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魚把拔
鱷魚把拔

教書是我的職業 寫作是我的志業 人生以分享歷史想法,撰寫小說、散文為目標 歡迎各位一起來欣賞 https://liker.land/dragonlovesnow/civic

粒史學加000115《史記》卷五〈秦本紀〉07:秦國的危機出現了!小朋友該怎麼繼承王位?

寧公二年,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三年,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四年,魯公子翚弒其君隱公。十二年,伐蕩氏,取之。寧公生十歲立,立十二年卒,葬西山。生子三人,長男武公為太子。武公弟德公,同母魯姬子。生出子。寧公卒,大庶長弗忌、威壘、三父廢太子而立出子為君。

出子六年,三父等復共令人賊殺出子。出子生五歲立,立六年卒。三父等乃復立故太子武公。

武公元年,伐彭戲氏,至于華山下,居平陽封宮。三年,誅三父等而夷三族,以其殺出子也。鄭高渠瞇殺其君昭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十一年,初縣杜、鄭。滅小虢。

十三年,齊人管至父、連稱等殺其君襄公而立公孫無知。晉滅霍、魏、耿。齊雍廩殺無知、管至父等而立齊桓公。齊、晉為彊國。

十九年,晉曲沃始為晉侯。齊桓公伯於鄄。

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有子一人,名曰白,白不立,封平陽。立其弟德公。

──────────────────────

在上一篇文章中,那位逐步為秦國設立制度,讓秦國從野蠻帶往文明的秦文公去世後,由他的孫子─秦寧公繼位。但這裡必須指出史料上的一點小錯誤:其實秦寧公應該改為「秦憲公」才對,因為從出土的文獻來看,秦國只有出現過「秦憲公」,並沒有「秦寧公」。目前學者都公認,應該是司馬遷把「寧」跟「憲」寫得太像,所以後人才都寫成秦寧公。因此,以下將把史料中的秦寧公,一律改正為「秦憲公」。

言歸正傳,秦憲公在位第二年,將國都遷居到「平陽」,並派兵征伐「蕩社」(公徙居平陽。遣兵伐蕩社)。

根據查到的資料顯示,平陽的位置在秦文公的國都─「汧渭之會」的西北方約三十多公里的位置。為何秦憲公又把國都西遷呢?其實對照一下地圖會發現,原來是因為要攻擊的戎族─「蕩社」位於渭河以北,如果繼續把國都定在渭河以南,那麼每次出兵就得越過渭河,應該會對戰況有所不利,因此秦憲公才會先把國都遷到渭河以北,以利討伐「蕩社」吧!

右下角是秦文公的國都、左上角是秦憲公的國都

言歸正傳,秦憲公在位第三年,與西戎的別支─「亳」部落作戰,最終擊潰「亳」部落下,讓亳王逃往西戎,因此秦國終於滅了蕩社(與亳戰,亳王奔戎,遂滅蕩社)。

由地圖可看出,秦憲公的國都跟戎族都處在渭河以北

秦憲公在位第四年,魯國公子「翬(ㄏㄨㄟ)殺死了他的君王魯隱公(魯公子翚弒其君隱公)。之所以提及這點,應該是因為司馬遷會試著把自己的作品中的時間跟孔子編撰的《春秋》,也就是魯國歷史的時間搭配,以便後人進行參閱吧!

又經過了八年,在秦憲公在位第十二年,憲公攻打「蕩氏」,最終並攻取下來(伐蕩氏,取之)。

秦憲公從十歲繼承爵位後,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換言之,秦憲公去世時才二十二歲。他生了三個兒子:長子「武公」為太子、武公的弟弟「德公」,他與武公都是憲公與魯姬子所生、另有一個庶子─「出子」。

二十二歲的秦憲公去世,那麼這三個孩子應該都十歲不到而已。因此,大庶長「弗忌」、「威壘」和「三父」三人廢掉原本的太子,擁立年幼的「出子」為君主。推算一下,如果秦憲公十五歲生下大兒子,那麼這三個小孩最多應該也才七歲、六歲、五歲而已。如此年幼的情況下,確實會引起宗室的內鬥。

果真,被擁立的「出子」在位才六年,三父等人又派人殺害了出子(三父等復共令人賊殺出子)。

這位出子如我們剛剛的估算一樣,他五歲即位,在位六年,也就是十一歲時被殺。三父等人又擁立了原本的太子武公(三父等乃復立故太子武公)。

至於為何這三個大臣會擁立五歲的孩子當國君,卻又在六年後殺掉他呢?這點史料上並沒有任何紀錄,但我想或許這位「出子」太過聰明已察覺到大臣的野心,或是太過愚笨被認為不適合當國君!總之,我認為這位出子應該是因為「不普通」而被殺的。

總之,經過一番波折,秦憲公的大兒子─秦武公終於繼位,他在位第一年,派兵征伐「彭戲氏」,來到華山下,並住在爸爸的國都「平陽」的封宮裡(伐彭戲氏,至于華山下,居平陽封宮)。

然而,直到秦武公在位第三年,他才終於殺了三父等人,夷滅了他們的三族,因為他們之前廢掉了太子,又殺了秦武公的弟弟「出子」。由此可見,秦武公直到此時應該才終於掌握實權。而這一年,鄭國也發生大夫「高渠瞇」殺了他的君主─鄭昭公的事情(鄭高渠瞇殺其君昭公)。

秦武公在位第十年,派兵攻打邽、冀兩地的戎族,並開始在杜、鄭兩地設縣(伐邽、冀戎,初縣之),並滅了隔壁的國家─「小虢國」。

秦武公在位第十三年,齊國的「管至父」、「連稱」等人殺了他們的君主─齊襄公,並擁立「公孫無知」。同一年,晉國滅了「霍、魏、耿」等三個小國家。齊國「雍廩」又殺死「無知」、「管至父」等人,擁立「齊桓公」。漸漸地,齊國、晉國成了強國(齊、晉為彊國)。

秦武公在位第十九年,晉國的曲沃武公滅掉晉侯緡,成為了新任的晉侯(晉曲沃始為晉侯)。同一年,齊桓公在「鄄(ㄐㄩㄢˋ)」這個地方大會諸侯下稱霸(齊桓公伯於鄄)。

由此可看出,此時整個天下都瀰漫的以下犯上的亂象,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都是如此。

最終,秦武公在位二十年去世,葬在雍邑平陽。這時開始用活人殉葬(初以人從死),給武公殉葬的有六十六人。

從活人殉葬也可以看出,雖然秦文公很努力地希望讓秦國走向文明,但野蠻到文明絕非一蹴可幾的。因此,這種活人殉葬的「野蠻」文化才會還在秦國出現。

秦武公有個兒子,名叫「白」。但這位「白」並沒有被立為國君,而是被封在平陽。為何這位「白」沒有繼位?推算一下,如果秦武公比十一歲被殺的「出子」還大兩歲的話,那麼十三歲繼位的秦武公,在位二十年去世的話,此時也才三十三歲而已。換言之,這位「白」應該不到二十歲,所以最終才會由秦武公弟弟─「秦德公」繼位,以免再次因為幼主即位而出現亂象。

總結整段內容來說,秦國仍很努力地剿滅著四周的戎族,以便奪取周天子賞賜給他的封地。但人算不如天算,秦國遭遇到了幼主即位的奪權亂象,所幸最終能順利度過。然而,仍保留不少「野蠻」色彩的秦國接下來會如何發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幾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原文連結鱷魚把拔談天說地

CC BY-NC-ND 2.0 版权声明

喜欢我的文章吗?
别忘了给点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

加载中…

发布评论