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斜槓工程師
小小斜槓工程師

我是個味覺白癡,味蕾分辨不出100塊的澳牛和1000塊的和牛差在哪裡,希望不要再打鐵了。 「打鐵」是指投籃不進,球打在籃框上就會聽到「噹」的一聲,就像鐵匠打鐵的聲音,有點引申為作白工的意思。 有拍盡力回拍,也歡迎關注,歡樂共享。

「台北生成現場:列島雜湊2023」| 藝術家們的想法

一個充滿藝術的下午

前言

我算是藝術的門外漢,勉強從 NFT 的角度切入的話,我也只認識 CryptoPunks、 Bored Ape Yacht Club、Mutant Ape Yacht Club、Doodles 和 Azuki 等少數已經廣為人知的藝術作品,當然,以上那些,我一個都沒有,也因為區塊鏈上詐騙的項目太多了,太貴的,我不會考慮,太便宜的,沒有收藏價值,只有對我有特殊意義的,我才會考慮收藏。

甚麼是生成藝術?

說實話,在看到這個特展之前,我對生成藝術只有很模糊的概念,從網路上搜尋的解釋,生成藝術是指由計算機算法或人工智能系統生成的藝術作品,在1965 年,德國哲學家 Max Bense 開創了生成藝術的概念,這種藝術是由藝術家在電腦寫入特定程式,經由演算法創作藝術作品,例如,藝術家可以選擇作品中所要採用的顏色和形狀,並在演算法中輸入隨機數值進行運算。最終成品即為生成藝術品。


因為區塊鏈的特性是區塊鏈上的數位資產是永久的且不可竄改,生成藝術的 NFT 採用智能合約創造,並以 NFT 形式儲存在區塊鏈上,智能合約是符合特定情況下在區塊鏈上自行執行的安全程式碼,因此極為適合用來開發隨機生成的演算法驅動藝術,作為藝術家,他們只要構思出組成 NFT 的一系列特性,並為各個特性設計一至多個變數即可,之後,撰寫或複製智能合約程式編碼,依此生成新 NFT 變異版本,且設立 NFT 生成數量的上限,CryptoPunks 或 Bored Ape Yacht Club 等,可能就是用類似的方式生成。


藝術可以是很主觀的事物,它和人的關係是深刻而多樣的,藝術的形式也可以是多元及富有想像的,如文字、音樂或影像,它是人類作為自我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藝術家們常用創作來表達他們的觀點、情感、經驗和內在世界,也常被用來反映社會、政治、文化和歷史等方面的議題,有些作品,您可能只要一看到它,就會激發喜悅、悲傷、驚訝、憤怒等各種情感,引起您的共鳴和感受。

鳳甲美術館是在北投某棟建築物的 11 樓,其實展覽空間不多,陳列的物品不多,主要是以生成藝術為主,假如沒有導覽的話,會較不清楚創作著所創作的意圖,我去時,剛好趕上《媒體二三事:區塊鏈藝術與文字書寫》及《在互動媒體與人工智慧之間的生成藝術》兩場對談,了解到一些相關從業人員對於生成藝術的想像,當然,由於區塊鏈這個載體的興起,區塊鏈對藝術相關人員的影響是很深遠的,其中的張編輯特別分享自身從事 Web2 及 Web3 平台的經驗,而對於藝術生態鏈近幾年來的變化,多位講者都有分享他們獨到的見解,大家都希望把環境弄好,但要做甚麼、怎麼做、如何做、誰去做,都有得討論。

藝術作品在傳統上,存在著市場炒作、浮誇、價格模糊、排他性等現象,在拍賣會上,一位在世畫家的作品頻頻以過億元的高價成交,但同樣是這位藝術家的作品,在畫廊、私人藏家手裡的價格卻往往落差幾十倍甚至幾百倍,由於藝術品市場的商業性和價格的低透明度,人為因素影響藝術品價格的情況早已屢見不鮮,但是,NFT藝術作品在狂熱過後,市場卻也亂象頻生,偽冒抄襲作品、未經官方授權的假貨不斷湧現,聽完講者們各自的看法,其實並沒有絕對的對或錯,大家都在想辦法找出一條正確且適當的路,越多人選擇的路,我們應該就會往那個方向走。




各位朋友們,社區活動 《社畜的一天》,6/4才截止,您們是否也感到身心俱疲,每天的生活充滿了重複的工作、無止境的加班和緊迫的 deadline呢?你們是否也有著自己的故事,卻無人聆聽?您可以講述您的工作內容,描述您的同事、上司和下屬,描繪您的工作環境等喔,歡迎投稿。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第一个支持了这篇作品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