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卡在時空縫隙的虫

台灣人不在台灣,喜愛旅行、編織、藝文、烹飪、園藝、健行、攀岩,對一些舊東西情有獨鍾,用文字寫出生活與過去連結的樣子。 Medium: 線人工作間

UI/UX自學+海外轉職入門筆記

大約在2019年,開始注意到UI/UX職缺在我所在的國家斯洛伐克逐漸盛行,入門薪資優於一般行政和平面設計入門職缺。既然習慣歐洲的生活步調,我想在接下來的職涯嘗試探索這個領域。種種考量下,決定往UI/UX轉職之路奔去。在這裡簡單分享我在中歐轉職的經驗,也許有類似背景的人可以參考。

這一篇集中把我在疫情間取得UI/UX設計師門票的方法記錄下來,設計相關內容也都會同時發表在Medium上,方便對設計領域有興趣的人查詢,太久沒寫文了,這篇完成後發現我其實也寫出了過去一年多的摸索之路,終於在忙東忙西的疫情生活裡,成為介面設計師。在海外職場遊走多年後,好像終於找到一點定性,其他心得再後續分享了。

以下內文包括:
1. 教育背景+工作經驗
2. 自學階段的摸索
3. 作品集準備策略
4. 親上面試戰場
5. 這個職缺適合我嗎?

教育背景+工作經驗

最早觀望UI/UX領域的時候,距離大學廣告系畢業已過十年、研究所藝術設計教育畢業五年,過去的設計訓練已和當下的美感有段差距,更不要說介面設計有許多與平面設計不同的考量點,要補的洞一點都不小。

真正讓我決定繼續走下去的原因,是在自學期間發現越來越多和從前教育背景和工作經驗互通的連結。

以過去所學為基礎,加上曾經在排版公司打工、兼作平面設計工作等等的半調子設計經驗,還是讓我在UI設計上可以很快入門,掌握到設計方法。而運用曾經接觸過的行銷理論和企劃、消費者研究、教育方法和研究方法,不難去理解UX需要透過使用者研究和分析與使用者動態接軌的概念,甚至是去認識不同使用者研究方法的操作限制。

若要再說,幾年在國外的時間,對於不同社會和族群的觀察,讓我在尋找作品集想法和提出UX策略有很多靈感,也很能接受帶入考量不同族群的設計彈性需求。除了生活的觀察,過去約五年時間在英國和斯洛伐克所做的工作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幾乎都圍繞著客戶,幫客戶解決各種問題,差別只在於所屬公司提供的服務和產品不同。做為長期與客戶溝通的工作人員,經常進行跨部門溝通,養成以客戶為本思考問題和解決方案的角度,這在面試或是投遞履歷時,都是我切入自我介紹和UI/UX學習動機的方向。

自學階段的摸索

一搜尋網路課程就有點誤入歧途購買到好學校的UI / UX 前端網頁設計,這堂課最大效益是讓我對於基本工作流程有初步認識,連帶複習HTML和學習基本CSS。由於整體重點有2/3的課程注重在開發網站UI前端的基礎,學到前端套用網格和RWD的撰寫原理,但大約一個月後我開始意識到這門課程對專於設計的轉職並沒有立即又直接的幫助,就把注意力直接轉移到觀察職缺要求、雛型軟體學習的網路資源上,同時參考Behance上的作品集呈現,以生出作品集做為最主要的目標。

回過頭看過去半年到一年的學習過程大概分成這幾個方向和方法:

A. 生出兩個作品:

a. 研究他人作品集的架構和內容

b. 從生活問題發想出概念作品的脈絡

c. 不斷從他人作品、經驗分享、學習到的UX/UI新知回頭來精進內容

B. 學習UI思考和美感:

a. 研讀設計規範

Adobe Spectrum設計規範在UX寫作上解說得很詳細、Material Design則是讓我抓到各元件尺寸的要領、看到APPLE的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就沒有太仔細研究了,都是有需求才邊做邊看。如果時間有限,建議先把Material Design看完就可以了,裡面也有針對IOS和Android系統的常用介面比較

b. 從現有產品學習

拿現實世界數位產品的UI來參考,分類並記下喜歡和不喜歡的設計細節,如果是不喜歡的可以練習設計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c. 掌握XD/Figma軟體的操作技巧

