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精靈|多比
自由精靈|多比

Dobby is free ! (´・ω・`) Matters 營運團隊

自由精靈多比作答:馬特市年度問卷,請回答 2022

(编辑过)
這根本不是「問卷」,它涉及如此多的感受、反思;要有理解自己的力度、看到他人的能力。是誰寫下這些問題的呢,你很聰明,也很理解人。


又是我,深夜來發文。
@Daisy 點名,要來寫了。
2022年的全年,我都化身多比:Dobby is Free!


2022 年就要結束了,請記錄一件今年你最想記下的事情。

最想記下的,是12月去了台灣,參加 Matters 的實體活動,於我而言,這是「工作」旅程,更是再發現自己的旅途。

去台灣找了很多朋友,下午、黃昏、晚上、深夜都有飯局、到酒吧(我喝果汁)、去派對、去海邊。當中有 Web3 朋友、同事,也有離散了到台灣的香港人。

特別想提,而又要大笑十聲的(真的很好笑)。是某晚,到了一個有數百人的Web3派對,那場活動好盛大,人們來來往往,輕鬆笑談,手上拿著酒杯,現場有 DJ,大家都穿得好好看,看起來很有自信。我跟同行的 @LUKOT@lazy_bean.eth ,都有一點社交恐懼,我們看起來都不像,更有錯覺是「揮灑自如」,但誰知道人的深處呢?

若要深入與人認識和合作,我們辦到的,更可能是強項,但在一個如此的派對,就有點困難了。那晚我們的雙腳像黏在地板上,更說要去認識項目方?我是怕死了!!!我們在一旁喝飲料,一邊等著交際狂人 @阿里 來找我們,阿里一來,便介紹我們給人認識,拍拍肩、咬咬耳朵(很吵,靠近才能談)、掃掃手機留聯絡,慢慢就熟悉起來了。後來被邀請轉場,到了一個唱歌的包廂,被邀喝烈酒,我禮貌地接過,沒喝, @LUKOT 豪氣的幫我喝下去!我們站在旁聽人唱歌,反正都在場了,便一起跟著唱、跳起有限度的舞來,擺擺身體。

這些場景我一定會記住的,那是一個從「看起來很會交朋友」到「原來心裡是另一個模樣」,再到「就去試試吧!」的轉折,在彼此的同行下,再次感受到有伙伴在一起的快樂,事情是可以做到的!特別記住那個晚上,我們挑戰了一些內心的事物,我們要友誼永固!

在家工作,加上封關,就是工作了一年,都不曾見過同事,在BlockChain Week,我們主辦實體活動的當天,我對著一位年輕人問:「你好,我好像還未認識你,你是 ...... 」,他說「我是 zeck 啊!」(就是我們的工程師),明明我們開過會,在線上看過樣子,我笑到上氣不接下氣,他看來那麼年輕,我還以為是誰找這位大學生來幫忙!

某夜跟 @LUKOT@映昕@阿里 、心安、潔平去唱 K,開初沒人願意唱,是映昕先來唱幾首(很讚!),讓大家沒那麼乾著僵著,很會體諒人;阿里到中段唱了輕快又好笑的英文歌~ Last Christmas~~ I give you my heart~ It's fun to stay at the Y.M.C.A. ~(亂唱但很棒),我沒停止過狂笑,笑到跌在地上,他很能帶氣氛!Emilie 沒有唱,但跟我在一旁跳舞,我們的舞姿很像,例如唱到跟「期昐」、「把心給你」類似的歌詞,我們的動作都是把手從心口揮出去!雖然相見時間不多,但知道大家的性格了,都是一顆顆星星!

這次出門,終於見到同事,大家看起來都感到很熟悉。

此外,旅途也見了十年前認識的朋友,十年作為一個重要的轉折,感覺又認識自己多了。

朋友問我:「現在和當年,你覺得自己最大的分別是什麼?」。我答他:「當時年輕,面對著巨大的未知,如迷霧一樣,大得是在頭頂上的雲;如今長大了,社會沒如當年的好,但感到有些事情,還是可以自己控制的。」

我想我等著說這番話很久了,可以稍為掌握自己的人生,我等許久了。


疫情第三年,每座城市、每個人的日常開始變得不同。今年你失去了什麼?又試圖恢復、重建什麼?

