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的嬉隱肆
小白的嬉隱肆

一直是這樣我的血脈裡沒有正經

滿竄著躁動與不安的《高堡奇人》

剛看完 PKD 的作品《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高堡奇人),這是我初次讀他的書。

慕其名已久,源於同事介紹,後只透過維基百科稍識其人。知道許多科幻電影的原著來自於他,也大概明白其作品中充滿存在主義哲學況味的非典型科幻風格。我的愛片《銀翼殺手》就是這種調調:用科幻題材來包裝虛實辯證、內外在反轉、東西文化碰撞等腦性元素,再以歌德和賽博龐克等暗色調打底。不過看改編電影是一回事,腦補再多不如親讀原著。

最近始發現圖書館已有入庫 PKD,雖是中國那邊出版社的簡體字譯本,但緣慳已久後的這個興奮發現讓簡體字不流利的我火速先借了一本《高堡奇人》。譯筆稱流暢,越讀越有滋味。

不過就算維基百科的介紹再清明,實際讀書時卻仍不免陷入了昏脹情緒。情節部分會讓我聯想到喬治・歐威爾的《1984》和湯瑪斯・品瓊的早期作品(如 1963 年的《V.》和 1966 年《第 49 號拍賣物》),一種老時代預言或宿命的悲觀色彩揮之不去,又帶有早期硬派偵探小說般的冷酷頹廢。事實上觀其出版年份——1962 年——也正好介乎於彼此之間。那可是二十世紀最具創造力的年代——六〇年代——的開端,上承被垮派作家和爵士樂手拓寬疆界的解構藝術,下啟解放心靈(虛)與內在省思(實)的反叛文化。肯・凱西的《飛越杜鵑窩》也是如此,都是滿竄著躁動與不安。

讀完後的當下,我的感受正在理性與後現代、寫實與超現實之間擺渡著,講白了就是還無需把自己喝鏘就能進入狀況,但也別以為可以草草掠讀。因為那些隱隱不定的活性元素無處不在,他們不斷分裂與融合地迷亂攪和著,甚至不容你意識停滯太久,場景快速切換逼得你必須滾動式修正原先設想情節,就好像一本「活」小說,而且鮮活到你讀完最後一頁後,才驚覺被打了一巴掌還是怎樣地沒完沒了...

很欣喜在浩瀚的六〇年代中我又補上了一塊文學拼圖,我想 PKD 我應該會盡量全部攻略吧。

PS. 聽說這本小說前幾年有被拍成電視劇,我是還沒看過,倒是先聽到一張靈感來自於此劇的合輯唱片《Resistance Radio: The Man in the High Castle Album》。其中有首由美國藍調吉他手 Benjamin Booker 所翻唱的老藍調標準曲〈Spoonful〉,這首歌原唱是 1960 年的藍調老先覺 Howlin' Wolf(你看這歌的年份多麼貼近《高堡奇人》問世時!)。Benjamin Booker 把它玩成恍惚迷離的當代另類低調風,卻不失其藍調老火味,蠻符合此歌主題 "spoonful" ——人慾之代表:愛、性、毒、權、錢——該有樣貌,那正是 PKD 筆下的世界。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