Youtube上就有多到數不清的影片,拿來學習可以應用的新特效或是設計趨勢很好,也很推薦XD和Figma官方推出的教學和挑戰實作系列

C. 提升UX使用者研究概念和設計方法:

a. 參考線上比較有系統的學習資源,如Google UXUsability.gov

b. 瀏覽Medium或設計人網誌等線上資源分享。網路資源又多又雜,建議要做筆記把各種類似的概念或方法放在一起

c. 線下設計書籍閱讀。由於現在網路資訊太多了,閱讀實體書本(網路上找到的書單也是一大串)反而更能冷靜思考書上的字句,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把設計概念串聯起來

D. Side project實作:

在Side project裡以即將上線的真實產品為設計目標,可以學到很多自己假想的設計產品比較不會遇到的現實問題,同時也了解如何實際設定階段性的設計目標,在實作裡面學到的東西也可以反饋到作品集上,回頭進行優化

E.了解業界趨勢和工作內容:

a. Podcast(如設計大排檔、設計遊牧)和Medium(AAPD、設計四神湯、UX Planet等)上都有很多有經驗的前輩分享工作大小事和面試經驗,算是在轉職階段的軟性學習,非常推薦煮飯切菜的時候就來聽聽,或是等車的時候刷幾篇來看

b. 臉書社團(如Adobe Xd Taiwan 台灣設計師交流社群、Taiwan UI/UX designers、UI/UX Taiwan等)也常常可以發現有趣的產品資訊分享、設計問題或是工作職涯的討論,這些都讓我更了解產業資訊,對於面試表現或之後和同事互動開啟話題都有幫助

F.尋找學伴:

找到一個同樣在轉職之路上茫然、想一起討論作品集、甚至是一起開共筆紀錄學習新知的夥伴,絕對可以大大提升準備作品集的行動力

作品集準備策略

如要得到入門職缺,網路上許多前輩建議的是完整的作品2–3個,我的介面設計作品只有兩個,一個是以前公司網頁做的重新設計,一個是以我生活經驗所遇的問題出發的APP概念設計。

由於這些所能展現的只有自己的思考和設計能力,如果有已上線的作品,某方面來說已具備與開發或商業策略團隊溝通的能力,會更容易說服案主和公司,找到自由接案的工作,這原本是我的目標,但基於現實壓力,完成兩個現階段滿意的作品(個人的標準是在Behance上收到不認識的人的讚XD),就開始海投了。

如何規劃作品集是從頭到尾我一直在思考的事情,在Behance上參考過很多作品集,最重要的是先整理出能說服自己的設計脈絡,呈現從定義使用者問題到提出/挑選解決方案的過程,而不是把各式五花八門的圖表拿來拼湊版面,再來就可以和前輩或同樣也在準備作品的人共同討論。

那要不要做一個作品集網站?可能很多人都有過這個煩惱,我也是。最後我沒有做,只選擇了Behance來暫時存放作品。我對於個人作品集網站的期待是要精要美,有點自己的個性,需要一段時間好好設計,相當於一件作品,自然無法很快生出來。我的策略就是先做好自己發想的兩個完整作品,同時尋找更多實作機會,到時再來思考架設作品網站。

親上面試戰場

前面提到了海投,我針對這次找工作,確實就是海投。海投原因一方面是我對於轉職入門並沒有設限,因斯洛伐克願意給外國人機會的選擇不多,加上沒有看見真正讓我眼睛一亮的工作職缺,歐洲的遠距職缺普遍又需要更多實作經驗,另一方面也想測試對我的現階段作品集有回應的公司類型。

總之,眼前沒有太多選擇餘地,既然已不是學生,我把目標簡單訂在進入一間公司增加實戰經驗,幾乎投遍當地開春釋出的職缺,Cover letter在斯洛伐克大多可有可無,並沒有特別為單一職缺準備。

三月完成最後一波更新作品集後,投了約三十個以斯洛伐克境內為主的職缺,共得到四間公司第一階段面試/筆試的機會:

第一間是總部在捷克的防毒軟體公司,可以全遠端工作,風氣自由,分工精細,產品團隊龐大,論工作條件是最為滿意的,可惜是第一間面試,人資問話又來得突然,許多基本問題在事前沒有準備周延,只能說是拿去當砲灰。

心得→第一批投遞最好不要選自己最想去的公司以免後悔

第二間是斯洛伐克的家具電商。吸引我的點是他們在招募全公司唯一的介面設計師,挑戰性大且還沒有定型的工作流程,意味我有比較大的摸索空間,且也能見證到如何從無到有建立起工作流程,不過這樣的模式適不適合所有人就見仁見智了。

