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媒人,前《飲食男女》執行編輯,字字研究所創辦人,同時經營出版和飲食主題書店。著有《好好吃飯》和《味緣香港》。試圖以歷史、哲學、經濟、政治分析飲食活動,大部分時間一無所獲。
試寫一篇真鱔稿

傳媒界中人常說「鱔稿」,意指暗中替人宣傳的文章,單聽名字都知和飲食有關。「鱔稿」出處,大家或有聽聞,的確跟大鱔有關,更是鱔中之王花錦鱔。
吳昊所寫的「飲食香江」便有提到,話說 2、30 年代,香港食肆冷藏系統不周,劏一尾大魚便要在門口貼出告示宣傳,即劏即賣,以免久放而不新鮮,導致蝕本收場。當時從廣州來香港開店的南園酒家,常從大良採購花錦鱔,牠難捕,體型大,長 10 尺,重 2、30 斤,量大而價錢貴,酒家必要在門口貼告示:「本酒家定於某月某日劏大鱔!」吸引食客來買。
酒家負責人以防萬一,會宴請傳媒人吃飯。傳媒人得了著數,便在報上提到酒家賣鱔的新聞(實在沒風骨),暗中幫手宣傳。寫得多了,編輯自然討厭,「怎麼又是鱔稿!」從此就有「鱔稿」之名。
這種勾結,當然令人生氣,但花錦鱔的確是美味之物。從前珠江三角洲一帶有花錦鱔,絕不易捉,價錢高。食家唯靈說過,以往一斤花錦鱔,等於一個月人工。後來老饕把牠吃到幾乎絕跡,變成國家受保護動物,非法撈捕自要罰款,但一切來得太遲,花錦鱔已絕跡多年。
閱讀更多:呂嘉俊:試寫一篇真鱔稿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or like, so I know you are with me..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