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ace
gerace

我在这里思考人生、情绪、互联网。不一定要做什么,但是必须要知道为什么。

回乡记

在来处重新开始

6月末,我回了一趟家乡。由于疫情的缘故,也可能是借着疫情的借口,我已经三年没回去了。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与家乡的割裂感几乎难以避免,有太多的理由让人近乡情怯。

在外地生活愈久,在家乡成长的日子,占据记忆的比例已经越来越低了。这一次当我又站在了家乡凉爽的晚风中,从前的不安和羁绊已经几乎消散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近乎旁观者的陌生感。这种陌生引领出了全新的视角,去看此地、此人,看到从前在这里的日子是如何塑造了自我一开始的底色,抽离出去回头看,只是一场理所当然。


小城市的共性必然是封闭的,但是由于生活的压力,居民也很难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平静和闲适。百业维艰,唯有体制内是最好的归宿。进了体制的人大多沉浸在沾沾自喜和优越感中,由于缺乏合理的竞争,很多人占着专业领域的坑位,全无对事的追求。竞争确实变小了,但同时你也见不到榜样,得不到激励,也很难找到同行的伙伴。

而对于原生家庭,当我不再沉溺其中时,才真正能够客观的审视父母。他们有时是喜悦的,因为在这生态里他们脱离了辛苦谋生的站位,但他们也是时刻在紧张之中的,因为陷落的恐惧是那么令人无法直视,需要全方位的捍卫。我也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紧张模式几乎复制粘贴般的继承在了我的潜意识中,它在每一件生活小事里,以“理当如此”的正确面目呈现,让你很难反驳。你可以想明白很多大道理,但是很难违抗多年养成的行为习惯。

现代人挥之不散的焦虑或是抑郁,其根源可能就藏在这种长期渗透的紧张和恐惧之中。它们就像是精神上的炎症,每天小小的发生在几个局部里,单个来看危害都不大,但是你感受到的是持续的不舒适、接连的挫败和永无休止的自责。想要真正恢复身心健康,既需要大道理的说服,更需要在小事上持续的训练。

从根本上而言,想要摆脱焦灼的恐惧,唯有把生计托付于开放的土壤。只有开放的环境,才能容错容差,是永远有机会的,而不是一步走错万劫不复的。而进入了开放世界,也必须要相应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练习犯错,练习错了也平静应对,练习想方设法、永不放弃。

而审视我们的来处,也是练习的一部分。那不够美满,但它自有其内在的逻辑。既成的事实唯有接纳,对于自己能够掌握的部分,尽可以尽己所能,想方设法,永不放弃。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