我沒感到失去了什麼,只感覺得到了什麼。對每一件擁有的事物、每一段存在的關係,都懷著感恩的心情,時常說「感謝」。從一而終地相信,彼此道出感受,進入理解與被理解的過程,是對抗所有惡意,跨疫情、跨城市、跨界限的最好方式。


請描述一位今年遇到的,會令你牽掛的人或物。

心靈上自由、肉身上仍未自由的朋友們。你們時常在我們心裡的。


2022 年,有沒有什麼時刻讓你感受到強烈的情緒?最後是如何與之相處的?

在整個2022年,我都很少想「離散」這件事,一來殘酷,二來不高興的事盡量不去想,身邊的朋友一個又一個離開香港,我都有一種「事情已經發生、正在發生,但我還像是活在過去」的感覺。

十二月,跟到了台灣的香港朋友見面,彷彿面對了一些現實,而現實,是不能不去面對的。


到北岸去


在離開台灣當天,跟離散到台灣的朋友約好,我上了他的機車,來回坐了兩小時,去北岸看海,回港後,我寫了這段字:不知道算不算得上好友,其實也沒有見過幾次,有些人不見不見,也一見如故。不用很認識,數年前、數年後,香港經歷了那麼多,心裡都知道。

機車穿越鬧市塵很多、人很多,國道一號、北投、紅樹森,一路往北,到了三芝,即使看過很多遍海,還是會在到達無際的藍時歡呼:終於到了有海的地方。從內陸駛到邊陲,再往外就是另一種未知。我們胡扯有的沒的,說看過哪裡的海,我說日本以北的很美,那時帶我去看海的民宿老闆指往上方,說再遠就是俄羅斯,那處海浪很狠;你說巴塞隆拿的也不錯,很藍且廣,我說我到巴塞隆拿海邊那天是生日,吃了最喜歡的西班牙海鮮飯。

你突如其來說請我幫你好好看維多利亞港。我若無其事說會拍些照給你看。後來沒有沉默,因為都習慣了,會說起離開與留下,代你好好看,代我好好活,成日常對話。

每到一個城市都會想看海,看看它包裹了什麼。海以一面或一片、以洶湧或平靜形容,都不能言說它,海盛載那麼多,被投以無數憂傷又獲過無數釋懷,只管凝望好了,拋擲進去,它可以承受。我們坐在大石群上,播放可以跟著唱又記得歌詞的廣東歌,拿出剛在便利店買的好像是橙味又想來想去都不是的泡芙當作盛大的野餐。拍一堆照片紀念此時此刻,此心境來過此處。那是屬於2022年末的。

日落往另一處走,騎車進入一條蒲公英和野草會刮臉的小路,大雨過後泥沼濕濕的,一來一回摔過兩次,不明白為何你說不好意思,我說沒事沒事,還是很好。也不管手掌褲子沾有泥濘,把電話掛在身上成了隨身聽,走在一處海邊小平原,播起甜約翰的《降雨機率》,還有我一定會聽的 My Little Airport,哼起香港的街道名字、咖啡店名字、問你有沒有去過淺水灣的露台餐廳,手舞足蹈走過有海邊植物的地方。我胡說這處像大東山,你反白眼說眼前植物只生長在海邊。

在還有光的時候上車,繁忙時間左穿右插趕回市區,天氣冷胡亂跑去吃附近一家拉麵,不好吃,不打緊。晚上八時說再會,我跳進計程車換上飛機,坐在窗邊回頭看到陸地萬家燈火,也不曉得那是北部還是中部。起飛導致耳鳴,心裡默唸三遍,大家也要好好的。


過去一年,你能說出一個被他人影響的觀點嗎?

