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
Cross

如果妳/你恰好喜歡他們,我們或許能聊聊。 朵卡萩/馬奎斯/駱以軍/胡淑雯/莫言/胡遷/卡夫卡/海倫‧菲利浦斯/金愛爛/卡佛/陳春成/卡爾維諾/伊格言/辛波絲卡/德里羅/麥克伊旺/米蘭昆德拉/安妮艾諾/霍桑/波赫士

當《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讀到一百五十頁時讀到豆瓣書評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讀到一百五十頁時,上班無意中摸魚讀了些豆瓣書評,有了些感想。

在一片沒什麼意義的讚美聲之中(豆瓣書評的某種正向評論取向)裡出現了一些質疑的聲音,對於什麼愛爾蘭版《小時代》,或缺乏深度等評論,我也不以為然,甚至更想為此說上幾句。

首先以《小時代》比之(甚至說小時代可能更好者)的人,要不沒讀過《小時代》,要不沒讀過《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幾乎每次我都用複製來處理這常常的名字以及讓我想起那哪不分的許多人)。《小時代》裡充斥著不真實的生活(即便說小資都過於浮誇的超·演戲狀態)和低劣的物質排比,而《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頂多算是在缺乏重力感這一點上有些許類似。但「失重」本就是當代年輕人的普遍特性吧(原想使用問號但語氣上似乎句號更能強調本意)。

《美麗的世界,你在哪裡》中關於社群媒體化的年輕人交流狀態是有很道地的描寫(不是只有寫窮苦人才是道地好嗎),在我讀到的部分也不得不驚艷於其對文書工作的刻畫,如何在word上反覆處理類似的文件,在W和H的中間及右邊加上點,又在最後以「WH」搜尋文檔是否有漏網之魚,光是這小細節就足以表現當代工作輕飄飄的繁複且無用的性質。

而另一些人批評,本書中角色的見地不夠深刻,厚重字詞滿天飛但都淺嚐而止,我傾向認為這也是左派年輕人真實狀態的捕捉,無論作者是否刻意操作還是無意展露都不重要,其效果就是「很好地呈現了試圖將厚重意義收進精靈球的無力年輕人們如何在對話中將意義消解。」而且他們真的,真的,也不真的關心這些東西吧?難道看不出來嗎?最終也還是,我我我啦讀者們,反正我是這樣覺得的。

還有一些人提到,書中詳盡的動作描寫猶如劇本,令人厭煩。這頂多是個喜好問題,算不上缺點。有時候景色描寫是「帶動時間運轉的齒輪,在不表達意見的語詞中讓時間流動。」是否過多?我也覺得有一點過多,但無傷大雅吧?

話雖如此,我還是很喜歡讀豆瓣書評,也曾希望台灣出現類似的網站,畢竟言論更為自由。但很可惜沒有。大咖寫的書評不是總得要求完整的形式,就是誇誇,無趣得很,總試圖從遠景歸納一切,東拉西扯,最終就是失去一切細節,沒在討論作品本身。而細節,一閃而過的靈感,或僅僅是一句話,那些東西才是小說真正的魅力。那種能讓你一句接著一句讀下去的東西,而不是打包出餐的漢堡。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