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
Chin

反意識形態/爾思出版共同創辦人 寫作的地方:https://travelwithbook.com/ 來信指教:[email protected]

誰才是寫作的人

(编辑过)
我正在讀《當女孩成為貨幣》這本書而有的靈感,畢竟我的生活就是這麼無聊,只能努力的看書尋找靈感!


我正在讀《當女孩成為貨幣》這本書而有的靈感,畢竟我的生活就是這麼無聊,只能努力看書尋找靈感!

我經常在文章前註明自己隨興寫一篇文章,其實是一種職業病,很擔心有人莫名其妙來找碴(不過我也沒這麼紅),不如就先發制人說自己寫的隨意。確實也是,畢竟我的生活除了烤餅乾就是賣甜點,利用零碎的時間構思。

但即便如此,我也沒輕視自己的文字。

在寫作平台上有趣的就是各行各業、不同生活經驗的人書寫,平常不太容易從其他人的視角看一件事,閱讀文章或多或少能理解創作者的生活樣貌和價值觀,這是我在這邊閱讀的原因,本來也不期待在這裡看到什麼大文豪的作品,那些在我家書櫃上就能找到。

這樣說絕不是在貶低寫作平台的創作者,我認為沒有人應該以一個人目前的職業選擇來質疑他的寫作,也懶得關聯自己以前寫的文章了,總之,就是我發現在西方世界的人都會很自豪的說自己在寫作,不因為在網路上創作而感到不好意思,不論他們寫小說、部落格或者生活紀錄(流水帳)⋯⋯自己將寫作看成很重要,別人才會尊重寫作者。

而且若作者看輕自己又如何要別人欣賞?不要別人欣賞,就無需寫出來。

最近在Matters上閱讀一些文章,也開始自我審視。現在你們看到的文章都是我一邊做生意一邊寫,剛搬來時無意和隔壁醫師聊到以前的職業,之後他有空就會來詢問寫作進度,可能也當作聊天話題但我總是不好意思承認自己在寫作,意識到自己習慣反駁說:「沒有啦,我只是在看文章!」

身為曾經的媒體工作者,我也喜歡讀「非虛構文學」,之前忽略了這一點,這應該也是在寫作平台上讀文章的原因之一,包括最近突然重啟的《千年家族》——本來只是我筆記本中的片段紀錄。沒想好寫猶太家族流亡的故事是為了什麼,只是覺得既然我都已經摸了一點眉目,不如給他一個完整的版本?

移民到不同的國家中遇到的文化衝擊會有所不同——也正是部落格很流行的異國生活、CCR的題材——那段流亡史在整個猶太人或中國的歷史上,不算什麼特殊性,是我身為寫作者得到的比讀者多。

就像到巴黎走訪過那些中國沿海漁村和農村的黑工也都有相似的經歷,但後來我發現問題不是「他們如何說自己的故事,而是我在那其中找到什麼?」因為那個經歷對他們而言是正常的,就是為了逃離自己生活中的絕望,但是造成絕望的因素才是要挖掘的。

正因為像我這種本來對中國漁村生活完全沒概念的人,經過那些無知的問答對話才能看出他們到歐洲生活的目的和我能想到的如此不同。

提到這段只是再次說明我覺得任何人寫作都有其必要與價值,因為每個人的生活經驗是很不同的,讀者(通常也是寫作者)在寫作平台上想看的應該就是文化上的衝突感,而不是比較誰的文筆有資格獲得文學獎吧?

順便說說《當女孩成為貨幣》的作者

但我不是要討論書的內容。

這是一本社會學家的臥底觀察寫作,寫的是在美國、歐洲「very important people」(超級富豪)紙醉金迷的派對夜生活生活,我認為能近距離觀察這群掌握掌握美國資產90%的0.1%頂級富豪,並化身為參與派對的model也只有這本書的作者艾希莉・米爾斯(Ashley Mears)做得到——擁有名模身材又必須有出色的五官,才能不突兀的跟著負責舉辦派對的公關混入各種菁英的派對中。

順便一提,派對中的一瓶香檳1700美元,沙拉400多美元,ㄧ晚公關費一千起跳,派對的女孩不用付錢可以免費吃喝但她們沒有酬勞,只為了換取經驗或找人脈。(有空會寫心得)

這位作者是社會學博士也是副教授,曾經的時尚模特兒。如果這本書沒有她的美貌和經歷真的無法完成。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那場誤會

Chin

關於創作與誤會

0300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