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神之手,小克萊巴。
「神之手」,當之無愧。
小克萊巴(Carlos Kleiber,本名:Karl Ludwig Kleiber,1930-2004),7月3日知名壽星。

多年以前,流傳於寶島各大唱片行裡的銘盤神話,小克萊巴、Carlos Kleiber,入門級古典樂愛好者必熟識的單字之一,被譽為西元二十世紀中後期以降,西方樂壇最偉大的指揮名家……他出生於德國柏林,後入籍奧地利,而小克萊巴的父親,同樣也是赫赫有名,昔日專精於演繹「德奧樂派」的指揮大師艾里希.克萊巴(Erich Kleiber,1890-1956,也就是老克萊巴),至於他的母親Ruth,則是一名猶太裔美國人。
小卡洛斯5歲的時候,希特勒已經在德國取得完全執政地位,德、奧兩國境內的納粹黨也開始著手一連串對於猶太裔族群的迫害與排擠,社經地位相對穩定的艾里希,當下為保全家人安危,決定遠走他鄉,舉家遷居至南美阿根廷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以避開獨裁者的魔爪!為求融入當地的生活文化,艾里希也幫卡洛斯本名當中的卡爾(Karl)改稱為帶有著西班牙語系風格的卡洛斯(Carlos)……
童年時期的卡洛斯,陸續接受了一系列的音樂基礎教育訓練,包含了鋼琴、作曲以及聲樂等等。但在西元1949至50年間,即使歐陸戰火業已平息,可是艾里希始終「不」期待也不鼓勵卡洛斯繼承他的指揮事業,更不求他以藝術家二代的角色闖蕩藝界人生,所以當卡洛斯前往瑞士進修時,學習的科目不是音樂,而是......化學!
學成返國,巨蟹宮的使命跟堅持,天生更帶有著濃厚藝文氣息的卡洛斯,最終還是傾向於浸淫在音符、樂句裡的曼妙世界,以音樂人作為職業生涯的首要目標!他轉而拜師於一代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1867-1957)門下,鑽研更為艱深的指揮技巧。
西元1951年,卡洛斯「大膽」瞞著自己的父親,悄悄地在德國慕尼黑,首次以候補指揮的身分登台演出……同年稍晚,他更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個人的正式售票音樂會,但為了不讓艾里希知道他自己也在當指揮家,也避免「Kleiber」一字被父親的盛名所拖累,因此有很長一段時間,卡洛斯使用Karl Kell的藝名在歐陸音樂界低調發展。
二戰之後,歐洲的藝文復興運動顯得蓬勃又有活力,同樣的,正值而立之年的卡洛斯也以早熟、卓越技法,搭配豐富且生動的個人指揮風格,陸續擔任當時西德幾個中型交響樂團或是地方歌劇院的常任指揮;西元1968年,他與頗富名氣的西德慕尼黑巴伐利亞歌劇院(Bayerische Staatsoper)簽下了一紙長達十年之久的優渥合約,以客座指揮的身分領導樂團,Kleiber的名氣當年儼然勝過已辭世的父親,也逐漸成為歐洲古典樂界的重量級指揮家……那時候的他,可還不到50歲呢!

進入西元二十世紀七零年代,活躍於歐陸主流歌劇院,提供眾多樂迷聲響與視覺饗宴的卡洛斯,不論是造訪美日各地,均贏得莫大的推崇與支持,但個性使然,他始終不願意簽下單一終身合同,寧願以自由契約者的身分遊歷四方;
西元1982年間,卡洛斯首次與古典第一天團「柏林愛樂」(Berliner Philharmoniker)攜手演出,不只獲得樂界空前的好評,還進一步被外界視為是「指揮帝王」卡拉揚(Herbert von Karajan,1908-1989)退休後的頭號繼任人選……但讓人(不)意外的是,卡洛斯一一婉謝了樂團或經理人的誠摯邀請,不願承接音樂總監的寶座!

西元1989與1992年,他兩度出任「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指揮一職;
西元1996年時,他受邀前往德國巴伐利亞Ingolstadt,也就是豪華車品牌Audi的總公司所在地進行商業音樂會的演出;其中有趣的軼事是,卡洛斯起初興趣缺缺,直到Audi允諾給付高額出場費,同時提供一台獨一無二,客制化的3.7升A8 Quattro頂級房車之後,這位個性派的指揮大師才同意登台。
西元1999年,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進行了職業生涯最後一次的公演活動。西元2004年7月,不敵多年與肝癌的角力,卡洛斯病逝於其夫人的故鄉斯洛維尼亞……而他的夫人Stanislava Brezovar,也是著名的前芭蕾舞者,則是比他早幾個月離開這個世界。
不少藝文圈的傳記學者指出,卡洛斯極為重視音樂會開演前的現場氣氛以及個人對於演出舞台環境的臨場感,因此只要發現不對勁,他就會果斷地決定取消當天的所有演出,好幾次讓劇院經理人大為光火,往往都演變成訴諸公堂,要卡洛斯賠償全數損失……但有趣的是,每一次的判決結果,最後都是由卡洛斯贏得勝利!
也因此,不喜歡呆板、毫無生趣之錄音室工作的他,僅存留下的幾個錄音版本,幾乎可說張張都是超凡經典名盤,像由德國古典唱片大廠「DGG留聲機」所推出的貝多芬《第五、七號交響曲》,韋伯的《魔彈射手》(Der Freischütz),和威爾第的《茶花女》(La traviata),可都是發燒樂迷口中不買不可,不聽會後悔的示範級版本!


再加上卡洛斯精通多國語言,年輕時候人又長得高大、帥氣,登台指揮起來又有充滿戲劇性的張力與深入旋律當中的肢體動作,所以十分受到樂迷歡迎,更有許多熱情的死忠粉絲。
中年之後的他,幾乎完全不想應允音樂會的演出,更過著類似隱士般的生活,故還曾經被卡拉揚取笑說:
「卡洛斯三年才指揮一次,而一次的指揮收入,就夠他吃三年!等到冰箱空了,他才情願出來登台指揮!」(卡老應該是吃了檸檬!)
尾聲:
西元2010年時,英國首屈一指的古典音樂雜誌《BBC音樂雜誌》,特別邀請了當世知名的100位一流指揮家,請他(她)們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偉大的指揮大師,而這項可以說是古典音樂史上的頭一遭,由指揮家所選出最偉大指揮家的票選活動…
最後的桂冠得主,就是一生只登台指揮了96場音樂會,以及大約400場歌劇演出的指揮家…「神之手」卡洛斯.克萊巴!

圖文來源、一併致謝:
https://whro.org/radio/181-carlos-kleiber-a-conductor-unlike-any-other
https://www.kkbox.com/hk/tc/song/5YpLky_XhYuu0PUvbF
http://www.culturalmenteincorrecto.com/2014/05/carlos-kleiber-i-am-lost-to-world-blu.htm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