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可成
方可成

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

快评2021年普利策新闻奖:在一个病了的世界追寻公平正义

疫情、种族主义,还有一位获得“特别贡献奖”的18岁少女。
以下内容是新闻实验室免费newsletter第023期的部分内容,点此免费订阅和查看往期newsletter


🎙 点这里
可以收听播客有声版。

美国当地时间6月11日,第105届普利策奖公布,从去年的报道中选出了优胜者。往常,普利策奖都是4月颁发,今年推迟了2个月,就是因为疫情的影响。18名评委坚持要在线下见面开会讨论,而4月份之前鉴于美国的疫情情况,很难做到,所以就推迟到了现在。

遵循新闻实验室的传统,我们继续对今年的普利策新闻奖做一番快评,随后也会在会员通讯中提供更为详尽的解读,想要阅读的话就尽快加入会员吧~往年的解读请点链接:2020年2019年2018年

首先,每年的普利策奖有那么多奖项,先看哪个呢?一般认为,其中最重磅的奖项是“公共服务奖”(Public Service),获奖的不能是个人,只能是团队。

今年获得这个大奖的是《纽约时报》,获奖作品是他们对新冠疫情的持续报道。鉴于疫情是2020年全世界的主题,这个奖项并不意外。但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所有媒体都在做疫情报道,甚至可以说2020年的大部分新闻都和疫情有关,那么《纽约时报》的报道过人之处在哪呢?或者说,普利策奖的评委们看重的究竟是报道的哪些角度、哪些面向呢?

我们可以从颁奖词里面找到答案。评委们强调了三个要点。

第一,《纽约时报》的报道暴露了疫情之下的不平等。的确,穷人和富人,白领和农民工,老人和年轻人,白人和黑人,发达国家的人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大家在面对同一种病毒的时候,其实受到的影响是极为不同的:感染的机率不同,感染之后的死亡率不同,失业的概率不同,生活受到的冲击不同……新冠疫情让这个世界早已存在的不平等被暴露得更加明显。《纽约时报》在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就是对疫情之下种族不平等的互动式报道

第二,《纽约时报》的报道揭露了美国和其他国家政府在应对上的失败。这方面最震撼的当然就是5月24日整个头版上密密麻麻的新冠疫情死难者名单。此外还有报道揭露美国早期的检测失败导致延误了一个月的宝贵时间。

第三,《纽约时报》的报道提供了大量的数据,让地方政府、医护人员、商家以及个体可以更好地做好准备和防护措施。的确,他们做了非常多的数据新闻报道,比如对养老院感染和死亡情况的统计,对大学疫情情况的追踪,对居民附近ICU病房使用率的追踪

如果我们继续看其他奖项的分布就会发现,这次普利策奖的最大重点其实还不是疫情,而是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的奖项,所以他们最关注的当然是美国的社会正义问题。2020年,黑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群众抗议运动,其核心议题是种族主义和警察暴力问题。

在今年的普利策奖名单上,与这两个议题相关的获奖作品包括:

  • 明尼苏达州的《明星论坛报》对乔治·弗洛伊德之死的报道获得突发新闻奖,这个事件就发生在明尼苏达,这家当地媒体可以说是不辱使命了;
  • 美联社的摄影记者对随后发生的抗议活动的报道获得突发新闻摄影奖,这组摄影记者里还包括一位从业30多年的华裔新闻摄影记者,名叫赵汉荣;
  • 路透社记者通过分析美国联邦法院的判决,解释了警察为什么在过度使用暴力之后往往可以被免于起诉,这组报道获得了解释性报道奖
  • 由非营利媒体The Marshall Project和其他多家团队合作的对警犬暴力的调查,获得了国内报道奖
  • 一家跑步专业杂志《Runner's World》详细报道了一名手无寸铁的25岁黑人男性在家附近跑步的时候,被两名白人男子怀疑是小偷,进而被枪杀,这篇报道获得了特稿写作奖
  • 佛罗里达州的《坦帕湾时报》获得了地方报道奖,获奖作品揭露了一个地方警长是怎样监控和骚扰当地居民的;
  • 《洛杉矶时报》关于警察、监狱等刑事司法制度的一系列社论获得了社论写作奖;
  • 弗吉尼亚州的《里士满时报》获得了评论奖,里士满在美国内战时期是主张维护奴隶制的南方邦联首都,所以城市里面有很多邦联时期人物雕像,去年很多雕像被推倒,因为它们象征着白人至上主义,这篇获奖作品就是评论这一事件;
  • 《纽约时报》的文化批评作者Wesley Morris获得了批评奖,他的获奖作品讨论的是美国的种族和文化问题。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普利策奖还颁发了一个“特别贡献奖”(special citation),颁给了18岁的少女Darnella Frazier。她并不是记者,而是一名用手机拍下了弗洛伊德死亡过程的路人。她拍摄的这段视频随后引发了撼动整个美国的反响。

