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嬉隱肆
小白的嬉隱肆

一直是這樣我的血脈裡沒有正經

偽論馬特市及魔鬼代言人

我以前的點讚數都少得可憐吶

回頭翻了一下,我的處女文發於 2018 年 9 月,算來也兩年半多。當時真只把 Matters 當成一個新科技實驗場,主要目的是來研究區塊鏈,把「內容」與「新創科技」兩個題目結合是很有趣的實驗,這也都是我的興趣。

當時較多的是資訊技術、文學、藝術、政治、社論主題的文章,的確專業氣息濃厚。在眾專家好手面前,我都不敢太高調,多處於潛水中,默默按讚。

這也導致我早期文章的拍手數都很少,但我不在乎,畢竟我只把這裡當成實驗觀察磨練文筆的所在。

實驗觀察
很想知道這年頭內容與區塊鏈的結合能走到什麼地步,以及還能把「內容有價」這概念玩到什麼程度。畢竟勇者不知凡幾,失敗者卻如天上繁星,叫人不得不預設冷眼立場。

後來跟 LikeCoin 與 BitAsset 的合作實現了內容有價的最後一哩,意義重大。但我至今仍沒完成第一筆交易,因為我不想把我的銀行帳戶設定到 BitAsset 中。早期 BitAsset 中企味濃,讓我卻步。從線下走進線上,我需要明確的隱私保證。(我還記得站方有說仍在尋求與 BitAsset 以外的交易所合作,不知此事是否有譜?)

磨練文筆
之前提過網上寫文也十多年了,圖個心情抒發兼日記留存以防老。無奈難恆久遠的是平台,至今學到的教訓是「異地備援」,多找些地方複製貼上,滅了一個還有千千萬萬個。(你就是個性懶散不想備份在自己硬碟就對了!)故當時只把這裡當作另一個備份平台,什麼按讚拍手於我如浮雲。Like 數量只有個位數是日常,仍照寫不輟。

漸漸發現作者越來越多,且隨便一位新人的文章都是一兩百讚起跳,回頭看我那清癯的數字,納悶我是在哈嘍?於是才駑鈍察覺,原來現在 Matters 的社交目的已大過內容與科技,很好奇這年來站方到底做了什麼厲害的改變,讓 Matters 從 Medium 變成 Facebook?

有人說要多追蹤他人、要多拍手、多互動,那我就試試看,好像真的有效。剛開始挺欣賞這樣的轉變,但久了後開始感到疲乏,竟懷念起過去拓荒時期。譬如彼時政治文曾經引爆洗版現象,後來被引入機制和諧掉,現在倒叫人想刻意翻些吵架文出來吐槽一下 :p


昨天在 Netflix 上又看了一次《The Devil's Advocate》(魔鬼代言人),因為太久沒看所以這次有蹦出新想法(不是說完整版更香豔刺激啦)。劇中魔鬼陣營的人都在跟主角說你很棒、你很美、你做得很好、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問題不在你而都在別人等等等,讓我覺得好似在看心靈雞湯書!可那些雞湯文不都是叫人要正面思考、活在陽光下嗎,怎麼連黯黑地獄也在耍這套?陰陽兩派都在搞小團體,和諧都在自己圈子裡玩,啊都不用走出同溫層不就好棒棒。

就看 Matters 之後能不能突破同溫層障礙。我期待,有一天我會眼開。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