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微幽光
暗微幽光

華文學術圈開放及可重製自耕農。研究之內致力實踐,研究之外積極推廣。相信訊息暴量混亂的時代,人人要有自行"料理"資訊的能力。

科普文筆能幫助一般大眾理解科學知識?還是增加長知識的幻覺?

「肝膽排石法」之亂正在延燒時,讀到一篇月初發表的心理學論文,恰好能談談一般人誤信偽科學知識的其中一種原因。這篇網誌是podcast的朗讀本,歡迎上節目網站聽有聲版。

podcast節目網頁: https://open-cafe.netlify.app/project/ep029/




Collabora: Psychology是一本什麼樣的期刊?

首先來聊聊Collabora: psychology是什麼樣的學術期刊。這本期刊創刊於2015年,由一群跨領域的心理學者創辦的開放取用期刊,也是有接受註冊報告研究的期刊中,設定條件嚴格的的期刊之一。要談這本期刊的特別之處之前,我必須自我適當揭露可能的利益關係:這本期刊其實是我所參加的SIPS學會所經營的,現在我正在擔任學會的執行委員,每個月會要參與會議,監督各項運作經費的收入和支出,像是Colabora: Psychology的營運狀況。不過我在製作這一集時,並沒有從這本期刊或學會獲得任何的一個業配,純粹是我個人對於這篇論文的興趣,這篇Straight From the Scientist's Mouth剛好切合不久前發生在台灣網路媒體發生的爭執事件。


講清楚利益關係,就來談這本期刊的註冊報告條件:期刊要求投稿註冊報告的預先註冊計劃,必須要詳細列出確認性假設的測量與操作條件,以及分析測量差異的統計方法設定。探索性問題要嚴格說明收集資料的目的與方式,以及分析的推論原則。也就是徹底落實本節目前幾集談過的預先註冊規劃原則。


談談這份研究在做什麼


接著就來談談特里爾大學心理學系的這份研究。這篇論文想要探討讓一般人閱讀省略術語的學術論文白話式摘要,會不會比起正式學術摘要更容易理解。首先要了解一般學術論文的摘要,通常是寫給鑽研這個領域的學術工作者,為了方便溝通和討論,發展出用術語與格式表達這份研究的重要貢獻。這種學術寫作格式長久發展下來,跟一般大眾的溝通成本越來越高,造成一般人不容易從閱讀學術文章直接得到想了解的最新知識。現代各種領域的科普工作有一大部分就是把學術論文改成白話文表達。


特里爾大學的心理學者選用的素材來自德國出版的英文期刊「社會與政治心理學」的12篇論文。這份期刊鼓勵投稿著另外撰寫一份不含理論與方法的學術術語,一般人也可以理解的白話摘要。這些心理學者取用這些材料,再改編出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改編的原因是根據論文的文獻回顧,醫學與公共衛生的學會明文建議,使用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有助與大眾溝通。


特里爾大學的心理學者設定的兩項基本確證性假設,認為參與者會覺得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最容易理解,回答相關問題的答對率也會高於沒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和學術格式的摘要,而且學術格式的摘要的可理解度與問題答對率會明顯低於兩種白話摘要。讀者對內容的理解程度評估方式是以1到8分表達理解的容易度,12篇摘要的內容則設計為20幾道是非題,以讀者的答對率考察對三種摘要類型的客觀理解。


研究者關心的另一種問題稱為「輕鬆吸收效應」,意思是缺乏專業知識的一般人,閱讀白話解釋的專業知識之後,感到判斷專業知識的內容真偽與實用性提昇。特里爾大學團隊由三個方面測量參與者閱讀三種摘要之後的「輕鬆吸收」程度:首先是參與者認為內容可信的主觀評估,第二種是參與者認為讀了這份摘要後,對於這方面知識的自信心,第三個是認為在相關情境所根據摘要內容進行判斷的主觀評估。全部都是以1到8分表達參與者的評估。


