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036《史記》卷二〈夏本紀〉15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 。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爲帝孔甲。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龍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從上一篇文章中可以看出,夏王朝建立之後,雖然一度經歷過帝啟時代的有扈部落挑戰,以及帝太康因為不認真治理而遭有窮部落的反抗,但從此之後各部落也已經慢慢接受領導人是由世襲產生了。因此,接下來,司馬遷用了非常精簡的文字,記載著從帝中康到帝孔甲等十一位領導人的順序。【帝中康→帝相→帝少康→帝予→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扃(ㄐㄩㄥ)→帝廑(ㄐㄧㄣˇ)→帝孔甲】

每每看到這一長串的帝王譜系,心中總是想著:司馬遷到底是從哪邊找到這些帝王的譜系呢?由於殷墟甲骨文的出土,證明了司馬遷在〈殷本紀〉中的帝王譜系是正確的情況下,也間接讓我們認為司馬遷在〈夏本紀〉中的描述應該也是正確的,也因此讓夏王朝躍升成為中國的「半信史」時代。我想,司馬遷當年一定握有我們今日所看不到的史料吧!所以,他才能夠如此完整的寫出這一長串的帝王譜系。

但令我好奇的是,這份名單中的大部分帝王確實是我所沒聽過的人,但其中的「帝少康」不就是以前歷史課本上最喜歡提到的「少康中興」的人物嗎?怎麼在司馬遷筆下,卻是如此簡單地帶過呢?

查了整本《史記》,才發現直到〈吳太伯世家〉,司馬遷才借用了伍子胥之口說出了「少康中興」的故事:

昔有過氏殺斟灌以伐斟尋,滅夏后帝相。帝相之妃后緡方娠,逃於有仍而生少康。少康為有仍牧正。有過又欲殺少康,少康奔有虞。有虞思夏德,於是妻之以二女而邑之於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後遂收夏眾,撫其官職。使人誘之,遂滅有過氏,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看來伍子胥是透過這個故事告訴吳王夫差,不要小看被擊敗的勾踐,當年少康的勢力比勾踐還小,但最終仍可以恢復夏王朝。

這段記載也同時出現在《左傳‧哀公元年》,看來司馬遷應該是從《左傳》中抄過來的。但是,司馬遷卻沒有把這段內容放到〈夏本紀〉中,或許是因為司馬遷寫到後來才發現有這段內容,所以也就沒辦法補回去吧?在以前那個都用竹簡來寫書的時代裡,應該不像我們今日如此方便,可以有修正帶來修正之前的內容。又或許司馬遷有其他用意,這就不得而知了。

但這段內容中,令人更訝異的是,司馬遷記載了一段「吃龍」的歷史!一來是這位帝孔甲並不得民心,導致諸侯叛亂(夏后氏德衰,諸侯畔之)。此時卻出現一雄一雌兩條龍在宮殿中,帝孔甲不知道怎麼煮來吃,也不知道該怎麼養(天降龍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龍氏)。此時,一位陶唐部落的後代,名為劉累的人學會養龍之後,來為帝孔甲養龍 (陶唐既衰,其后有劉累,學擾龍于豢龍氏,以事孔甲),因此帝孔甲此他「御龍部落」之名,封地在之前的豕韋部落所在地(孔甲賜之姓曰御龍氏,受豕韋之後)。後來雌龍死了,劉累怕被發現竟然煮來給帝孔甲吃,帝孔甲吃後感覺很美味,因此要求劉累再送一些來,劉累為此感到恐慌下逃亡(龍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懼而遷去)。

這件駭人聽聞的「吃龍」事件,讓司馬遷特此留下紀錄,應該是因為流傳甚廣的緣故。但是,也從中可以看出兩件事:

其一,「龍」應該是古代出現過的某種生物,或是鱷魚,或是中國大鯢,曾經為此糾結倒底是什麼生物,但現在想想似乎不需要那麼在乎,總之「龍」的原型就是一種曾經有的生物。

鱷魚
中國大鯢


其二,相較於代表祥瑞的「鳳凰」,「龍」在早期應該是代表亂世吧!因為是帝孔甲的淫亂,才導致龍的出現,看來龍原本的形象似乎跟歐洲的龍有點類似。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加载中…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