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蔗民王礽福
浮世蔗民王礽福

當美好的日子不再,我尋找各種「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蔗民就是如同蔗渣板般的庶民,不紮實,容易「淆底」。亂世浮生,只能將就將就,求主垂憐。

百無禁忌

//傳統社會面對小朋友觸犯禁忌,最有效的回應是說一句「百無禁忌,沒事沒事」,然後把他帶離案發現場,以免受到懲罰,再輕聲教導與提醒。當你願意說「百無禁忌」,就即時成了「解咒的人」;老實說,禁忌往往是種文化想像,並不是魔咒。說一聲「百無禁忌」,禁忌就不成禁忌,再無法力,你就成了犯禁者的守護者,自己也在這禁忌文化中暫時得到鬆綁。 //

英國媒體最近鬧了一樁文化笑話。事緣農曆新年快到,BBC及《衛報》分別刊載賀年食物食譜,造型照難免要加入中國元素,《衛報》卻神差鬼使,在一封印有「吉祥如意」的紅包旁再添一封印有「吉儀」的白包,紅白齊來,相映成趣。BBC也不遑多讓,在另一幅食物造型照中,為陪襯那貌似金元寶的餃子,在桌面放上一張還未摺成元寶狀的金銀衣紙,另加三枚簇新的銅錢。老實說,我第一次感到金銀衣紙的構圖原來可以極富設計感。


這件事「可大可小」,如果扯上「玉華」、「不夠專業」、「關公危機」等批評,絕對可以小事化大,大事化「膿」。我卻覺得笑一笑,世界更美妙,更勾起我一些「快樂的記憶」。早些年德國一份科學期刊,也是為了加添中國元素,在封面印上一首絕句的書法作品──卻讓那些喜好「風花雪月」者「笑爆嘴」,因為那是夜總會的花牌,內容啜核,而且有舞小姐的英文名。設計師竟然把雞腸當作六書,豈不very掂?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隨時瀨嘢,不要說老外,就是自己人也會出事。早幾年香港有個月餅廣告,竟然出現有「死人花」稱號的「彼岸花」。這樣一個重要的廣告,前前後後有多少人過目,竟然如入無人之境,彼岸花果然名不虛傳!印象中設計者後來好像承認他採用彼岸花,純粹關心畫面的美感。這在美學上當然有討論空間。當然站在商業角度,售賣傳統商品卻不顧受眾的文化感受,是很奇怪的。但我傾向認為,彼岸花的文化符號尚不算很普及的文化知識,把關者的確有機會忽略。至於知情後如何處理、是否尊重,又是另一回事。


每個文化中都存在各種禁忌,很難完全掌握,必須有專業的「導遊」協助,但你能找到多專業的導遊,有時很靠彩數,你自己也難以判斷。你覺得BBC和《衛報》沒有「導遊」嗎?沒有導遊就不可能出現金銀衣紙和吉儀,只是對方一知半解,結果鬧出笑話,只能下次學乖。不過可以斷言,即使學乖,還是有機會鬧笑話,因為文化是個龐大且複雜的系統,連該系統中的人都無法完全掌握。這時候反而挑戰該文化面對禁忌遭觸犯時的文化胸襟,是動輒認為對方「玉華」,還是能以「不知者不罪」來一笑置之。


我剛移居英國,即使努力閱讀英國的文化和歷史資訊,仍然可能觸犯各種文化禁忌,鬧出各種文化笑話,這時候我也希望別人從寬處理。畢竟無意與故意,在一個普通法國家裡,還是有分別的,還是需要判斷的。BBC與《衛報》在農曆新年臨近介紹賀年食品,是出於誠意;鬧出笑話,則是因知識不足、資訊不通。傳統社會面對小朋友觸犯禁忌,最有效的回應是說一句「百無禁忌,沒事沒事」,然後把他帶離案發現場,以免受到懲罰,再輕聲教導與提醒。當你願意說「百無禁忌」,就即時成了「解咒的人」;老實說,禁忌往往是種文化想像,並不是魔咒。說一聲「百無禁忌」,禁忌就不成禁忌,再無法力,你就成了犯禁者的守護者,自己也在這禁忌文化中暫時得到鬆綁。


面對異文化的「善意犯錯」,一句「百無禁忌」,就可以化解一場尷尬,還可以因勢利導,趁機介紹其他賀年食品和文化禁忌──後者當然要等過年後。有時候錯有錯著,如果是我,還會順道介紹金銀衣紙的製作與設計,我想這連不少中國人都有興趣知道,不過你要先等我搜集資料。


總之,百無禁忌,自然吉祥如意。


原載《時代論壇》網上版,2022年2月1日〈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7851&Pid=104&Version=0&Cid=2053&Charset=big5_hkscs&fbclid=IwAR3VUtbpvW_YZU5Y-1ozOeVRNXGiqzyfSWMLDxr2leo8OUFB0ZVcTPzHxN8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