除了確證性假設,研究團隊也探討了三個探索性問題。第一個問題探討參與者獲得知識的情緒感受,特指有所頓悟的正向情緒,以及如此而已的負向感受,這方面研究團隊使用其他學者發展的一套評量表,以參與者的量表分數表現情緒狀況。白話摘要相對於學術格式摘要,應該至少引起較少負面感受。第二個研究團隊想探索的問題是什麼樣的摘要會明顯影響參與者主動檢索論文全文的意願,他們的考察方式是詢問參與者需不需要取得可下載全文的網址,以回應是否需要表示參與者的意願。研究團隊認為讀過白話摘要與學術摘要之後的檢索全文的意願差異,可引起一般讀者有意願追求全文的動機,是否與個人相關的課題。最後一個研究者想探索的問題是參與者英語能力的調節作用,因為「社會與政治心理學」是德國出版的英文論文,參與者都是在德國特利爾大學就讀的德國學生,雖然他們的英文閱讀能力應該都還不錯,但畢竟不是他們的母語。要求參與者閱讀不是日常熟悉的語言,會不會影響其他測量的表現,是研究團隊與關切這個研究的心理學者都會好奇的方法學問題。對於聽到這裡的聽眾來說,比較有興趣的應該只有情緒感受與索取論文全文的意願。


談談這份研究有什麼收穫


最後結果顯示,涉及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的確證性假設都得到支持證據。理解程度的主客觀評估都顯示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都比無副標題的白話摘要及學術摘要好理解,顯示白話文章的標題與提示確實有助一般人理解專業知識,不過真正因素還需要更詳細的探討。有關輕鬆吸收效應的研究結果顯示,有副標題的白話摘要在三項指標的得分都是高於另外兩種摘要,而且無副標題的白話摘要與學術摘要在這些指標沒有差異。因此研究團隊認為設置副標題,是引發輕鬆吸收的關鍵,我認為這可以說明為什麼多數科普文章書籍都會在段落之間設定副標題與關鍵字。不過這個結果讓研究者關心輕鬆吸收的論文會不會引導讀者過度推論研究的意義,輕忽科學方法的要求,是需要關切的課題。


至於研究團隊探索的情緒感受與檢索意願,分析結果顯示讀過有標題的白話摘要,參與者的負向感受低於其他兩種摘要,也比較有意願去取得。不過根據參與者的自我陳述,索取全文的動機比研究團隊的預期更複雜,例如讀者了解文章來源一致,想看看正式論文是怎麼寫的。想探討動機因素,操作與測量都需要更精確的定義。



輕鬆吸收專業知識的利與弊


最後我就想透過這篇論文來談談過年時,從網路燒到各大媒體的肝膽排石法爭議事件(在此不回顧事件細節,請自行搜尋),我在此以非專業與專業稱呼兩方當事人。根據事件之中非專業的當事人這方分享的影片,當事人最初分享的主要動機是個人的身體健康問題,依照被專業當事人批評的肝膽排石法書藉及資訊調理後有所改善,才拍影片分享,之後反擊專業當事人的根據主要來自個人對於那本書藉的信心。雖然這個案例的兩方當事人引用的資訊比德里爾大學用的材料更多,我可以理解那本肝膽排石法書藉對非專業當事人來說,是比專業當事人引用的專業文獻更白話。非專業當事人在正式道歉之前的表現,某方面強化了德里爾大學的心理學者們對於「輕鬆吸收效應」的疑慮:讀者會根據容易懂的資訊過度推論。當然,這不是說仼何人讀了容易懂的白話科普文就會立刻以為自己會變成專家,這個案例的非專業當事人有各種動機因素,讓她憑白話資訊惹出風波。德里爾大學的研究探索性部分也可看到,讀過白話文的讀者會比較有意願去檢索原文(雖然這個能是情境條件造成的混淆),如何運用白話摘要的好處讓更多一般大眾認識專業知識的助益與限制,以及避免輕鬆吸收過度放大不良動機,導致爭議甚至悲劇,是心理科學可以發展的方向。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