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備份
大家備份

騰訊大家已在2020年2月被中國網信辦勒令關閉,故希望在這裡把部分文章救回來。歡迎各位留言交流。【2024年起此處不只備份騰訊大家文章,唯會註明。】如備份文章作者想撤下稿件,請留言通知。

陽歌:中國大學的三十年變遷

2013-06-13*隨著今年高考正式結束,中國的學生和教育工作者又將回歸正途,在成千上萬所大學裡繼續他們的學業。而正是這些大學,孕育著中國明天的學者、企業家和商界領袖。今天的這些高校,與我1987年第一次來中國時已大相徑庭,那時,我在北京地質學院教書。

在我開始討論中國的高等教育在過去25年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之前,我想先簡單說說高考怎麼變成了今日這種瘋狂的媒體盛宴。今天的媒體比25年前更加商業化,炒作正成為中國媒體的主要產品,這反映出類似的商業化已扎根於中國的大學系統。

即使像我一樣的媒體迷也很快厭倦了這幾天電視、網絡和報紙對高考洪水般的報道,而這些報道已成為考生和家長焦慮的主要來源。

在考試前,我讀到了許多關於防止考試作弊的新措施,以及家長如何確保孩子準時到達考點的報道。考試的那幾天,又湧現出更多關於警察防止考場周圍交通堵塞的報道。甚至有一則古怪的報道說,上海的一個女孩戴著四塊手錶參加考試。也有悲劇,安徽省的一個考生在考場外遭遇交通事故身亡。

值得慶幸的是所有的媒體聚焦現在已成為過去,不過我確信明年會來的更強烈,到時,處在激烈競爭與商業化之中的媒體會尋求任何可能的角度進行報道。

我第一次來中國時,這種媒體狂歡是不存在的,當時我作為1987年的大學畢業生在北京地質學院教書。事實上,我教書的學校那時甚至沒有本科生,只是一個1000多名未來的地質學家的乏味訓練場。

我用「乏味」這個詞,因為它適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那時這個學校是由一系列破舊的平房構成,不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學習和生活的地方。同時,地質學被認為是一個不受歡迎的專業,因為大部分工作在偏遠地區,大多數學生公開承認他們在那裡學習只是因為被那些更讓人神往的專業拒絕了。

我不瞭解實際的統計數據,但據說那時中國只有不到10%的高中畢業生能夠上大學。這與今天形成鮮明對比,現在大多數大學擴展為龐大的機構,能夠容納大部分想接受大學教育的學生。

我曾經教書的學校已成為一所正式的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目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各種專業一共有幾千名學生。當然現在的大學與我1987年工作所在的學校相比已面目全非,許多老建築現在已被拆除,為更加現代化的教室、宿舍、辦公室和其他設施騰出空間。

過去和現在之間發生了許多變化,我將只描述其中一些來例證更廣泛的轉變,最大的變化在於大學的教學人員。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擁有大學文憑的人被視為「知識分子」,有資格在大學教書。這種情況是由於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時期,許多大學關閉導致的。這導致大學終於重新開放時,大學畢業生和研究生非常的稀缺。

我記得1987年我作為一名23歲的大學畢業生來到北京地質學院,當發現這個學校的許多教授和我年齡相仿,而且沒有高於大學文憑的人時,我有點驚訝。這與西方有很大不同,在西方絕大多數大學教書工作都需要碩士和博士學位。我記得每次有人稱我為「外國專家」或叫我「教授」時,我都尷尬臉紅。

今天的情形截然不同,我在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的同事幾乎都有博士學位。我們教的課程也非常多樣,越來越強調主題要切實可行並且吸引學生。政府導向的政治課依然與這些更受歡迎的課程並存,這反映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時代的元素混合併存於今天的大學裡面。

過去和現在的另一個巨大變化是學費。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一切都是免費的,學生甚至獲得政府補貼來支付生活費。我清楚記得這些補貼,因為學生常常抱怨這些補貼很少,但我常常告訴他們美國沒有這些補貼。

免費的時代基本已成為過去,復旦大學等高校的熱門專業現在收取的學費高達數萬元。當然學生的不滿還在繼續,抱怨高學費代替了過去抱怨低補貼。

總之,高等教育的變化是經濟快速轉型的結果,這迫使中國改良其教年輕人思考的方式。我個人認為中國的高等教育在過去十年變得太商業化,大學需要更加強調創新和批判性思考,少用「一時被青睞」的專業去吸引大多數學生。

轉型的持續將至關重要,決定中國是否能通過生產新一代專業人士來維持當前的快速增長率,這些專業人士應擁有經濟保持向前發展的技能。它也將決定中國是否能擺脫當前只是模仿的境地,以及是否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全球領導者和創新者。

(陽歌,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財經新聞講師)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