Darnella Frazier和她拍摄的视频截图<lt-mirror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lt--mac-os" style="display: none;"><lt-highlighter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lt--mac-os" style="display: none;"><lt-div spellcheck="false" class="lt-highlighter__wrapper" style="width: 622px !important; height: 28px !important; transform: none !important; transform-origin: 311px 14px !important; zoom: 1 !important;"><lt-div class="lt-highlighter__scrollElement" style="top: 0px !important; left: 0px !important; width: 622px !important; height: 28px !important;"><canvas class="lt-highlighter__canvas" width="210" height="15" style="display: none; top: 0px !important; left: 206px !important;"></canvas></lt-div></lt-div></lt-highlighter><lt-div spellcheck="false" class="lt-mirror__wrapper notranslate" data-lt-scroll-top="0" data-lt-scroll-left="0" data-lt-scroll-top-scaled="0" data-lt-scroll-left-scaled="0" data-lt-scroll-top-scaled-and-zoomed="0" data-lt-scroll-left-scaled-and-zoomed="0" style="border: 0px none rgb(179, 179, 179) !important; border-radius: 0px !important; direction: ltr !important; font: 400 13px / 1.15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Segoe UI", roboto, arial, "PingFang TC", "Microsoft YaHei", "Source Han Sans TC", "Noto Sans CJK TC", "WenQuanYi Micro Hei", sans-serif !important; font-feature-settings: normal !important; font-kerning: auto !important; hyphens: manual !important; letter-spacing: normal !important; margin: 0px !important; padding: 0px !important; text-align: center !important; text-decoration: none solid rgb(179, 179, 179) !important; text-indent: 0px !important; text-rendering: auto !important; text-transform: none !important; transform: none !important; transform-origin: 311px 14px !important; unicode-bidi: normal !important; white-space: pre-wrap !important; word-spacing: 0px !important; 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writing-mode: horizontal-tb !important; zoom: 1 !important; -webkit-locale: "zh-Hant" !important; -webkit-rtl-ordering: logical !important; width: 622px !important; height: 28px !important;"><lt-div class="lt-mirror__canvas" style="margin-top: 0px !important; margin-left: 0px !important; width: 622px !important; height: 28px !important;">Darnella Frazier和她拍摄的视频截图</lt-div></lt-div></lt-mirror>

普利策奖的评委说,这段视频显示了,在记者们追寻真相和正义的过程中,公民能够扮演重要的角色。的确,很难说这个女生是所谓的“公民记者”,但她对那一刻的勇敢记录,让她的作用没有任何记者能够替代。

所以,看了以上的名单,如果让我来总结2021年的普利策新闻奖获奖名单的话,那就是:在一个病了的世界追寻公平正义。

最后来说说三家首次捧得普利策的著名新闻机构。

首先是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他们获奖的是播客节目《No Compromise》。这个叙事型播客系列一共有7集,讲述了美国的一个右翼拥枪团体如何利用社交媒体来开展运动,试图达到废除一切枪支管理规定的目标。我们知道,NPR出品了非常多优质的播客,为什么今年才首次得到普利策呢?那是因为,去年普利策奖才新增“音频报道奖”这个类别,当时获得这个奖项的是知名叙事型播客《This American Life》。

然后是《大西洋月刊》,他们的科学记者Ed Yong凭借一系列对新冠疫情的科学报道获得了解释性报道奖。这个结果可谓是毫不意外,去年他的这些报道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当然了,你可能又会问了:《大西洋月刊》是一份非常老牌的杂志,创刊于1857年,为什么这次才第一次获得普利策奖?原因是:普利策奖本来是只对报纸开放,不对杂志开放的。曾经,报纸和杂志的内容和风格的确很不一样,但现在这个网络时代,它们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所以从2017年开始,杂志也可以参与所有奖项的争夺,今年不过是第5个年头。

最后是BuzzFeed News,凭借对新疆的报道获得了国际报道奖。BuzzFeed是一家从猫猫狗狗图片、心理测试题起家的流量型网站,但是10年前,也就是2011年开始,他们成立了BuzzFeed News这个做严肃新闻报道的分部门,并且邀请了大牌记者加盟。10年之后的今天,终于第一次捧得普利策。

一不小心,这次的免费newsletter写得很长——谈到普利策奖这个话题,总是容易停不下来。不过,以上都还只是算“快评”而已,接下来在新闻实验室会员专属的会员通讯里面,我还会再详细介绍其中的一些作品,比如Ed Yong精彩的科学报道到底是怎么做的,比如那个获得特别贡献奖的18岁女孩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如果有兴趣阅读的话,记得点这里加入会员计划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