第一關簡單和開發組長和做為公司創辦人之一的IT老闆聊聊,主要在於確認我是否有「設計非藝術」、「這個介面設計職缺還需要跨部門溝通」、「語言能力要求更高」的心理準備,簡短談一下我的作品集,然後就給我兩個字做為第二關的介面設計題目,一週內做好回傳。第二關考試做完,一週後又約了一次面試。到了第三關,一樣的人馬,只是話題改成第二關我做好的設計,還有確認一些工作內容和薪資。最後又約了一次談話,由老闆確認我的薪資和發薪形式,再和組長確認開工日期和工作使用系統和工具。介面設計之路就開始了!

心得→努力投履歷總會遇到一個賞識你的作品的頭家啊

第三間是斯洛伐克的書店電商。我應徵的是UX研究員,是所投職缺裡面我覺得困難度最高的,但也是最有趣的,起薪也最高。第一關就是一系列的讀者研究考題,以斯洛伐克文出題,雖然然允許我用英文回答,我也真的用英文回答,但是最後沒有通過第一關,總還是讓我歸結主要的原因是在語言身上。不得不說語言和文化的連結還是非常深,尤其書店的使用者是讀者,讀者在語言使用的精準度又有一定程度的要求,我的語言程度還無法應付。原本主要期待的並非職缺本身,而是可以和直接主管聊聊聊,可惜還是沒有機會。但是書店看在我認真答題的份上,最後竟然給我10歐的折扣券,收到後馬上興致高昂去買了書!

心得→語言能力有時確實是UX無法跨過去的障礙,但是誰知道呢?或許豁出一試還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四間是總部在奧地利的保險公司。第一關就是和直接主管和部門主管面試,兩位主管非常有心去點閱所有透過LinkedIn能找到的關於我的資訊,對談相當輕鬆愉快,不過我的德文只會幾個字,面對德文網站完全是一片茫然吶。雖然主管們非常有禮再三強調德文不是工作語言,但他們也告知我奧地利的德文網站會是這職缺主要負責的產品,我就深感在這幾乎人人都有德文基礎的鄰國國度,自己沒有優勢可言,加上我在感謝信中直接表明需要公司幫忙工作居留的申請,果然最終沒有收到好消息。

心得→面試前複習一遍自己的一生準沒錯,最好準備至少一項才藝/休閒嗜好介紹,最好再次和公司聯絡人確認所需負責的產品是什麼,才能先做好準備

這個職缺適合我嗎?

其實相對於UI我對於UX更有興趣,但現實面是UI能力的展現相對UX容易,UX職缺很多與市場、客戶、產品不同面向結合,如果不是在特定產業有相關經驗,又沒有足夠的學歷可以證明研究實作能力,加上地域和語言文化差異,要進入UX、讓公司或案主相信我有UX潛力是比較困難的。

且UI也可說是現在呈現UX的必要視覺呈現/包裝工具,並不是找到偏UI的工作就再也碰不到UX,總之我只想盡快在疫情中找到一份UI/UX工作,因此這趟自學之旅以UI為主,UX為輔,以UI為主的介面設計職缺成為我這次轉職的首要選項。

一個職缺涉及很多面向,首先是在投履歷階段,我會觀察甲方公司所在的產業別,或是乙方公司服務的客戶,比較兩者對於職缺的期待和要求。除了UI/UX涉及的產業別、工作內容和發展空間,舉凡公司規模大小、經營成熟度、管理是否有系統、福利多寡、辦公室氣氛、薪資、假期、在家辦公的彈性、是否需加班,都算在內。在面試階段,我以這些面向來評斷我對一間公司的綜合喜好。我發現,把公司和職位利弊作分析之後,得失心也少非常多,更能讓自己專注在優化自我能力或作品集的過程上。

對於試用期都還沒感覺到過去的轉職新手來說,上工依然戰戰兢兢,一方面想要有新的任務,但一方面又有點擔心第二外語溝通的日子。現在討論這個職缺是否適合自己可能言之過早,只能說我踏出一小步了。在公司,我是一人設計,頭幾天非常緊張,目前對辦公室氣氛還算滿意,只是隸屬於開發小組,和工程師每天在辦公室相處八個小時,究竟是無語問蒼天,還是我們是彼此的蛔蟲不需隻字片語?靜待下回分曉。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