,澤木提到了,先去做一件可以建立自己品牌的是,卻不是說「熱愛的事」。讓我在「志業」和「賺錢」中間發現另一件更重要的事,先不論到底一個人選擇怎麼樣的工作,前提是他必須能打造自己,創造自己的品牌,不管是不是「先賺夠錢再去做想做的事」,自我品牌本身會帶來價值及後續的效益。或許當代和過去的媒體、科技不同了,大師的遠見卻依舊那麼時髦!


藝術不是知識,可以允許有這種程度的草率和馬虎。

橫尾:大腦會說謊,但身體不會說謊。繪畫不是用觀念,而是靠感覺欣賞。從這個角度來

說,即使  分不清楚梵谷或高更,分不清楚畢卡索和馬提斯也沒有關係,有時候我

也分不清楚。藝術不是知識,可以允許有這種程度的草率和馬虎。


這句話表面上觸碰了欣賞藝術品的死板,好像沒有讀懂藝術史不能走進大英博物館、看不懂流派,就無法欣賞野獸派和印象派。很多人都失去了用身體、眼睛、鼻子去感受的能力,也忽略了價值。從另一個角度看這句話,我更著重在「藝術不是知識」。我到底要具備多少知識和背景,才可以說我是誰?我要有多少資歷才可以說我是設計師、建築師、藝術家、作家?

當我離職之後,當有人問我「你做什麼的?」我完全不知道如何回答,

曾經是室內設計師,但當下沒有從事設計,可以回答「我是設計師」嗎?

「我」在哪一個時刻比「我的腦」、「我的知識」,更有價值?



因為我們不是相差四十歲嗎?時代不一樣了。

篠山紀信:「今天要和你談我的往事?我覺得這根本沒有太大的意義啊,因為我們不是相差四十歲嗎?時代不一樣了。」


「看清楚自己真正的樣子」是我在這平淡的一句開場讀到的。謙卑地看自己,而不是謙卑地對待別人,真的是我從來沒想到的智慧,也許這些大師一輩子都懂得如何臣服於自己,才能不斷的創新,創造。

看清楚自己,不過度膨脹、縮小,除了對自我實現有益外,我想在人際關係上也會有很長遠的助力。在我的生命經驗裡,和懂得「自我接納」的人相處時,常能感覺到舒適自在,我期許自己能一步一步活成那個舒適的樣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