那一定是被 潔平 影響了。

我在進入Web3前,都在做跟社會關懷、社會改變相關的事情,今年突然進入 Web3 圈子,而這個生態,人們被炒作、大升大跌、詐騙而抱有質疑態度、不解。如果從很表面看起來,這些跟我過往在做的事,有很大的差別。但我一直以來都很少後悔過往的決定,也沒曾覺得有什麼選擇是錯的,進入 Matters 團隊裡,是受到潔平的啟發,她讓我看到事物的核心,我知道在做什麼,也清楚懷著怎樣的態度走進這個世界當中。

所以,我被影響的觀點是:區塊鏈可以作出改變,這個去中心化的工具,如果有足夠多的同行者,我們會變得不一樣。如果我們清楚知道中心化的種種問題,而想成為改革者、創造者、探索者,那麼目前的困境,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我們帶著疑問出發、帶著想尋找問題的答案的姿態留下來。

時常提醒我的文章 by 潔平:

為什麼泡沫化的NFT依然會改變世界(NFT筆記之一)

逃避統治的藝術——大理的數位遊民聚落

[Transcript/CN] Web3 能否让华语创作者们站着挣钱?

Web3 的去中心化會給未來內容生態帶來什麼:儲存與抗攻擊

我和潔平


相比去年,你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什麼變化?你會更喜歡現在自己的身體嗎?

這個問題很好,寫這份問卷的人能力很強。

身體發生的變化,就是三十歲了。沒事的時候,會不斷回想碎片,中七那年穿著高跟鞋和短裙子在九龍閒逛,參加一場派對,高跟鞋穿得想要脫下來,但當年有當年的必需;大一的時候,住在宿舍參加一個又一個晚會,覺得不斷交誼、結識朋友,就會帶我到未來。覺得時間很多、很多。但最能揮霍、浪擲的年月,原來已經過去,過程完全渾然不知。其實早在數年前已過去,現在才想起來,我總以為會有更多時間。覺得很可以任意往外展露自己的時間過了,不再是很有朝氣的原體。

失敗不少、已經過去的不少,定型的都不少,人生有了命運和抉擇造成的效應,但還是會以可以塑造更多模樣的原力走,沒什麼怕的。所以,我沒有不喜歡現在的自己,可以說是更喜歡了,那是因為有了足夠多可以回憶的事物、也有了足夠多可以理解自己的能力。


請分享你今年新發現或持續耕耘的領域(可以是新挖掘的興趣、專業領域、城市空間、自然秘境,也可以是一種對待自己或他人的方法)。

我的新發現是,我很喜歡在深夜寧靜的時間看書、寫東西,比以往更喜歡了,也更喜歡可以去理解別人,跟人深入地聊天,有時不想和對方在手機聊,就靜靜寫他/她寫一段字,等待某日發送出去。在這個過程中,看到自己、也看到別人,沒有比這更能體現「親密」的事情。


今年最想分享的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照片/一句話。

一定是這一段,道出了書寫的本質:

「書寫中的我也在暴露自己的執迷和痛苦,但那跟親身到拉普大道走一趟所面臨的暴露迵然不同。書寫,就是不被看見。將我的面孔、身體、聲音——也就是構成我這個人的一切特徵,暴露在某個人眼前,讓他目睹我的頹廢消靡、自暴自棄,我怎麼樣也無法想像,甚至感到殘酷。相對而言,正在書寫這些文字的我,對於暴露、探索自己的瘋狂執迷,並沒有感到半點不自在,頂多是不在乎。老實說,我根本沒有感覺。我只是竭盡所能去描述妒忌啃噬下的所思所為,將私密、個人的內在情緒,那些無以名狀的種種,轉變為清楚、具體的東西。我的文字裏所表現的不再是我的慾望、我的嫉妒,而是嫉妒和慾望本身。寫作中的我想是隱形了。」

《嫉妒所未知的空白》- 安妮.艾諾(2022 諾貝爾文學桂冠)


請填空:2022,__ Matters.

如果我們的核心想法,是想解決現實世界裡所面對的問題;如果我們是帶著對人的關懷、對體制的反思而進入Web3,即使遇到目前的困難,幣價、詐騙、炒作、失真而無法對焦的表象,都無法減退想要作出改變的初心。沒人說過這條道路是容易的,而愈不容易的事物,就愈值得去嘗試,繼而留下來。我喜歡帶著疑問、也帶著改變的心的 Matters 及其社群。努力地在迷霧中想著人文關懷的樣子。


你最希望誰看到這份問卷?你最想邀請誰也來填寫這份年度問卷?(可以@對方)

想邀請在 Discord 認識、也很能寫的好朋友 :@GH 來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