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corrupttheyouth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四):肉身主體、身體圖式與兩種活動

笛卡兒之後,心與物二分為兩個部分,往後的哲學家都一直想解決或消除這個問題。也就是說,心靈或意識是一種存在,身體或物質是另一種存在,但究竟兩種是如何協同運作呢?且心靈屬「第一身」的東西,與「第三身」的物質互動很難理解。若果生命存在可分為心物二元,那麼昆蟲這些較低等生物有沒有意識?有的話,我們又怎能知道這些動物有沒有意識?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三):「整體大於部分之和」

所謂的形式(form),其實是從質料(matter)與其他質料的內在關係中構成。先有質料,再有質料與質料之間的關係,後來就自動地構成一種形式,形式可以說是內在於質料的整體關係之中衍生出來的。故此,智性主義所講的,先設立一套預定形式,再把質料套進去,或者如經驗主義者一樣,只講到質料為零散的東西,而無整體的關係,顯然與梅洛龐蒂的現象學考察不合了。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二):對經驗主義的攻擊

我認為梅洛龐蒂不是反科學的,他只不過是認為這一種原子論式的自然科學理解方式,不適用在人文與社會科學裡。當然,這種研究並非全無意義的,但是把這種實驗室中的量化方式,用於研究生物的行為之上,並認為這就是生命現象的全部,則會產生盲點。要知道的是,在梅洛龐蒂著作《行為的結構》中,他區分了物理序列、生命序列與人文序列,各自各有其地位,提醒我們不能把人文與生命都放進物理序列來理解。

梅洛龐蒂的基本立場 (一):對智性主義的攻擊

很多人閱讀梅洛龐蒂的著作時,都會發現裡面有大量關於科學實驗的例證與討論,頓時感到有點驚訝:為甚麼一個哲學家要花那麼多時間與篇幅去講這些科學研究,其用意為何?一般而言,我們都有種刻板印象,覺得歐陸哲學家與自然科學無關,講的都是接近文史、藝術、政治,以及存在論之類的問題。

入門經典:梅洛龐蒂《知覺的世界》

(原文刊載於好青年荼毒室-哲學部) 作者:Yu Hui  難度:★☆☆☆☆   因為教學和研究的關係,最近又栽回梅洛龐蒂的著作裡。梅洛龐蒂的哲學,早前已有荼毒室的文章介紹過(甘仔的幾篇解釋深入淺出,誠意推介未讀過的室友花點時間讀讀看啊)。如果看過介紹的文章,覺得「不夠喉」,想找點...

符號美學︰藝術是為了表達自我嗎?

藝術作品在表達些甚麼,遭人隨處拋棄的傳單也在表達些甚麼,它們真的有分別嗎?一般人都會認同藝術能夠表達一些事物,但究竟它表達了甚麼呢?這種表達的價值又何在呢?

鋼之鍊金術師 ── 真理是如何鍊成?

有人看《鋼之鍊金術師》看出了科學,又有人看出了神學,而我卻看出了哲學。

第俄提瑪 ── 一位提出柏拉圖式愛情的女哲學家

我們該如何追求愛情?如果愛一個人就只是愛其外觀與肉體的美,我們會大叫膚淺。但誰人不受外觀的美所吸引?肉體與精神之美,要如何選擇?我們是否永遠實踐不到「柏拉圖式愛情」?究竟何謂柏拉圖式愛情?一起追溯至柏拉圖的著作吧。  蘇格拉底說,他向第俄提瑪(Diotima)求教而得到了愛的道理。*

思想實驗:從零開始的FF世界?

「為何哲學會淪為很多人眼中的低等學問?」還記得之前有室友在樹洞問過這條問題嗎?豬文在回答時曾經討論到哲學是否不過是「吹水」,並且提到哲學研究所使用的方法有時令人難以理解,例如思想實驗。我想在這裡淺談一下究竟什麼是思想實驗。

人類不是動物的其中一種?動物等同於物件?── 傳統主客與心物二分的問題

究竟人跟動物的差異有多遠?人類這物種有沒有我們想像中,與其他動物截然不同;而其他動物有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笨?究竟人與動物之間的界線,是不是一條清晰的線。

哲學樹洞:演化論與道德真理(二之二)

現代的演化論(以及演化心理學)已經提供充足的解釋,說明我們為何會持有某些道德信念。

哲學樹洞:演化論與道德真理(二之一)

達爾文問:如果道德的出現已經能用演化論去解釋,那麼還有道德真理可言嗎?

電競和圍棋算是運動嗎?

如果你看看那些關於亞運電競的網上新聞,底下大部分留言都顯示他們並不同意電競是運動,甚至覺得把電子遊戲視為運動顯然是荒謬的。究竟這些非傳統項目算運動嗎?

噢,你也在這裡嗎?

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嚴謹的反省與求真的心靈

曾經和朋友談起分析哲學和歐陸哲學的分別,這位算是專研歐陸哲學的博士生這樣說:「我覺得分析哲學把東西都講得清清楚楚,哲學的味道都全去掉了!但歐陸哲學都愛把東西講得玄一點,這樣讀起來才有哲學的味道!」

為何雅典人要蘇格拉底死?

蘇格拉底之死(399 BC),在柏拉圖的筆下成為了千古傳頌的經典。他的死有甚麼值得歌頌?我們先從一個大略說起 ── 蘇格拉底之死標誌着一位哲學家為了捍衛哲學而死。做哲學犯不着死吧?且看箇中原因!

哲學談何普及?

談到哲學普及,我們當先問的是:為什麼哲學要被普及?學問有很多,但不是每一種學問都需要普及,很多專業而且複雜的學問其實只需要社會上少數的人認識就可以了,大眾根本不用了解。

擺脫不成熟狀態

坦白講,什麼是成熟,真的是一個麻煩到極點的哲學問題。

白日夢有理

白日夢究竟是甚麼? 白日夢是夢嘛! 的確,白日夢叫做「夢」,顯然跟睡着的夢有相似之處。白日夢跟夜裡的夢在內容上都是虛幻的。說它虛幻,就是說它不真實了。 虛幻和不真實,也等如承認它是假的。而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帶着價值判斷看待所謂假或虛幻的事物。即使哲學也強調求真,並以指出虛妄為己任。那是否已經可以宣告白日夢無任何價值可言?

哲學樹洞:薛西弗斯的自由

卡繆說的自由好像不是自由選擇的自由?「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熱情」中自由到底是怎麼樣的自由?荒謬之中,除了在有限生命裏作最大限度的抵抗,還有甚麼自由的空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